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詩·詞館集》部分[卷五至六,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七年(1678)]

103.蔡啟僔

康熙九年(1670),《及第紀恩,示同年蔡石公、孫屺瞻》,《康熙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召對弘德殿。學士臣哈占引、臣啟僔、臣在豐、臣乾學、臣牛鈕、臣博濟、臣德格勒、臣沈獨立以次奏事畢,命臣啟僔、臣在豐、臣乾學進殿內,分立御座旁。上曰:今日無事,汝三人可各賦一詩,滿庶吉士講書可也。中涓傳旨:賜坐。詩成,并蒙睿獎,賜茶而出》,卷五;《孫屺瞻招同吳長庚、嚴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飲李將軍園亭》,《蔡石公招集天寧寺兼游白云觀》,卷五;康熙十一年(1672),《赴京兆宴入荊闈,口占示蔡石公同年》,卷五。

蔡啟僔(1619—1683),字石公,號昆旸,德清人??滴蹙拍辏?670)狀元,歷任右春坊右贊善、翰林院檢討。

康熙九年(1670),徐乾學一甲第三名及第,蔡啟僔為本科狀元,孫在豐為榜眼。

104.孫在豐

康熙九年(1670),《及第紀恩,示同年蔡石公、孫屺瞻》、《康熙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召對弘德殿。學士臣哈占引、臣啟僔、臣在豐、臣乾學、臣牛鈕、臣博濟、臣德格勒、臣沈獨立以次奏事畢,命臣啟僔、臣在豐、臣乾學進殿內,分立御座旁。上曰:今日無事,汝三人可各賦一詩,滿庶吉士講書可也。中涓傳旨:賜坐。詩成,并蒙睿獎,賜茶而出》,卷五;《孫屺瞻招同吳長庚、嚴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飲李將軍園亭》,《座主宗伯龔先生招同司農石先生、王襄璞、陳階六、嚴就思、孫屺瞻、徐方虎飲黑龍潭限韻》,卷五;《送孫屺瞻假歸省覲》,卷六;康熙二十一年(1682),《舟次、蛟門、東川移酒屺瞻書齋邀同嚴存庵、舍弟果亭小飲用亭字》,卷七;康熙二十三年(1684),《嚴存庵以病請告,有旨慰留,詩以贈之,次屺瞻韻》,卷七;康熙二十四年(1685),《同年孫屺瞻學士扈蹕》,卷八;《題同年孫屺瞻小像》,卷八;《孫封翁壽序》(孫在豐父),卷二十六;康熙二十八年(1689),《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孫公神道碑銘》,卷三十一;《祭孫學士文》,卷三十三。

孫在豐(1644—1689),字屺瞻,德清人??滴蹙拍辏?670)一甲第二名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有《扈從筆記》、《東巡日記》、《尊道堂詩文》等。

105.汪懋麟

康熙九年(1670),《喜汪蛟門至,和沈康臣韻》,《憺園文集》卷五;《宋荔裳、王西樵、阮亭、嚴修人、米紫來、汪蛟門、喬石林集寓齋分韻》,卷五;《題汪蛟門小像》,卷六;《題汪蛟門舍人百尺梧桐閣圖》,卷七;康熙十四年(1675),《汪太公觀瀾九十壽序》,卷二十四;康熙十八年(1679),《送中書舍人汪君序》,卷二十三;康熙十九(1680),《正月十七日曹頌嘉招同吳志伊、嚴蓀友、朱錫鬯、汪蛟門、舟次、喬石林、潘次耕、家勝力、電發飲作歌》,卷七;康熙二十一年(1682),《舟次、蛟門、東川移酒屺瞻書齋邀同嚴存庵、舍弟果亭小飲用亭字》,卷七;康熙二十七年(1688),《祭汪蛟門文》,卷三十三,《刑部主事季甪汪君墓志銘》,卷二十九。

汪懋麟(1640—1688),字季甪,號蛟門,江都人。康熙六年(1667)進士,授內閣中書,官至刑部主事。徐乾學薦入《明史》館。有《百尺梧桐閣集》等。

106.王崇簡

康熙九年(1670),《上王敬齋宗伯》,《苕文假歸次宗伯王先生韻送之》,卷五;《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誥贈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謚文貞王公合葬墓表》,卷三十二。

王崇簡(1602—1678),字敬哉,一作敬齋,謚文貞,宛平人,王熙父。明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有《青箱堂集》等。

