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多元文化主義的定義

多元文化主義發展至今,沒有一個廣為認可的定義。正如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哲學教授查爾斯·W.米爾斯(Charles W.Mills)所言,多元文化主義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彈性邊界的概念摸彩袋”,是“內容的相應稀釋物”。[86]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英語及女性研究教授思妮婭·古紐(Sneja Gunew)說,多元文化主義現在已成為“一些群體投射自己恐懼與希望的空洞符號(empty signifier)”[87]。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斯坦利·費什(Stanley Fish)總結說:“多元文化主義是一個不具備連貫性的概念,不能被有效地認可或拒絕。”[88]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政府與外交事務教授詹姆斯·W.希塞爾(James W.Ceaser)也指出,多元文化主義因其缺乏連貫性備受指責。“文化要么是主要的,要么不是。美國的多元文化主義就是沒有弄清楚這一點。它宣稱將文化置于首位,然而在其希望寬容和跨文化的尊重方面,它又依賴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同時,多元文化論者又攻擊理性主義建立的基礎。多元文化主義動用自由主義的資本,卻拒絕償還這一貸款。”[89]

從這些敘述中可以看出,多元文化主義包羅萬千,內容豐富,已經成為莫衷一是的模糊用語,以至于使其失去了真實的意義。另外,多元文化主義的觀點看似前后不一致。那么多元文化主義是什么?它到底包含什么內容?本節從字典含義、批評者、支持者以及多元文化主義包括的內容、分類等角度探討多元文化主義的定義。

(一)字典含義

英國政治科學家弗蘭克·比利教授(Frank Bealey)1999年出版的《布萊克威爾政治學智典》(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Science: A User's Guide to Its Terms)中關于多元文化主義的詞條如下:“這個詞反映了很多國家調解主流文化和不同少數族裔文化差異的嘗試。在美國,政黨和壓力集團試圖倡導 ‘帶破折號的美國人’和其他人一樣,都是美國人。國家應該以其多樣性為榮,而不是將其視為沖突的根源。”[90]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教務長、歷史學教授彼得·N.斯特恩斯(Peter N.Stearns)在《社會歷史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Social History)中對多元文化主義做了如下解釋:“(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多元文化主義運動從美國的歷史和社會研究的教學上得到了快速發展。其基本前提是,只有用族裔、社會群體的歷史和價值觀才能更好地理解美國(以及很多其他社會),與單獨講授主流文化歷史相比,少數族裔學生可以從關注自己文化的歷史中獲得更好的理解、新的自信和自尊。”[91]

英國伯明翰學派文化研究之父斯圖爾特·霍爾(Stuart Hall)認為,“多元文化主義”一詞是針對各種有關弱勢群體的論述,其中包括對女性、非主流族裔以及非西方文化的意見的確認,亦即指向更開放的文化體系。該多種化趨勢原則上鼓勵對論述持開放的態度,另一方面卻又可能成為一種對于“政治正確”的刻板劃分,把各種問題指稱為硬性的不可逾越,維護了舊有的傳統。[92]

詞典中給出的這些定義客觀地闡述了美國多元文化主義的基本理念,即誰是美國人?什么是美國歷史?同時也指出了多元文化主義是關于弱勢群體和主流文化群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存在的潛在問題,但是卻忽略了對多元文化主義在美國所具有的沖突性和對立性的描述。

(二)多元文化主義者眼中的多元文化主義

《教育領導》期刊高級副主編瓊·蒙哥馬利·哈爾福德(Joan Montgomery Halford)在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日裔美國史教授、《一面不同的鏡子:多元文化的美國史》作者唐納德·高木的交流中記錄了高木教授對于多元文化主義的理解。“我一直尋求的多元文化主義是嚴肅的學術研究,涵蓋所有美國人,挑戰美國歷史的傳統主導敘述。我們在學校中學到的這種傳統的主導敘述告訴我們,這個國家是由歐洲血統的美國人建立的,我們的思想植根于西方文明。但是當我們環顧四周,我們意識到我們并非都來自歐洲。很多人來自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人原本就生活在這里,還有一些人,和我祖父一樣,來自于太平洋海岸。承認這樣的多樣性不僅更具包容性,而且也更精確。多元文化主義的學術目的就是更準確地了解我們美國人到底是誰。”[93]

