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朝建立與滅亡遼朝
一 完顏阿骨打反遼與金朝的建立
遼代末期,政治腐敗,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激烈,遼道宗在位期間,先是皇太叔重元發(fā)動軍事叛亂,危及道宗生命安全。叛亂平定后,耶律乙辛因平叛有功,身登高位,秉持朝政,排斥異己,將宣懿皇后蕭觀音、太子耶律濬誣陷致死。雖然道宗末年醒悟,誅殺乙辛。但是大錯已成,遼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精英大量流失,對政府統(tǒng)治影響極其嚴重,以至于女真起兵后,遼朝并無勝任的統(tǒng)兵大將。天祚帝即位后,不思進取,朝廷內(nèi)外賄賂公行,貪污成風。他對于大臣的良言進諫置若罔聞,反而信用奸佞之人,導致朝政敗壞,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爆發(fā)過多次農(nóng)民反抗斗爭,雖然最后均被鎮(zhèn)壓,但是對遼朝統(tǒng)治形成了重大打擊。遼朝動用武裝士兵強行遷徙烏惹等族人民時,遭到反抗,一些烏惹人逃入女真部落。
遼朝中后期,漸成佞佛之勢。興宗時期,曾拜僧人為師,如時人海山大師,“遼興宗時,尊崇佛教。自國主以下,親王貴主皆師事之”。[190]到了遼道宗時期,崇佛更甚,曾經(jīng)“一歲而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發(fā)三千”。[191]遼朝統(tǒng)治者大力推崇佛教,導致了一個龐大僧侶集團的出現(xiàn)。不僅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使社會危機加深,而且減少了政府的納稅戶和征兵對象,對國力危害很大。遼朝后期,由于政府財政枯竭,加之天災不斷,軍人待遇迅速下降,兵源不足且戰(zhàn)士素質(zhì)低下。遼朝末年軍隊戰(zhàn)斗力比之契丹初起時已經(jīng)大大減弱。元代史臣曰:“降臻天祚,既丁末運,又觖人望,崇信奸回,自椓國本,群下離心。金兵一集,內(nèi)難先作,廢立之謀,叛亡之跡,相繼蜂起。馴致土崩瓦解,不可復支,良可哀也!”[192]
遼末對邊疆屬國屬部的盤剝?nèi)找婕又?,生女真屬部除了每年要向遼朝政府貢納大量馬匹外,還要為遼朝維護“鷹路”,“海東青出于女真東北鐵甸等五國,遼主延禧酷愛之。每歲大寒,發(fā)使趣女真以海東青入貢,發(fā)甲馬數(shù)百取之五國界,往往戰(zhàn)爭而得,國人厭苦”。[193]再加上沿邊將領克扣盤剝,“如東京留守、黃龍府尹等,每到官,各管女真部族,依例科敷,拜奉禮物,各有等差,所司弊幸百出”。[194]女真人的負擔不斷加重。遼朝每年派前往生女真地區(qū)收取俊鷹海東青的使者在女真部落中作威作福?!笆拐?,號天使,佩銀牌,每至其國,必欲薦枕者。其國舊輪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室女侍之。后使者絡繹,恃大國使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高者,女真浸忿。”[195]在互市貿(mào)易中,遼地方官府對女真人巧取豪奪,“女真以北珠、人參、生金、松實、白附子、蜜蠟、麻布之類為市,州人低其直,且拘辱之,謂之‘打女真’”。[196]遼朝對女真各部落的侵凌使他們產(chǎn)生了怨恨之意,在阿骨打舉起反遼大旗時,受到生女真部民的積極響應。