107.閻華亭

康熙九年(1670),《送閻華亭》,卷五。

108.清豐令

康熙九年(1670),《送清豐令》,卷五。

109.金某

康熙九年(1670),《送金君之任云南》,卷五。

110.宗觀

康熙九年(1670),《送宗鶴問之吳興》,卷五。

宗觀,字鶴問,興化人,居江都。以江寧籍中副榜。

111.宋琬

康熙九年(1670),《送宋荔裳觀察兩川》,《宋荔裳、王西樵、阮亭、嚴修人、米紫來、汪蛟門、喬石林集寓齋分韻》,卷五。

宋琬(1614—1674),字玉叔,號荔裳,萊陽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授戶部主事,官至四川按察使。工詩,清八大詩家之一,與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與嚴沆、施閏章、丁澎等合稱“燕臺七子”。有《安雅堂集》十六卷。

112.魏裔介

康熙九年(1670),《座主柏鄉相公齋中小坐》,卷五;康熙十年(1671),《座主相國魏公五十壽》,《柏鄉公致政》,卷五;《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加一級柏鄉魏公墓志銘》,卷二十七。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號貞庵、昆林,謚文毅,柏鄉人。順治三年(1646)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工、吏、兵三科都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有《兼濟堂集》等。

康熙九年(1670),徐乾學會試及第,魏裔介為主考官之一。

113.龔鼎孳

康熙九年(1670),《上座主合肥先生》,《座主合肥先生壽詩三十韻》,卷五;《座主宗伯龔先生招同司農石先生、王襄璞、陳階六、嚴就思、孫屺瞻、徐方虎飲黑龍潭限韻》,卷五;康熙十二年(1673),《值合肥座主家童有感》,卷五。

龔鼎孳(1615—1673),字孝升,號芝麓,謚端毅,合肥人。明崇禎七年(1634)進士,官給事中。明亡,先降李自成,后降清。清康熙間歷任刑、兵、禮三部尚書。詩文并工,與吳偉業、錢謙益并稱為“江左三大家”。有《定山堂詩集》等。

114.牛鈕

康熙九年(1670),《康熙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召對弘德殿。學士臣哈占引、臣啟僔、臣在豐、臣乾學、臣牛鈕、臣博濟、臣德格勒、臣沈獨立以次奏事畢,命臣啟僔、臣在豐、臣乾學進殿內,分立御座旁。上曰:今日無事,汝三人可各賦一詩,滿庶吉士講書可也。中涓傳旨:賜坐。詩成,并蒙睿獎,賜茶而出》,卷五;《請告得旨留別諸公》,卷九;《資政大夫經筵講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牛公墓志銘》,卷二十七。

牛鈕(1648—1686),姓赫舍里氏,字樞臣,正藍旗滿洲人??滴醢四辏?669)舉順天鄉試,康熙九年(1670)賜同進士出身,“滿洲之有漢文進士自茲始”[8]。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115.陳宗石

《次陳子萬卜居韻》,卷五;《送陳子萬還商丘》,卷七;康熙二十九年(1690),《陳子萬見訪阜城》,卷九。

陳宗石(1644—1720),字子萬,號寓園,宜興人,商丘籍,陳貞慧第四子,陳維崧弟,侯方域婿。由知縣歷官戶部主事。有《疆善堂臆說》、《二峰山人詩集》等。

116.彭之鳳

《述病示彭橫山給事》,卷五。

彭之鳳,字宜生,號橫山,別號北海,龍陽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累官光祿寺少卿。

117.張玉裁

《送張禮存編修南還寄詢尊人湘曉先生》,卷五。

張玉裁(1639—1674),字禮存,號退密,丹徒人,張九征長子,張玉書兄。康熙五年(1666)舉人,康熙六年(1667)進士第二人,授翰林院編修。有《禮存文集》。

118.張九征

《送張禮存編修南還寄詢尊人湘曉先生》,卷五;《河南提學僉事封通議大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張公行狀》,卷三十三。

張九征(1618—1684),字公選,號湘曉,丹徒人,張玉書父。順治四年(1647)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119.曾燦

《送曾青藜歸上母夫人壽》,卷五。

曾燦(1622—1688),原名傳燦,字青藜,號止山,別號六松老人,寧都人。明亡隱居,“易堂九子”之一。有《六松草堂文集》、《止山集》、《西崦草堂集》等。

120.潘高

《寓齋小飲同潘孟升舍弟立齋》,卷五。

潘高(1624—1678?),字孟升,號鶴江,金壇人。諸生,受業于錢謙益。有《南村詩稿》二十四卷。

121.熊賜履

《送座主孝感熊公省覲》,卷五;康熙二十三年(1684),《熊太夫人七十壽序》,卷二十四。

熊賜履(1635—1709),字敬修,一字青岳,號愚齋,謚文端,孝感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官至任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任《平定朔漠方略》、《明史》總裁官。有《經義齋集》十八卷、《閑道錄》三卷等。

