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規制地方財政的工具選擇與法律配置研究
- 顧德瑞
- 544字
- 2020-11-30 10:20:43
三 規范性文件中的“中央規制”
規范性文件主要著眼于中央政府的審批權等具體職權以及對地方財政的強制性要求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治理向企業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等問題的決定》(中發〔1997〕14號)明確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要分別征得財政部和國家計委同意。向企業實施罰款,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向企業集資,必須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進行。向企業收取基金,必須按照規定報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審批,重要的要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國辦發〔2014〕30號)規定:“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新設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必須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但按照國際慣例或對等原則確需設立的,由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后報國務院批準。”另外,一些規范性文件,對地方財政支出提出了具體要求(見表1-2)。
表1-2 地方財政支出的強制性要求

表1-2 地方財政支出的強制性要求(續表)

資料來源:羅春梅:《地方財政預算權與預算行為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58頁。筆者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和補充,鑒于文章篇幅和技術原因,僅對具有代表性的領域進行了整理,并不能涵蓋所有領域,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