遼后期,生女真昭祖石魯時期,開始用“條教”約束本部與相鄰部落,并且用武力征服手段對待不服從的部落。景祖烏古乃時期,完顏部所控制的部落數(shù)量進一步增多,到了世祖劾里缽、肅宗頗剌淑時代,在完顏部內(nèi),征服了部落內(nèi)外的反對勢力,已將北達松花江外呼蘭河,東越張廣才嶺,包括瑚爾喀河上游等地,置于聯(lián)盟的控制范圍。穆宗盈歌、康宗烏雅束時期,繼續(xù)征服了星顯水(今吉林延吉布爾哈通河)地區(qū)的女真部,進而招撫曷懶甸(今朝鮮咸興平野一帶)地區(qū)的女真部落。完顏阿骨打繼任生女真部落聯(lián)盟長、生女真部族節(jié)度使時,完顏部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對女真各部的統(tǒng)一。
生女真早在完顏部綏可時期開始定居生活,開墾土地,種植谷物,煉制鐵器。女真人通過貿(mào)易從遼朝取得生產(chǎn)、生活物資來彌補自身經(jīng)濟的不足。在與高麗貿(mào)易中補充戰(zhàn)略物資。遼末,生女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反抗遼朝的物質(zhì)基礎。
乾統(tǒng)二年(1102)遼朝的蕭海里事件,使其軍事力量的弱點完全暴露在女真人面前。這年,契丹外戚蕭海里舉兵反叛,兵敗亡入系遼籍女真部落。遼發(fā)大軍未能捕捉到蕭海里,后依靠生女真人擒獲之。這讓女真人了解了遼軍的戰(zhàn)斗力低下,認為其人不知兵,不堪一擊。遼臨海軍節(jié)度使蕭兀納發(fā)現(xiàn)“自蕭海里亡入女直,彼有輕朝廷心,宜益兵以備不虞”。[197]遼天慶二年(1112),天祚帝在春捺缽接受千里之內(nèi)的邊疆部落的朝見。在頭魚宴上,天祚見完顏阿骨打“意氣雄豪,顧視不?!?[198]想找借口殺掉他,被蕭奉先勸止。頭魚宴后,雙方關系日趨緊張。完顏阿骨打加速了反遼戰(zhàn)爭的準備,派人以索要女真叛人阿疏為名,偵察遼朝的情況。了解到遼朝政治腐敗、人心離散的情況。
遼天慶四年(1114),阿骨打聚集女真諸路兵馬2500人,在來流水(今拉林河下游吉林省扶余市徐家店石碑崴子附近土崗地)誓師起兵,發(fā)布伐遼檄文,“世事遼國,恪修職貢,定烏春、窩謀罕之亂,破蕭海里之眾,有功不省,而侵侮是加。罪人阿疏,屢請不遣。今將問罪于遼,天地其鑒佑之”。隨即率軍攻打遼朝鎮(zhèn)守女真的重鎮(zhèn)寧江州(今吉林松原石頭城子)。女真先頭部隊在寧江州城外圍與遼將耶律謝十所率的渤海軍遭遇,阿骨打脫掉甲胄,“或自傍射之,矢拂于顙。太祖顧見射者,一矢而斃。謂將士曰:‘盡敵而止?!姀闹?,勇氣自倍。敵大奔,相蹂踐死者十七八”。[199]首戰(zhàn)告捷。十月初,女真攻陷寧江州城,俘獲了遼守將防御使大藥師奴。