122.吳光

《孫屺瞻招同吳長庚、嚴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飲李將軍園亭》,卷五。

吳光,字迪前,號長庚,歸安人,吳景旭子。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第三人。著有《南山草堂集》、《使交集》等。

123.嚴我斯

《孫屺瞻招同吳長庚、嚴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飲李將軍園亭》,《存庵招集玉皇閣得高字》,《座主宗伯龔先生招同司農石先生、王襄璞、陳階六、嚴就思、孫屺瞻、徐方虎飲黑龍潭限韻》,卷五;康熙二十一年(1682),《舟次、蛟門、東川移酒屺瞻書齋邀同嚴存庵、舍弟果亭小飲用亭字》,卷七;康熙二十三年(1684),《嚴存庵以病請告,有旨慰留,詩以贈之,次屺瞻韻》,卷七;《祈雨畢奏事西苑疊韻上會清、存庵兩先生》,《疊韻奉柬存庵先生》,卷八;康熙二十六年(1687),《送同官嚴存庵假還》,卷八。

嚴我斯(1629—?),字就斯,號存庵,歸安人。康熙三年(1664)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左侍郎。有《尺五堂詩刪》六卷。

124.徐倬

《孫屺瞻招同吳長庚、嚴就思、蔡石公、徐方虎飲李將軍園亭》,《座主宗伯龔先生招同司農石先生、王襄璞、陳階六、嚴就思、孫屺瞻、徐方虎飲黑龍潭限韻》,卷五;《送徐方虎編修》,卷六;康熙十八年(1679),《除夕前一日同方虎、次耕飲》,卷七;康熙二十五年(1686),《八月十一澹人招同西溟、方虎飲花下賦》,卷八。

徐倬(1624—1713),字方虎,號蘋村,德清人。康熙十二年(1673)進士。有《讀易偶鈔》、《古今文統》、《蘋村類稿》等。

125.章貞

《桑乾歌送章含可左遷滎陽》,卷五。

章貞,字含可,會稽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授山東壽光縣知縣。嘗官河南滎陽縣縣丞、湖廣棗陽縣知縣。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宏詞,因病未果。著有《東銘解》。

126.許珌

《隴山歌送許天玉之官安定》,卷五。

許珌(1614—1672),字天玉,號星亭(又作星庭)、星齋、鐵堂,別號天海山人,侯官人。明崇禎舉人,清順治中任安定知縣。有《鐵堂詩草》二卷。

127.李召霖

《次韻送李侍御召霖》,卷五。

128.錢芳標

《送錢葆馚舍人南還》,卷五。

錢芳標,原名鼎瑞,字寶汾、葆馚,華亭人??滴跷迥辏?666)舉人,官中書舍人。云間詞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有《金門稿》、《湘瑟詞》等。

129.周在浚

《送周雪客次韻》,卷五;《雪客別予揚州歸為太夫人壽》,卷六;《贈周雪客之任山西藩幕》,卷八。

周在浚(1640—?),字雪客,號梨莊,祥符人,周亮工子。以貢監生考充國子監官學教習。有《南唐書注》十九卷、《天發神讖碑考》二卷等。

130.石某

《座主宗伯龔先生招同司農石先生、王襄璞、陳階六、嚴就思、孫屺瞻、徐方虎飲黑龍潭限韻》,卷五。

131.陳臺孫

《座主宗伯龔先生招同司農石先生、王襄璞、陳階六、嚴就思、孫屺瞻、徐方虎飲黑龍潭限韻》,卷五。

陳臺孫,字階六,號越庵,又號楚州酒人,山陽人。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授富陽縣知縣,入清后授戶部給事中,官至陜西隴右道參議。有《鷃笑齋詩集》、《辰舫集》、《隴古唱和詩》等。

132.王士祿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嚴修人、米紫來、汪蛟門、喬石林集寓齋分韻》,卷五;《進士東亭王君墓志銘》,卷二十八。

王士祿(1626—1673),字子底、伯受,號西樵,新城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初授萊陽教諭,后遷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工詩,與弟士祜、士禛并稱“三王”。有《讀史蒙拾》、《然脂集》、《表余堂詩存》。

133.王士禛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嚴修人、米紫來、汪蛟門、喬石林集寓齋分韻》,卷五;《漁洋山人續集序》,卷二十一;《進士東亭王君墓志銘》,卷二十八;康熙二十三年(1684),《送王阮亭奉使南海序》,卷二十三。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貽上,號阮亭、漁洋山人,新城人。順治十四年(1657)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有《帶經堂集》、《漁洋詩話》、《池北偶談》等。

