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素市場扭曲對產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及其機制
- 戴魁早
- 1599字
- 2021-03-15 17:45:50
第一節 引言
在揭示要素市場扭曲如何影響技術創新之前,不能回避這樣的問題:我國各地區要素市場扭曲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說,哪些因素導致了或影響著我國各地區的要素市場扭曲?這些影響因素對要素市場扭曲的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向如何呢?本章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
文獻檢索結果顯示,目前尚缺乏針對我國地區要素市場扭曲的成因研究,僅有一些文獻涉及了各地區市場分割的形成原因研究。從研究內容來看,可以將市場分割的影響因素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地方保護主義,另一類是對外開放。
關于地方保護主義因素對市場分割的影響,不同學者的研究結論不盡相同。如楊(2000)發現,中國漸進式改革在資源扭曲的情況下推行的改革,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會制造更多的資源扭曲,加劇了區域市場的分割。而銀溫泉和才婉茹(2001)則認為,行政性分權是市場分割的深層體制原因,而且地方領導的業績評價等因素則強化了地方的市場分割。李等(Li,2003)發現,地區間市場分割源于區間貿易保護,而地方財政分權和國際貿易保護政策加強了地區間的貿易保護程度。白重恩等(2004)研究發現,由于地方政府能夠通過設置區際競爭壁壘而獲得利益,因而導致了地方政府傾向于保護國有企業和高利稅率的企業。劉培林(2005)認為,在改革后的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的新的趕超所形成的地方保護主義導致了市場分割。周黎安(2004)認為,以GDP 增長為基礎的晉升機制所形成的地方保護主義強化了區域間的市場分割。皮建才(2008)發現,地區發展差距是阻礙市場整合的決定性力量,正外部溢出效應是推進市場整合的決定性力量,而中央政府對地方官員的考核機制則會對這種力量的對比和權衡產生重要的影響。與其他文獻不同,胡軍和郭峰(2013)從企業尋租和官員腐敗來理解地區市場分割的成因。
關于對外開放的影響,存在三種明顯不同的觀點:一是“促進論”。如范愛軍等(2007)利用1985—2005年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發現,進口、出口及FDI皆以不同程度促進了國內商品市場的整合趨勢。二是“非線性論”。如陸銘和陳釗(2006)、陳敏等(2007)發現,在經濟開放水平比較低的時候經濟開放會加劇國內市場的分割,但進一步提高經濟開放能夠促進國內市場一體化;經濟開放對國內市場整合的影響是非線性的。與“促進論”和“非線性論”不同,皮建才和殷軍(2012)的研究卻發現,對外開放并不能促進國內的市場整合,真正促進市場整合的是中央政府的監管力度。
鑒于已有研究尚未涉及要素市場扭曲的成因,而且已有文獻關于市場分割成因的結論仍存在爭議?;诖耍菊略噲D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對我國地區要素市場扭曲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地考察。本章的主要貢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拓展了既有的研究領域。既有文獻僅涉及地方保護主義和對外開放對區域間產品市場分割的影響,尚缺乏要素市場扭曲的相關問題研究。本章首次從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考察了地方官員激勵、外部拉動因素和制度環境因素對要素市場扭曲的影響,這是現有文獻尚未涉及的領域,是對既有研究的極大補充,為官員激勵和要素市場扭曲等研究領域增添了重要理論發現和經驗證據。②豐富了既有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結論。現有文獻僅考慮某一種官員激勵的相關影響,本章不僅考慮了三種官員激勵,而且考察了官員激勵的影響“入世”前后以及在不同制度環境中是否存在差異;結果驗證了地方官員激勵是形成要素市場扭曲的主要原因,而制度環境的變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官員激勵對要素市場產生的扭曲效應(下文或簡稱“官員激勵的扭曲效應”);這既豐富了已有文獻的研究內容,又提供了新的研究發現。③啟發了要素市場扭曲的治理方向。本章的研究結論說明,中國要素市場扭曲問題主要源于地方官員激勵,而制度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地方官員激勵的扭曲效應;因此,中央需要特別重視從財政和晉升激勵的機制設計上以及反腐的制度建設上緩解地方官員對要素市場的干預行為,同時需要根據各地區制度環境現狀,在改善法律與金融環境、明晰國有產權等方面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