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上新征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 謝伏瞻主編
- 1806字
- 2021-01-05 12:08:41
第二節 2035年中國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化情景預測
一 2021—2035年中國經濟增長情景預測
基于結構式模型[9],本節在情景預測中考慮了產能利用率和不能增加有效生產能力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對實際利用的資本存量的影響。具體思路如下,首先根據索洛經濟增長模型:
其中,yt為t期的實際經濟增長率,kt為t期的實際利用的資本存量的增長率,lt為t期的勞動力增長率,β為資本彈性系數,γ為勞動力彈性系數,at為索洛余值,即技術進步率。
假定ut為t期的產能利用率(運用Peak-Peak方法進行估計),Kt為t期的資本存量(不變價),則t期的實際利用的資本存量的增長率kt為:
其中,資本存量Kt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INVt為t期的資本形成額(不變價);δ為資本折舊系數,取值0.05;ξt為資本存量消減系數,,其中,IENVt為t期的不能增加有效生產能力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IALLt為t期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該系數用來反映環境污染治理成本對經濟增長的制約。
根據發展經濟學的規律,當經濟體進入嚴重產能過剩、勞動力市場出現轉折后,資本產出彈性一般會出現緩慢下降的趨勢,而勞動產出彈性會出現緩慢上升的趨勢。根據有關文獻,在對2021—2035年經濟增速做預測時,我們把生產函數中的資本彈性系數和勞動力彈性系數當作可變系數處理,使資本彈性系數取值從2021年的0.55逐漸緩慢下降到2035年的0.4,使勞動力彈性系數取值從2021年的0.45逐漸緩慢上升到2035年的0.6。運用上述經濟增長機制和中國宏觀經濟年度預測模型[10],表5-3給出了2021—203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情景預測。可以看出,盡管增長率將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但整體上中國經濟仍然能夠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
表5-3 2021—2035年中國經濟增速情景預測
續表
在基準情景下,2021—2025年、2026—2030年和2031—2035年三個時期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5.5%、4.8%和4.3%。在增長較慢情景中,2021—2025年、2026—2030年和2031—2035年三個時期中國的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5.1%、4.3%和3.6%。結合1960—2013年215個國家和地區的GDP年增長率數據判斷,中國未來15年經濟增長的這兩種情景處于中高速或中低速增長區間,即便是增長較慢情景也不“低”。如果不發生特大經濟危機,按照這些情景假設,中國經濟都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順利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在上述基準情景中,中國未來15年實際利用的資本存量、勞動力、全要素生產率三個因素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和貢獻度如表5-4所示。其中,實際利用的資本存量考慮了產能利用率和不能增加有效生產能力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影響。
表5-4表明,未來15年,實際利用的資本存量和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逐漸下降,而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這說明未來經濟增長對科技創新的依賴越來越強,同時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表5-4 基準情景下未來15年中國經濟潛在增速的分解
二 2021—2035年中國產業結構變化預測
未來15年,不僅中國經濟規模將顯著增加,而且經濟結構也將發生明顯變化,這是由于三次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不同,經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2021—2035年三次產業結構變化趨勢如表5-5所示。
從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呈現平穩變化的發展趨勢,其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三產業比重則逐年上升。未來15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下降約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繼續保持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最大份額,2030年第三產業比重將超過60%。預測2035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分別為4.8%、31.7%和63.5%。
表5-5 2021—2035年中國產業結構變化預測
在基準情景下,2020—203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預測結果見表5-6。到203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逐步下降到23.1%,相比2019年的水平下降約4個百分點。制造業在現代經濟中發揮著特殊的樞紐性作用,很多服務業經濟活動是依托于制造業而存在的,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和農副產品的品質提升也高度依賴于制造業發展。未來一段時期,在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號召“制造業回歸本土”的外部壓力下,保住制造業基本盤、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避免制造業在經濟中占比下降過快和防止“過早去工業化”,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緊緊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到2035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上升到72.6%,相比2019年的水平上升約12個百分點。換言之,未來15年時間里中國將基本實現由城鎮化中期向城鎮化中后期的過渡。而平均每年約0.75個百分點的人口城鎮化率提升,既意味著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同時也對城市布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服務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5-6 2020—2035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及城鎮化率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