134.嚴允肇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嚴修人、米紫來、汪蛟門、喬石林集寓齋分韻》,卷五。

嚴允肇,字修人,號石樵,歸安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官壽光知縣。著有《石樵詩稿》十二卷、《宜雅堂集》等。

135.米漢雯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嚴修人、米紫來、汪蛟門、喬石林集寓齋分韻》,卷五。

米漢雯,字紫來,一作子來,號秀巖、秀峰、漫園,宛平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滴跏四辏?679)舉博學宏詞,授翰林院編修,官至侍講。金石篆刻書畫,靡不精妙。著有《漫園詩集》一卷、《始存集》一卷。

136.喬萊

《宋荔裳、王西樵、阮亭、嚴修人、米紫來、汪蛟門、喬石林集寓齋分韻》,《送喬石林中翰》,《再送石林南還》,卷五;《戲題石林小像》,卷六;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七日曹頌嘉招同吳志伊、嚴蓀友、朱錫鬯、汪蛟門、舟次、喬石林、潘次耕、家勝力、電發飲作歌》,《喬石林編修邀諸公飲醉后題云湖巷》,卷七;《送喬石林使粵西》,卷八。

喬萊(1642—1694),字子靜、石林,寶應人??滴趿辏?667)進士,授內閣中書??滴跏四辏?679)舉博學宏詞,授翰林院編修,與修《明史》,充日講起居注官。有《應制集》、《歸田集》等。

137.周弘

《送周緘齋》,卷五。

周弘(1637—1705),字子重,號緘齋,榜名秦弘,無錫人??滴醵辏?663)江南鄉試第九名舉人,康熙三年(1664)一甲第三名進士,授內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

138.吳之振

《送吳孟舉》,卷五。

吳之振(1640—1717),字孟舉,號橙齋,別號黃葉村農,石門人。貢生,官內閣中書。合編有《宋詩鈔》,選有《八家詩鈔》,著有《黃葉村莊詩集》十二卷等。與呂留良、黃宗羲有交。

139.王撰

《送王異公》,《題異公詩卷》,卷五。

王撰(1623—1709),字異公,號隨庵,太倉人,王時敏第三子,王揆弟。工詩,善書畫。與黃與堅及兄揆、弟抃、攄等稱“婁東十子”。著有《三馀集》、《揖山集》等。

140.何元英

《七夕蕤音招飲未赴走筆代柬兼示顧放亭》,卷五。

何元英,字蕤音,秀水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官通政史參議。工書。

141.顧放亭

《七夕蕤音招飲未赴走筆代柬兼示顧放亭》,卷五。

142.葉舒崇

康熙十一年(1672),《撤棘后贈葉元禮》,《再送元禮二絕句》,卷五;康熙十七年(1678),《葉元禮制義序》,卷二十二。

葉舒崇,字元禮,號宗山,吳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官內閣中書。有《宗山集》。

143.陳元龍

《子房歌贈陳廣陵》,卷五。

陳元龍(1652—1736),字廣陵,號乾齋,謚文簡,海寧人??滴醵哪辏?685)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南書房。歷官至翰林院掌院學士、廣西巡撫、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太子太傅。

144.朱爾邁

《昭君詞送朱人遠》,卷五。

朱爾邁(1632—1693),字人遠,別號日觀子,海寧人。著有《平山堂集》。

145.徐敬庵

《伯母昌太夫人壽詩兼示兄敬庵吏部》,卷五。

146.張惟赤

《寄贈張螺浮都諫》,卷五。

張惟赤(? —1676),原名恒,字侗孩,號螺浮,又號小白,海鹽人。順治三年(1646)中副車,援例應任知縣,不就。順治十二年(1655)成進士,授戶曹郎,歷官禮科、刑科給事中。著有《入告編》三卷《遺編》一卷,《退思軒集》一卷。

147.錢中諧

《贈錢宮聲》,卷五。

錢中諧,字宮聲,吳縣人。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康熙十八年(1679)召試博學宏詞,取為一等十四名,授翰林院編修,纂修《明史》。著有《三吳水利條議》。

148.魏象樞

康熙十二年(1673),《贈魏環溪侍御》,《贈侍御魏環溪先生》,《環溪先生招飲餞別次韻奉謝》,卷五;康熙十八年(1679),《與總憲魏環溪先生書》,卷三十四;康熙二十三年(1684),《送大司寇魏先生致政還蔚州序》,卷二十三;康熙二十八年(1689),《資政大夫刑部尚書謚敏果魏公神道碑》,卷三十一。