戰(zhàn)爭的勝利刺激了女真貴族集團建立政權(quán)的強烈愿望。寧江州戰(zhàn)后,國相撒改等人勸阿骨打稱帝建號,但是阿骨打認為建國時機不成熟。十一月,遼天祚帝任命守司空蕭嗣先為東北路都統(tǒng),靜江軍節(jié)度使蕭撻不也為副都統(tǒng),率契丹、奚等各族軍隊7000人駐扎在出河店(今吉林省松原塔虎城),抵御金朝的進攻。出河店戰(zhàn)役女真大敗遼軍,殺獲首虜及車馬甲兵珍玩不可勝計。與之同時,另一路斡魯古率領的女真軍攻占賓州、咸州。戰(zhàn)爭失敗再加上遼朝統(tǒng)治者賞罰不明,致使遼朝軍隊士氣低落,望風而逃甚至投降金朝。女真軍隊得到擴充,“遼人嘗言女直兵若滿萬則不可敵,至是始滿萬云”。于是,完顏阿骨打的弟弟吳乞買、國相撒改、近僚辭不失等人率部落大人、諸將再次勸進,曰:“今大功已建,若不稱號,無以系天下心?!?span id="mg9vh99" class="super" id="ref215">[200]1115年正月,完顏阿骨打登基稱帝,建立金國,年號收國。
二 金遼和戰(zhàn)
1115年金朝建立,到1125年遼朝滅亡,金遼雙方曾多次議和。首次議和發(fā)生在金收國元年(遼天慶五年,1115)。
收國元年正月,天祚帝在連續(xù)損兵折將的情況下,“遣僧家奴持書約和,斥女直國主名”,[201]此時天祚帝應還不知曉金國建立,或者不承認女真人建立的國家。所謂“約和”實際上詔諭女真停止反叛行為,“且使為屬國”[202]并以“下詔親征”的姿態(tài)對阿骨打施加軍事壓力。金太祖“遣賽剌復書,若歸叛人阿疏,遷黃龍府于別地,然后議之”。[203]從阿骨打的議和條件看,此時他要求遼朝向西南后撤,給金國存在的空間,不得干涉金國內(nèi)政,以擺脫受遼朝奴役和掠奪的地位。金國進兵達魯古城,大破遼都統(tǒng)耶律訛里朵所率戍邊軍騎20萬、步卒7萬,“遼步卒盡殪”。[204]
達魯古之戰(zhàn)后,金遼雙方頻繁遣使議和,三月,遼天祚帝“遣耶律張家奴等六人赍書使女直,斥其主名,冀以速降”。五月,“張家奴等以阿骨打書來,復遣之往”。六月“張家奴等還,阿骨打復書,亦斥名諭之使降。……是月,遣蕭辭剌使女直,以書辭不屈見留”。[205]阿骨打?qū)硎沽酥械奈迦丝垩?,只將耶律張家奴放回,而且在回信中“斥遼主名以復之,且諭之使降”。[206]女真人的強硬態(tài)度,激怒了天祚帝,六月“癸丑,以親征諭諸道”。八月,女真軍隊進攻遼朝在東北的軍事重鎮(zhèn)黃龍府(今吉林省農(nóng)安縣)。九月,金軍攻克黃龍府后,金太祖遣賽剌以書來報:“若歸我叛人阿疏等,即當班師。”[207]顯然,金太祖與遼議和的目的仍未有變。天祚帝下詔“女直作過,大軍翦除!”[208]殺金使者賽剌,率70萬大軍親征女真。第一階段金遼議和破裂。十二月,金遼雙方在護步達崗決一死戰(zhàn),遼師敗績,死者相屬百余里。
女真人隨后攻占了泰州(今吉林省白城洮北區(qū)城四家子古城)。并在蒺藜山(今遼寧北鎮(zhèn)、義縣之北)一帶,打敗遼國都元帥耶律捏里率領的怨軍,并攻占了顯州(今遼寧北鎮(zhèn))。隨著軍事方面節(jié)節(jié)勝利,女真人控制的范圍越來越大,幾乎囊括了整個遼東地區(qū)。按照中國王朝的傳統(tǒng),新立之國需得到大國冊封方可得到鄰國的認同。時隔一年,金天輔元年(遼天慶七年,1117),金遼雙方重啟和談。從天輔元年一直持續(xù)到天輔四年(1117—1120)。其間,雙方互遣使節(jié),就遼朝冊封金國主一事進行反復交涉。
