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非勞動法研究:歷史、制度及個案評析
- 肖海英
- 3644字
- 2020-11-30 10:47:53
五 學術研究方法
本項目研究屬于勞動部門法學、法律史學、社會學和勞動經濟學的交叉學科。作為跨學科綜合研究項目,本課題將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案列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的多方法和多元化視角對南非勞動法的歷史發展變遷、淵源、體系、基本制度、案例進行分析、比較兩國的勞動法律制度,探討其對于我國勞動立法理論和實務的借鑒價值,在布局謀篇和行文過程中,力求論述清楚、分析合理和觀點正確。
第一,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搜集、鑒別、整理文獻,并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37]本項目研究的文獻研究法是指搜集使用大量的與課題有關的原始事實資料來說明南非勞動法的歷史發展、淵源和體系、制度與案例等。本項目研究在撰寫成文之前,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包括學者的專書論著、法規、判決、政府文件、期刊論文等,仔細閱讀資料并加以分析歸納,闡明要旨,融會貫通以建立本文的理論體系與完整的架構。本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兩個途徑。一是湘潭大學法學院資料室和圖書館。湘潭大學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是研究非洲法律的重要之地,該研究中心的洪永紅老師、夏新華老師、朱偉東老師、張懷印老師等都從國內外相關非洲研究機構帶回大量的原始研究資料,這些資料是本項目研究團隊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二是電子文獻資料。本人通過貴州財經大學的電子圖書館、百度學術網站、北大法律資源網站、南非英文官方網站等網絡資源網站搜集了很多權威性的和重要的中英文原始資料。三是積極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與來中國進行學術交流的非洲學者和南非學者取得聯系,通過他們獲得有關南非勞動法的最新發展成果與信息。以上這些途徑都將為本研究結果的真實可靠性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避免了未能親赴南非實地考察而導致研究結果不實的情況出現。
第二,跨學科研究法。本研究方法是指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38]本項目研究將整合南非政治學、經濟學、勞動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資源對南非勞動法進行研究,從多個角度分析和理解當前南非勞動法律制度與實務的現狀,總結其特點,評價其勞動法律體系在現代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勞動法律體系中的存在優勢與不足之處。
第三,案例研究法。本課題組成員認為,案例研究法是指通過對一個案例或多個案例進行研究,經過對案例的分析,以便增加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又可以進一步地提升理論的層次。通常而言,典型的單個案例研究可以用作確認或挑戰一個理論,也可以用作提出一個獨特的或極端的案例。多案例研究的特點在于案例內分析和交叉案例分析。案例研究能夠給研究者提供系統的觀點。通過對研究對象盡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與思考,從而能夠建立起比較深入和周全的理解。前者是把每一個案例看成獨立的整體進行全面的分析,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對所有的案例進行統一的抽象和歸納,進而得出更精辟的描述和更有力的解釋。[39]因此,為了更好地闡述法律移植和本土化對南非勞動法的影響,南非勞動法的混合法特色,以及具體勞動法律制度在調整南非勞動司法實務中的適用,本文特精選三個帶有典型性的案例來予以說明,使本項目研究成果不僅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更能增強國內學界和勞動法實務界對南非勞動法理論和實踐的理解。
第四,比較研究法。古羅馬著名學者塔西陀曾說:“要想認識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別人進行比較。”比較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是人類認識、區別和確定事物異同關系的最常用的思維方法。比較研究法現已被廣泛運用于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40]在法學研究中,比較研究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此研究方法乃是針對兩個或數個不同的對象,將數據加以比較以凸顯其差異性與相似性。我國與南非同屬于發展中國家,兩國在很多方面還是具有可比性和相互借鑒之處,如南非和我國都有受到西方列強侵略的歷史,以及法律移植和本土化的歷史,兩國的法系都屬于混合法系,我國傾向于大陸法系特點,而南非傾向于英美法系的特色,等等。因此,本課題意圖在論述南非勞動法律制度的歷史和制度,以及對案例進行評析之后,將南非與我國的勞動立法和實踐進行全方面的比較,探討兩國的異同之處,以及它對于我國在勞動法方面的借鑒價值。
[5]參見新華網,資料來源于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1/28/c 1117290924.htm。(訪問日期:2016年9月17日)
[6]參見鳳凰財經,中南關系正處在歷史的最好時期,資料來源于http://finance.ifeng.com/a/20151203/14106055_0.shtml。(訪問日期:2018年9月11日)
[10]參見湘潭大學非洲法研究中心,資料來源于 https://www.fmprc.gov.cn/zflt/chn/xsjl/xzzs/2/t1032689.htm。(訪問日期:2018年9月11日)
[11]洪永紅:首屆“非洲國家法學與社會經濟發展研討班”在湘潭大學隆重召開,載《河北法學》2007年第3期。
[12]參見【非洲法研究中心】中心簡介,資料來源于http://law.xtu.edu.cn/infoshow-17-108-0.html。(訪問日期:2018年9月11日)
[32]于建嶸:《岳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第12頁。
[33]洪永紅、郭炯:《非洲法律研究綜述》,載《西亞非洲》2011年第5期。
[37]參見文獻研究法,資料來源于https://baike.baidu.com/item/文獻研究法/3668258?fr=aladdin。(訪問日期:2018年9月11日)
[38]參見跨學科研究法,資料來源于https://baike.baidu.com/item/跨學科研究法/6868004。(訪問日期:2018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