魏象樞(1617—1687),字環溪,號庸齋、寒松老人,謚敏果,蔚州人。順治三年(1646)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刑部尚書。有《寒松堂集》等。

149.陳祚明

康熙十二年(1673),《贈陳胤倩》,卷五。

陳祚明,字胤倩,號嵇留山人,室名采菽堂,錢塘人。不仕清朝,以布衣終一生。有詩集《嵇留山人集》(本名《敝帚集》)二十一卷,輯有《采菽堂古詩選》三十八卷。

150.杜鎮

康熙十二年(1673),《送杜子靜編修》,卷五。

杜鎮,字子靜,南宮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康熙初年任陽信縣知縣,改任中書舍人,與修《大清律》、《世祖實錄》,書成后授翰林院編修??滴跏迥辏?676)任侍講,又晉侍讀。卒年六十八歲。有《寶田齋草》。

151.陸恂若

康熙十二年(1673),《送陸恂若隨梁大司農之廣州》,卷五。

152.孫承澤

康熙十二年(1673),《退谷孫先生招同王敷五、陸翼王小飲,因出李文正吳文定諸公賞菊聯詩手卷隨命各賦絕句追和昔人騎字韻》,《用西涯諸公韻呈退谷先生》,卷五。

孫承澤(1592—1676),字耳伯,號北海,又號退谷、退翁、退道人,祖籍益都,世隸上林苑籍。崇禎四年(1631)進士,歷官陳留知縣、刑部給事中。入清,歷任太常寺少卿,兵部、吏部侍郎,加太子太保、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精鑒賞,富收藏。著述有《尚書集解》二十卷、《山書》十八卷、《九州山水考》三卷等二十余種。

153.湯右曾

康熙十二年(1673),《用西涯諸公韻呈退谷先生》,《用西涯諸公韻送顧見山赴洮岷》,卷五。

湯右曾(1656—1722),字西崖,一作西涯,仁和人??滴醵吣辏?688)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吏部右侍郎,兼掌院學士。少即工詩,為王士禛入室弟子,后與朱彝尊相繼主持浙中詩教。著有《懷清堂集》二十卷。

154.顧大申

康熙十二年(1673),《用西涯諸公韻送顧見山赴洮岷》,卷五。

顧大申,本名鏞,字震雄,號見山,又號堪齋,華亭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授工部主事。精于詩文,善畫山水。著有《堪齋詩存》八卷、《詩原》、《鶴巢樂府》等。

155.王寬

康熙十二年(1673),《退谷孫先生招同王敷五、陸翼王小飲,因出李文正吳文定諸公賞菊聯詩手卷隨命各賦絕句追和昔人騎字韻》,卷五。

王寬,字敷五,安邑人??滴蹙拍辏?670)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156.陸元輔

康熙十二年(1673),《退谷孫先生招同王敷五、陸翼王小飲,因出李文正吳文定諸公賞菊聯詩手卷隨命各賦絕句追和昔人騎字韻》,卷五;康熙二十八年(1689),《贈陸翼王》,《送翼王口占三絕句》,卷九。

陸元輔(1617—1691),字翼王、一字默庵,號菊隱,嘉定人。與趙俞、張云章等人稱“嘉定六君子”??滴跏四辏?679)舉博學宏詞。有《十三經注疏類抄》、《續經籍考》、《菊隱集》等。

157.沈荃

康熙十二年(1673),《贈別沈繹堂先生再疊前韻》,卷五;康熙二十九年(1690),《請告得旨留別諸公》,卷九。

沈荃(1624—1684),字貞蕤,號繹堂,別號充齋,謚文恪,華亭人。順治九年(1652)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編修,官至詹事府詹事,禮部右侍郎。有《一研齋詩集》十六卷。

158.韓菼

康熙十二年(1673),《韓元少、王季友二子送至柳巷口占賦贈五疊前韻》,卷五;同年,《韓元少制藝序》(代),卷二十二;康熙二十九年(1690),《請告得旨留別諸公》,卷九。

韓菼(1637—1704),字元少,號慕廬,卒謚文懿,長洲人??滴跏荒辏?672)順天鄉試,徐乾學取之遺卷中,康熙十二年(1673)得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嘗主持纂修《孝經衍義》,充《一統志》總裁。有《有懷堂文稿》二十八卷等。

159.王鴻緒

康熙十二年(1673),《韓元少、王季友二子送至柳巷口占賦贈五疊前韻》,卷五;康熙二十九年(1690),《王農山先生壽序》(農山,王鴻緒父王廣心字),卷二十四;康熙三十二年(1693),《儼齋招飲賢兄瑁湖宜園,時瑁湖在江上》,《儼齋招飲橫云同卻非、鶴沙、誠齋、令兄子武即事》,卷九。