金派遣使者赴遼朝議和,提出要求遼帝冊封金國主與議和條件有十項內(nèi)容,“徽號大圣大明皇帝,一也;國號大金,二也;玉輅,三也;袞冕,四也;玉刻御前之寶,五也;以弟兄通問,六也;生辰、正旦遣使,七也;歲輸銀絹二十五萬匹兩,分南宋歲賜之半,八也;割遼東、長春兩路,九也;送還女真阿鶻產(chǎn)、趙三大王,十也?!?span id="frbgb2u" class="super" id="ref224">[209]遼朝方面拒絕接受割地、送人質(zhì)、分宋歲幣等方面的條件,雙方使者往來十余次,最后金朝方面做出讓步。天輔二年(1118),“金復遣胡突袞來,免取質(zhì)子及上京、興中府所屬州郡,裁減歲幣之數(shù),‘如能以兄事朕,冊用漢儀,可以如約’”。[210]即金朝最初所提的十項要求中僅剩冊封及少量歲幣。由此可見,金朝方面此次議和的主要目的是得到遼朝的封冊,鞏固新生的政權(quán)。遼朝對交涉結(jié)果非常滿意,以為從此金、遼雙方可以相安無事。
但是冊封過程中,雙方就女真政權(quán)國號以及言辭問題又產(chǎn)生了分歧。天輔三年(1119),遼朝冊封使者到達金朝,并宣讀冊文,冊封完顏阿骨打為東懷國皇帝。阿骨打認為遼帝并沒有滿足之前金朝提出的要求。首先,冊文中沒有稱金主為兄的內(nèi)容。其次,賜予的國號是“東懷”而不是大金,“東懷”二字有小邦懷德的意思,語義中有輕視金朝的意味。最后,冊文中有“渠材”二字,這是對女真人的侮辱。所以,阿骨打鞭打遼使,拒絕接受這次冊封。并派遣使者,赴遼朝協(xié)商相關事宜。此后,雙方使者來往不斷,但是在對阿骨打的封號問題上一直不能達成共識。金朝要求冊封阿骨打為“大圣大明皇帝”。但“大圣”二字與天祚帝先世遼圣宗廟號沖突,所以遼朝堅持要改為“至圣至明皇帝”。天輔四年(1120),完顏阿骨打認為遼朝并無議和誠意,“徒飾虛詞,以為緩師之計,當議進討”。[211]于是率軍直取遼上京,雙方第二階段議和宣告失敗。后來,天祚帝多次遣使求和,但為時已晚。
三 金滅遼戰(zhàn)爭
金太祖天輔五年(1121),遼朝大將耶律余睹降金。他帶來了遼朝政治、軍事的真實信息。至此,女真人對遼朝的虛實了如指掌,天輔五年十二月,金太祖發(fā)動全面滅遼戰(zhàn)爭,任命國論忽魯勃極烈斜也(杲)為內(nèi)外諸軍都統(tǒng),宗翰、宗干、宗望等人為副統(tǒng),頒布伐遼詔書:“遼政不綱,人神共棄。今欲中外一統(tǒng),故命汝率大軍以行討伐。爾其慎重兵事,擇用善謀,賞罰必行,糧餉必繼;勿擾降服,勿縱俘掠;見可而進,無淹師期。事有從權(quán),毋須申稟?!?span id="pssu92x" class="super" id="ref227">[212]金朝此次戰(zhàn)爭的目的是滅亡遼朝取而代之。
金軍第一個目標是遼中京(今內(nèi)蒙古赤峰寧城之大明城)。遼朝守衛(wèi)中京的將士素無斗志,欲棄城逃走。只有奚王霞末覺得金軍兵少,[213]可以一戰(zhàn)。斜也等人得知遼軍士氣低落,決定不帶輜重補給,輕裝出擊,金軍直撲中京。這次進攻非常順利,遼軍不戰(zhàn)而潰。天祚帝逃往居庸關,懼怕金軍追襲,隨即又逃往鴛鴦濼(今河北省張北縣西北)。逃亡途中,蕭奉先勸天祚帝說,耶律余睹之所以降金,是因為他想立晉王為皇帝。現(xiàn)在余睹作為金軍向?qū)В哪康倪€是想立晉王為帝。如果我們殺掉晉王,讓耶律余睹死心,可以緩解金軍的攻勢。天祚帝聽信了蕭奉先的話,處死了晉王敖魯斡以及耶律撒八等人。晉王素來被將士所擁護,因讒言被殺,從此人心解體,軍隊愈發(fā)不堪一擊。