格萊澤爾認為,“既然我們都同意應該更多地關注少數族裔和婦女,關注他們在美國歷史、社會研究,以及文學上的貢獻,所以現在我們都是多元文化主義者了”[94]

由此可見,多元文化主義者試圖挑戰盎格魯遵從,“多元文化主義與課程改革和大學的錄取政策相聯系,反映日益邊緣化群體不同的經歷。這些行為被認為過于極端而遭到了反對,反對者重申自由、民主和(基督教)上帝這些所謂的核心價值觀”[95]

多元文化主義者呼吁“多種族權利”,“幫助種族性群體和宗教少數群體表達他們的文化特性并為之自豪”[96]。此外,多元文化主義涉及的對象還應該包括民族性、種族性群體之外的弱勢或者邊緣化的群體,如婦女、窮人、殘疾人等這些需要“特殊代表權利”的群體。[97]

(三)批判者眼中的多元文化主義

這些公正的要求為何引起反對呢?批判者看待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是怎樣的呢?

倫敦城市大學社會學客座教授阿里·拉坦西(Ali Rattansi)發現,多元文化主義的出現恰巧發生在“三重轉折”時期:對民族國家和民族認同的質疑越發普遍,發達國家從制造業轉型為后工業化經濟,福利國家的調整。[98]因此,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The Flinders University)社會與政治研究學院副院長喬治·克勞德教授(George Crowder)說:“這些變化帶來的轉位以及焦慮造成人們敵視、反對增加移民的政策,因而也會反對鼓勵移民和為增加移民辯護的多元文化主義。”[99]克勞德教授總結了學術界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指責,“多元文化主義者強調的文化多樣性和獨特的身份認同破壞了任何社會都需要的凝聚力和共同的身份認同。……多元文化主義者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給予一些少數群體特權,他們違背了自由民主恪守的所有公民平等對待的承諾,以及個人權利和自由的承諾。因此一些學者認為多元文化主義不僅是對自由民主社會的背叛,也是對西方文明的背叛”[100]

阿蘭·布魯姆認為“多元文化主義是倫理和認知相對論的現代運動,其本身就是一種不加考慮的歧視行為”[101]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政府與外交事務教授詹姆斯·W.希塞爾(James W.Ceaser)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指出文化與多元文化主義的區別,“多元文化主義不是一種文化,文化也不總是多元文化。文化總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特點,如語言和宗教等”[102]。“文化自身并非是多元文化。文化傾向于以自己的特質為榮,并視其為自己的優越性。他們無法容忍的不僅是其他文化,還有個人權利。他們具有排外性,將世界分為 ‘我們’和 ‘他們’。”[103]正因為這些傾向,多元文化主義可能導致文化主義(culturalism)、部落主義(tribalism)、巴爾干化(balkanization)和種族主義(racialism)。[104]

批評者從多元文化主義的消極影響以及維護國家統一的角度看待多元文化主義,認為它會瓦解美國社會。但是,多元文化主義者認為這些評論是出于歐洲中心論,是以維護“瓦斯普”文化為出發點的,忽視了對其他族裔和群體認同與尊重。瓦米·安東尼·阿皮亞教授認為多元文化主義反對者夸大了多元文化主義的破壞作用,忽視了美國社會的文化多樣性依然屈從于“美國化”的現實,忽視了仍然在起作用的“熔爐”理論。[105]例如,盡管雙語有諸多優勢,但是在美國,很多人放棄了自己的母語只說英語的比例非常高。社會學協會原主席(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社會學家斯坦利·列伯森(Stanley Lieberson)等在20世紀70年代提供證據證明,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像美國這樣,能讓英語外的語言迅速消除,速度之快讓人咋舌。[106]過去,典型的模式是第一代移民僅僅會足夠讓自己謀生的英語;第二代在家中用父母使用的語言,在學校、工作、公共場所都使用英語;第三代家中使用的語言已經被英語所取代,英語成為后代人的母語,這在美國也是事實。即便是現在,美國絕大多數人還是說英語。[107]“絕大多數的美國公民,尤其是那些美國出生的公民,即使他們的父母都是移民,他們也說英語。幾乎沒有人、沒有任何移民群體,不想確保其孩子學會說英語的。”[108]