王鴻緒(1645—1723),初名度心,后改鴻緒,字季友,號儼齋,別號橫云山人,婁縣人,王廣心子,王頊齡弟??滴跏辏?673)一甲第二名進士,歷官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侍讀學士、《明史》總裁官、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等。有《明史稿》、《橫云山人集》等。

160.嚴繩孫

康熙十二年(1673),《嚴蓀友、姜西溟策蹇相送時各赴館幕六疊前韻》,卷五;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七日曹頌嘉招同吳志伊、嚴蓀友、朱錫鬯、汪蛟門、舟次、喬石林、潘次耕、家勝力、電發飲作歌》,卷七。

嚴繩孫(1623—1702),字蓀友,一字冬蓀,號秋水、禺蕩漁人,無錫人??滴跏四辏?679)以布衣舉宏博,授檢討。有《秋水集》。

161.姜宸英

康熙十二年(1673),《嚴蓀友、姜西溟策蹇相送時各赴館幕六疊前韻》,卷五;康熙十七年(1678),《同吳薗次、志伊、石葉、陳其年、姜西銘、李武曾過隱湖訪毛黼季,和園次韻》,卷六;康熙二十五年(1686),《八月十一澹人招同西溟、方虎飲花下賦》,卷八;康熙二十七年(1688),《奉邀太常悅巖先生虎坊橋南別墅宴集同姜朱二翰林》,《說巖先生招同竹垞西溟黑窯廠最高處讌集賦謝》,卷八。

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號湛園、葦間,慈溪人。與朱彝尊、嚴繩孫并稱“江南三布衣”??滴跏四辏?679)入明史館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九年(1690)從徐乾學至洞庭東山纂修《大清一統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七十歲始成進士,越兩年為順天鄉試副考官,因事下獄死。有《湛園集》。

162.高詠

康熙十二年(1673),《留別高阮懷七疊前韻》,卷五。

高詠(1622—?),字阮懷,宣城人,高維岳孫。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宏詞,授翰林院檢討。以詩聞名,與施閏章創“宣城體”,兼工書畫。有《遺山堂集》、《若巖堂集》。

163.耿愿魯

康熙十二年(1673),《贈耿又樸編修》,《濟南逢又樸即招予同即山飲》,卷六。

耿愿魯(1646—1682),字公望,號又樸,館陶人。康熙五年(1666)鄉試第一,康熙九年(1670)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滴跏辏?673)充會試同考官。有《韋齋集》七卷。

164.朱阜

康熙十二年(1673),《贈朱即山檢討》,《濟南逢又樸即招予同即山飲》,卷六。

朱阜,榜姓李,字即山,山陰人??滴蹙拍辏?670)進士,官少詹事,侍講學士。

165.葉方恒

康熙十二年(1673),《贈葉學亭姑夫》,卷六。

葉方恒,字嵋初,號學亭,昆山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授貴陽府推官,改山東萊蕪知縣。

166.張四教

康熙十二年(1673),《贈張芹沚參議》,卷六。

張四教(1602—1694),字道一,號芹沚,萊蕪人。順治三年(1646)進士,授山西平陽府推官,升兵部主事,遷員外郎。復出任山西按察使司提學僉事,晉陜西榆林兵備道副使。著有《獨宦齋稿》、《榆山講義》、《大榆山房遺詩》等。

167.吳本立

康熙十二年(1673),《廣陵值吳意輔南還》,卷六。

吳本立,字菽原,號意輔,武進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授兵部主事,官至浙江臺州知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會試同考官。

168.張玉書

《送張素存先生北上》,卷六;康熙二十三年(1684),《河南提督僉事封通議大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張公行狀》(張玉書父張九征),卷二十三;康熙二十四年(1685),《贈張素存學士扈蹕盛京祭告山陵》,卷八。

張玉書(1642—1711),字素存,號潤甫,謚文貞,丹徒人。張九征次子,張玉裁弟。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滴跏四辏?679)任《明史》總裁官,后出任《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總裁官,康熙二十九年(1690)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有《文貞集》十二卷。

又,康熙二十九年(1690)徐乾學所撰《田間全集序》云:“歲壬子冬,忽來都下,館余座師龔端毅公家。因與訂交,歡甚。明年,余將出京,與葉讱庵、張素存諸公邀之共游西山蕭寺?!比勺訛榭滴跏荒辏?672)。