斜也占據(jù)中京后,分兵屯守軍事要害之處。宗翰、希尹等人攻占了遼朝北安州(今河北灤平西南),抓獲遼主的護衛(wèi)習泥列,得知遼天祚帝人在鴛鴦濼。金軍兵分兩路,直奔鴛鴦濼,追捕天祚帝。遼朝的軍隊毫無抵抗之意,望風奔潰。金軍一路窮追不舍,并攻下了遼西京(今山西大同)。雖然西京地區(qū)降而復叛,但是很快被金軍平定。隨著完顏阿骨打親臨前線,被攻占的遼朝州縣逐漸被穩(wěn)固控制在金朝政權(quán)下。天祚帝率部下逃入夾山。宗翰等人追遼主不及,卻獲得了大量遼軍遺棄的戰(zhàn)略物資以及宮廷寶物。
金朝部隊攻下遼西京后,遼朝五京中的四京被金軍占領,只有燕京尚在遼朝掌握之中。隨著天祚帝西逃,音信不通。守衛(wèi)燕京的大臣耶律大石、奚王回離保、漢族官員李處溫等人擁立遼興宗的孫子、天祚帝的叔叔秦晉國王耶律淳(捏里)為帝,稱為天賜皇帝,改元建福,史稱北遼。耶律淳即位后,將天祚皇帝降封為湘陰王。不久耶律淳病故,其妻蕭氏主持國政,打算迎立天祚帝次子秦王為帝。女真攻燕的消息傳來,蕭妃等人驚慌失措,在金軍未到之時就率領臣僚自古北口逃走,投奔天祚帝。奚王回離保與部分軍民回到奚人根據(jù)地,建立奚人政權(quán)。史載:“回離保至盧龍嶺,遂留不行,會諸奚吏民于越里部,僭稱帝,改元天復,改置官屬,籍渤海、奚、漢丁壯為軍。”[214]金朝對奚人政權(quán)先是采取招撫政策,被回離保拒絕后派斡論出兵討伐,回離保兵敗被部下殺死,奚人政權(quán)滅亡。
金軍占領燕京后,依照“海上之盟”的約定,將燕京交給北宋。金軍繼續(xù)追擊天祚帝。天祚帝率領一萬精兵在應州(今山西應縣)一帶,宗望、婁室、銀術(shù)可等人率軍直奔遼主的營盤。營盤內(nèi)的遼軍并未料到金軍來勢如此迅猛,驚駭之余,四散潰逃。天祚帝聽說后方失守,連忙率軍赴援,又被金軍大敗,天祚帝狼狽逃到云內(nèi)(今內(nèi)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經(jīng)過這次戰(zhàn)役,金軍不僅抓獲了許多遼朝宗室人員、妃嬪,還得到了傳國玉璽。與此同時,契丹人在興中府發(fā)動的叛亂被金人平定,奚人部落也悉數(shù)歸附金朝,遼朝的滅亡指日可待。
天輔七年(1123)七月,金太祖在回京師的途中病卒,女真人忙著處理后事,女真軍隊暫時放松了對天祚帝的追捕,這給了遼主喘息之機。天祚帝重新召集人馬,希望東山再起,收復燕云。此時,宋徽宗聽說天祚帝在云內(nèi)召集散亡部下,軍事力量有所增強,于是派一個僧人作為使者前去招誘,宋朝為天祚帝開出了優(yōu)厚的條件,“待以皇兄之禮,位燕、越二王上,筑第千間,女樂三百人,禮待優(yōu)渥”。[215]經(jīng)過幾次交涉,天祚帝同意歸降北宋。金太宗天會二年(1124),天祚帝率領軍隊50000余人及其皇子后妃等,欲投奔宋朝的消息被金軍獲悉。金太宗派斡魯、婁室等人率兵于中途截擊。天會三年(1125)二月,天祚帝在余睹谷被婁室擒獲,金太宗將其降封為海濱王。遼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