(四)多元文化主義包含的內容

加州伯克利分校社會科學研究教授維多利亞·C.普勞特(Victoria C.Plaut)說:“多元文化主義認為群體差異是相互尊重的前提,這些差異應該得到重視。一般而言,多元文化主義與忽視種族(color blindness)相對立,與人人相似、應忽視群體差異的概念對立。”[109]

杰克·西特林教授和大衛·O.西爾斯(David O.Sears)教授在《美國身份與多元文化主義政治》(American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Multiculturalism)中對多元文化主義做了如下概括:“多元文化意識形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認可群體意識具有持久意義的政治認同理論;作為具有獨特價值觀、習俗和興趣的次國家聯盟的民族國家的理念;一套旨在認可和照顧少數群體的政府政策。多元文化主義是一種再分配的意識形態,它有兩個獨立焦點。一個是需要糾正經濟和政治權利的特質。這一目標為弱勢群體提出了重要機構中的比例代表制,包括非裔美國人、婦女、老人、同性戀和殘疾人,但并不是所有的群體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另一個焦點在理論家中比較盛行。就是保護少數族裔和宗教少數群體的權利,讓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如美國的拉美裔和亞裔,歐洲的穆斯林,抑或魁北克和加泰羅尼亞這些自稱的少數族裔 ‘國家’。語言政策、依據宗教豁免一般適用的法律以及不同形式的政治自治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110]

美國學者唐納德·H.羅伊(Donald H.Roy)總結了多元文化主義包含的主要內容:給予女性和少數群體公民權;包容弱勢群體文化;不同文化間互尊互重。[111]

對多元文化主義內容的不同理解,學者們也把多元文化主義分成不同的類別。

綜上所述,美國多元文化主義主要涵蓋以下內容:承認女性、少數族裔、同性戀、殘疾人等不同族群的群體權利,尊重不同族裔的文化,并將承認與尊重付諸具體實踐,通過政策、措施予以實現。

(五)多元文化主義的分類[112]

根據多元文化主義訴求中是否包括保持美利堅民族的特點,美國歷史學家戈登·伍德(Gordon Wood)把美國的多元文化主義分為“弱勢多元文化主義”和“強勢多元文化主義”。[113]根據對待美國主流文化的態度,內森·格萊澤爾把美國多元文化主義分為“溫和的多元文化主義”(Moderates multiculturalism)、“轉變的多元文化主義”(Transformative multiculturalism)、“添加的多元文化主義”(Additive multiculturalism)。[114]依據不同族裔的特點,美國奧古斯塔納學院教授皮特·基維斯托(Peter Kivisto)將美國多元文化主義分成針對印第安人的“搶奪性多元主義”(Predatory pluralism)、非裔美國人的“等級多元主義”(Caste pluralism)、拉美裔、亞裔的“寄居者多元主義”(Sojourner pluralism)等。[115]從多元文化主義者對其他文化的認同程度出發,美國文學理論家和法律學者斯坦利·費希(Stanley Fish)把多元文化主義分為兩種:一是淺表性的“精品店多元文化主義”(Boutique multiculturalism),如其他族裔經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飯店、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周末節日等。這是對其他文化表面上的尊重,一旦發現這些文化不合理,他們就會立刻收回對它的尊重。二是“強勢多元文化主義”(Strong multiculturalism),即查爾斯·泰勒提出的差異政治,要求對其他文化給予深層次的尊重,相信每一種文化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身份,并培養自己的理性判斷。前者在美國是現實的存在,后者則不可能。[116]

通過這些分類可以發現,多元文化主義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變得更加復雜,更具多元性。多元文化主義在美國發展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不僅要考慮種族、族裔、性別,還要考慮移民的性質、人們對其他文化的接受程度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鄂州市| 桂平市| 海南省| 扶余县| 岳普湖县| 黄陵县| 永宁县| 河池市| 灌阳县| 泾源县| 双江| 广汉市| 渝北区| 嘉义市| 吉安县| 阳江市| 南江县| 博客| 东阿县| 莲花县| 融水| 泰顺县| 绩溪县| 平谷区| 报价| 荃湾区| 文安县| 平谷区| 金湖县| 朝阳市| 福鼎市| 本溪市| 莆田市| 南康市| 六枝特区| 永康市| 平舆县| 漠河县| 会东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