169.汪耀麟

康熙十三年(1674),《題汪叔定小像》,卷六。

汪耀麟,字叔定,江都人,汪懋麟兄。邑諸生,有文筆。有《抱來堂集》二十六卷。

170.吳殳

康熙十三年(1674),《海鹽同吳修齡、彭駿孫用前韻作》,卷六。

吳殳(1611—1695),又名吳喬,字修齡,昆山人。有《圍爐詩話》、《手臂錄》等。

171.彭孫遹

康熙十三年(1674),《海鹽同吳修齡、彭駿孫用前韻作》,卷六。

彭孫遹(1631—1700),字駿孫,號羨門,又號金粟山人,海鹽人。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宏詞第一。歷官吏部侍郎、經筵講官、《明史》總裁等。工詞章,與王士禛齊名,號“彭王”,又與王士禛、曹貞吉、納蘭成德、陳維崧等并稱“清初七家”。有《松桂堂全集》等傳世。

172.顧湄

康熙十三年(1674),《同顧伊人赴云棲,出尊甫織簾先生倡和詩冊,次原韻》,《題云棲寺次韻同伊人作》,卷六??滴跏迥辏?676),《虎丘山志序》,卷二十一。

顧湄,字伊人,太倉人,顧夢麟子。慎交社、同聲社成員,與黃與堅等稱“婁東十子”。有《水鄉集》。

徐乾學刊刻《通志堂經解》,顧湄是專職校勘者之一。

173.靜居上人

康熙十三年(1674),《贈云棲靜居上人用前韻》,卷六。

174.舜瞿禪師

康熙十三年(1674),《訪舜瞿禪師留宿賦贈》,卷六。

舜瞿禪師(1625—1700),凈慈寺方丈。俗姓王,諱方孝,字舜瞿,江都人。初習儒,明亡后剃度為僧。

175.寧爾講

《寄寧元著侍御》,卷六。

寧爾講,字元著(一作元箸),永年人。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散館改御史。

176.陳廷敬

《送陳說巖詹事祭告北鎮》,卷六;《詠史示說巖》,卷八;康熙二十七年(1688),《奉邀太常悅巖先生虎坊橋南別墅宴集同姜朱二翰林》,《說巖先生招同竹垞西溟黑窯廠最高處讌集賦謝》,卷八;康熙二十八年(1689),《同太宰悅巖公出昭德門見蹴鞠者賦之》,《和陳尚書晚春下直之作》,《送同年李厚庵學士和院長說巖先生韻》,《和尚書說巖先生馬上口占韻》,卷九;康熙二十九年(1690),《雙燕十六韻寄太宰澤州先生》,卷九;康熙三十三年(1694),《題盛子昭輞川圖寄陳說巖先生》,卷九;《陳太公壽序》(陳廷敬從父陳昌言),卷二十四;《午園記》,《七柿草廬記》,卷二十五。

陳廷敬(1639—1712),字子端,號悅巖、午亭,澤州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改庶吉士,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犊滴踝值洹房傂薰佟?/p>

177.潘耒

《送潘次耕應召入都》,卷六;康熙十八年,《除夕前一日同方虎、次耕飲》,卷七;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七日曹頌嘉招同吳志伊、嚴蓀友、朱錫鬯、汪蛟門、舟次、喬石林、潘次耕、家勝力、電發飲作歌》,卷七。

潘耒(1646—1708),字次耕,號稼堂,晚號止止居士,吳江人,潘檉章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宏詞,授翰林院檢討,與修《明史》。有《類音》、《遂初堂集》等。

178.馬翀

《送馬云翎》,卷六。

馬翀(1649—1678),字云翎,號蝶園,無錫人。康熙十一年(1672)舉人。

179.季振宜

《季滄葦舉子》,卷六。

季振宜(1630—?),字詵兮,號滄葦,泰興人。順治三年(1646)舉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授蘭溪令,歷刑戶兩曹,官至御史。家豪富,多藏書。著有《季滄葦藏書目》、《靜思堂詩稿》。

180.顧汧

《送顧伊在》,卷六;《誥封奉直大夫翰林院侍讀學士待贈禮部右侍郎顧先生神道碑銘》(顧汧父顧天朗),卷三十一。

顧汧(1646—1712),字伊在,號芝巖,長洲籍,大興人,顧天朗子??滴跏辏?673)進士,歷官左中允、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河南巡撫、太常少卿、宗人府丞等。有《鳳池園集》等。

《誥封奉直大夫翰林院侍讀學士待贈禮部右侍郎顧先生神道碑銘》:“吾鄉封學士雪嵋顧先生之卒也,與其母太夫人同日。……先生與余少同學,相知為深,其后侍郎貴,與余同朝,又相善也?!?/p>

