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徐乾學的家世與生平

1.徐乾學的家世

徐乾學先世原居江蘇常熟。

九世祖徐良,字子忠,號樸庵。力農(nóng)成家,居昆山之墩上,再遷居湓瀆村,遂定居。為昆山徐氏始祖。

六世祖徐申,字周翰,號南川。明弘治十七年(1504)舉人,嘉靖時曾任蘄水、上饒知縣,后授刑部主事。昆山徐氏一族興盛由申始。

五世祖徐一元,字伯陽,號在川。曾為明武英殿大學士嚴文靖公訥幕僚,后選交河主簿。

高祖徐汝龍,字言卿,號鳳池。以子徐應聘封翰林院檢討。

曾祖徐應聘(1554—1617),字伯衡,號端銘。明萬歷十年(1582)舉人,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官至太仆寺少卿。

祖父徐永美(? —1617),字含孺。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副貢,后以乾學封刑部尚書。

父徐開法(1614—1666),字茲念,號坦齋。少孤,事母至孝。年十五補博士弟子,盡交東南名士。剛直好義,賑窮救急,而家漸落亡。清朝定鼎,絕意進取,杜門課子。后以子徐乾學封翰林院修撰。妻顧氏,出乾學、秉義、元文;妾程氏,出亮采。

母顧氏(1616—1676),昆山顧同應之女,顧炎武第五妹。年四歲能囑對,誦唐詩。年十五適徐家,事姑潘太夫人孝謹備至,治家肅然有序。逢鼎革戰(zhàn)亂,時徐開法游于章豫閩越諸郡,顧氏持家課子,攜三子一女避亂。性格堅韌且富學識,對徐氏兄弟幼年時的讀書學習督導頗多,《國朝賢媛類征初編》稱其“課健庵兄弟尤謹嚴”[1]。至乾學兄弟次第為官后仍自奉節(jié)儉,饋問資助宗黨姻親貧老。

徐乾學兄弟四人,乾學最長,次秉義,次元文,次亮采;另有妹二人。秉義字彥和,號果亭,清康熙十二年(1673)一甲第三名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內(nèi)閣學士。元文字公肅,號立齋,清順治十六年(1659)狀元,官至刑部、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徐氏兄弟三人皆鼎甲出身,“同胞三及第,前明三百年所未有也”[2],且皆致位高顯,被視為數(shù)百年來未有之盛事。

徐乾學有五子四女。五子依次為樹穀、炯、樹敏、樹屏、駿。

2.徐乾學的生平

明崇禎四年(1631),一歲。十一月初四日,徐乾學生于江南蘇州府昆山縣,“生而穎異”[3]

清順治二年(1645),十五歲。補郡諸生,入蘇州府學。

順治四年(1647),十七歲。與江南名士宋實穎、宋德宜、彭瓏、繆彤等訂交,在蘇州發(fā)起滄浪會。

順治五年(1648),十八歲。赴金陵參加鄉(xiāng)試,未中。

順治七年(1650),二十歲。赴嘉興南湖十郡大社,結(jié)交吳偉業(yè)、陸圻、曹爾堪、計東、毛奇齡、朱彝尊等名士。

順治十一年(1654),二十四歲。應江南歲試,拔貢,選入京師國子監(jiān)。江蘇府學選拔年貢,以貢生選入太學。

順治十七年(1660),三十歲。舉順天鄉(xiāng)試。

順治十八年(1661),三十一歲。江南奏銷案起,乾學在案中,致鄉(xiāng)試除名。

康熙五年(1666),三十六歲。奏銷案事白,復選舉人。同年三月二十一日,父徐開法卒,服喪。

康熙九年(1670),四十歲。二月,會試中式。三月殿試,以一甲第三名[4]及第,授內(nèi)宏文院編修。

康熙十一年(1672),四十二歲。與德清蔡啟僔同主順天鄉(xiāng)試。取納蘭成德,并拔韓菼于遺卷中,后菼會試、殿試皆得第一。因副榜遺取漢軍卷,遭劾,降一級調(diào)用。

康熙十二年(1673),四十三歲。歸昆山視母疾。著手編刻《通志堂經(jīng)解》。

康熙十四年(1675),四十五歲。援例捐復原級,仍任編修。

康熙十五年(1676),四十六歲。升右贊善。十一月母顧氏卒,未即奔喪。

康熙十六年(1677),四十七歲。正月,攜弟回昆山守制。搜羅古今喪禮因革,始纂《讀禮通考》。

康熙十八年(1679),四十九歲。服除,補故官。《明史》館開,元文任監(jiān)修,乾學亦與修,負責地理志。

康熙二十年(1681),五十一歲。任日講起居注官。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十二歲。七月,充《明史》總裁官。

康熙二十二年(1683),五十三歲。遷翰林院侍講。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十四歲。遷侍講學士、詹事府詹事。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十五歲。正月,康熙皇帝于保和殿召試翰林、詹事諸官,乾學列為第一。二月,奉敕編纂《御選古文淵鑒》。奉命入直南書房,擢內(nèi)閣學士,充《大清會典》副總裁,教習庶吉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十六歲。授禮部右侍郎,充經(jīng)筵講官,復充《大《一統(tǒng)志》副總裁。

康熙二十六年(1687),五十七歲。六月,改任禮部左侍郎,厘定禮制科條。九月,擢左都御史,疏劾江西巡撫安世鼎、河臣靳輔。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五十八歲。二月,充會試正考官,遷刑部尚書。五月以疾乞休,解刑部尚書任,仍領(lǐng)諸書館總裁。十二月,改任戶部尚書。

康熙二十八年(1689),五十九歲。遭許三禮彈劾,乞歸。獲準《一統(tǒng)志》、《宋元通鑒》書局自隨,回鄉(xiāng)修書。

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十歲。二月陛辭,三月回籍,于太湖洞庭東山開《一統(tǒng)志》局,延閻若璩、黃虞稷、姜宸英、顧祖禹、胡渭等與修。

康熙三十年(1691),六十一歲。因朱敦厚事,撤《一統(tǒng)志》書局,仍奉旨續(xù)進所纂書。避居嘉善,又居郡西華山之鳳村。

康熙三十三年(1694),六十四歲。七月十七日卒,遺疏以所纂《一統(tǒng)志》進。詔復刑部尚書銜。[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乌海市| 安塞县| 金华市| 恩施市| 讷河市| 嵊泗县| 纳雍县| 内乡县| 二连浩特市| 汪清县| 阿荣旗| 义马市| 武邑县| 聊城市| 昂仁县| 包头市| 定州市| 瓦房店市| 漠河县| 吉林市| 兴义市| 仁寿县| 望城县| 汝州市| 云梦县| 张家口市| 枣强县| 方城县| 乌鲁木齐市| 赫章县| 安阳市| 左贡县| 金华市| 德江县| 石楼县| 迭部县| 海安县| 江永县| 靖远县|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