181.方國棟

《贈方少參干霄四十韻》,卷六。

方國棟(? —1677),字干霄,宛平人。順治三年舉(1646)人,授教諭,入為國子監助教,累擢至刑部郎中。順治十六年(1659),出為廣東海北道僉事,遷山西寧武道參議。康熙六年(1667),改江南蘇松常道參議。

182.董黃

《送董得仲、諸乾一過訪》,卷六。

董黃(1616—?),字律始,號得仲,華亭人,董其昌從子。隱居不仕。有《白谷山人集》九卷。

183.諸嗣郢

《送董得仲、諸乾一過訪》,《將之九峰寄諸乾一》,卷六。

諸嗣郢,字乾一,號松槎,一號勿庵,青浦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有《九峰山人集》、《溪上吟》。

184.吳任臣

康熙十七年(1678),《同吳薗次、志伊、石葉、陳其年、姜西銘、李武曾過隱湖訪毛黼季,和園次韻》,卷六;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七日曹頌嘉招同吳志伊、嚴蓀友、朱錫鬯、汪蛟門、舟次、喬石林、潘次耕、家勝力、電發飲作歌》,卷七。

吳任臣(1627—1689,一說1639—1701),字志伊,一字爾器,號托園,仁和人??滴跏四辏?679)舉博學宏詞,授檢討。為顧炎武所重,其《廣師篇》云:“博聞強記,群書之府,吾不如吳任臣?!庇小吨芏Y大義》、《春秋正朔考辨》、《十國春秋》、《山海經廣注》、《字匯補》、《托園詩文集》等。

185.陳維崧

康熙十七年(1678),《同吳薗次、志伊、石葉、陳其年、姜西銘、李武曾過隱湖訪毛黼季,和園次韻》,卷六;《陳其年湖海樓詩序》,卷二十一;康熙二十年(1681),《陳檢討墓志銘》,卷二十九。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宏詞,授翰林院檢討,與修《明史》。著名詞人,與朱彝尊、納蘭成德并稱“清初三大家”。有《湖海樓詞》、《迦陵集》等。

186.李良年

康熙十七年(1678),《同吳薗次、志伊、石葉、陳其年、姜西銘、李武曾過隱湖訪毛黼季,和園次韻》,卷六。

李良年(1635—1694),原名法遠,又名兆潢,字武曾,號秋錦,秀水人。與兄繩遠、弟符稱“三李”。徐乾學開志局于洞庭東山,李與其事。有《秋錦山房集》二十二卷。

187.毛扆

康熙十七年(1678),《同吳薗次、志伊、石葉、陳其年、姜西銘、李武曾過隱湖訪毛黼季,和園次韻》,卷六;《新刊經解序》,卷二十一。

毛扆(1640—?),字斧季,常熟人,毛晉子。藏書家,編有《汲古閣秘本書目》。

徐乾學刊刻《通志堂經解》嘗借用毛扆藏書為底本。

188.金鎮

《百花洲歌贈金長真觀察》,《走筆題長真小照》,卷六。

金鎮,字又鑣,號長真,山陰人,宛平籍。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入清歷官江南按察使。有《清美堂詩集》。

189.金在五

《題金在五小像》,卷六。

190.祝石

《贈祝子堅》,卷六。

祝石(1612—?),字子堅,蘭溪人。善醫術。與陳維崧善。有《希燕說》。

191.錢澄之

《送錢飲光歸桐城》,卷六;康熙二十九年(1690),《贈錢飲光》,《請告得旨留別諸公》,卷九;同年,《田間全集序》,卷二十。

錢澄之(1612—1693),原名秉鐙,字飲光,一字幼光,號田間,別號西頑,桐城人。南明隆武朝黃道周薦為延平府推官,南明永歷朝授禮部儀制司主事,考授翰林院庶吉士,知制誥。入清隱逸不出。有《田間易學》、《田間詩學》、《莊屈合詁》、《所知錄》、《藏山閣集》、《田間詩集》、《田間文集》等。

192.俞森

《贈俞匯嘉別駕》,卷六。

俞森,字匯嘉,號存齋,仁和人。由貢生官至湖廣布政司參議。編有《荒政叢書》十卷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古浪县| 达拉特旗| 牡丹江市| 西乌| 正阳县| 克山县| 崇州市| 哈尔滨市| 三亚市| 额敏县| 万州区| 长岭县| 长垣县| 衡南县| 甘孜县| 云龙县| 西青区| 巴彦县| 泗洪县| 宝山区| 金坛市| 拜泉县| 广平县| 台北县| 永登县| 来凤县| 集安市| 彰化市| 灵石县| 靖边县| 平乐县| 七台河市| 乡城县| 崇文区| 景洪市| 浦江县| 息烽县| 龙口市| 皋兰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