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與社會
- 樓勁主編
- 3015字
- 2021-01-06 19:15:38
一 漢靈帝的權力格局設計與何氏家族根基的先天不足
作為東漢最后掌權的外戚,何進出身并不顯赫富貴,不屬世家大族階層,沒有累世官宦門第,以外戚身份受寵得以重用,鎮壓黃巾獲功:
何進字遂高,南陽宛人也。異母女弟選入掖庭為貴人,有寵于靈帝,拜進郎中,再遷虎賁中郎將,出為潁川太守。光和三年,貴人立為皇后,征進入,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中平元年,黃巾賊張角等起,以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鎮京師。張角別黨馬元義謀起洛陽,進發其奸,以功封慎侯。[3]
其弟何苗也立有軍功,以軍職入仕途:
(中平)四年,滎陽賊數千人群起,攻燒郡縣,殺中牟縣令,詔使進弟河南尹苗出擊之。苗攻破群賊,平定而還。詔遣使者迎于成皋,拜苗為車騎將軍,封濟陽侯。[4]
何進參與中樞大權始于中平元年,是年二月張角起兵,何進任大將軍,將兵屯都亭,置八關都尉官。[5]何進仕途源出于漢靈帝對外戚的重用。東漢皇權在靈帝以前,已飽受所謂外戚和宦官斗爭問題的侵蝕,而世家大族日益伸張的權勢構成挑戰。靈帝為了鎮壓黃巾而解除黨錮,并希望在宦官、外戚、士族公卿甚至宗室州牧之間制造微妙的政治平衡,以鞏固皇權。靈帝的心目中一定有一個在鎮壓黃巾后重新加強皇權和國家統治的計劃方案,其設計的權力格局可能是以親信宦官為核心,以外戚國舅為助手,以公卿士人為外圍。靈帝生前進行了一系列加強皇權的措施,包括以宦官、外戚、將領指揮中央軍以集中兵權,由宗親、重臣出任州牧以加強地方控制,等等,安排宦官、外戚、公卿、將領圍繞在皇權周圍的權力格局。
靈帝使用外戚有類西漢武帝,即運用寒微出身的外戚作為皇權的軍事工具,而非遵循之前東漢已經出現的外戚干政模式。寒門出身的何氏與東漢前代幾家大族出身的外戚鄧氏、梁氏大不同,適合在靈帝的權力平衡格局中作為皇權的棋子使用。
回顧東漢外戚史,大族高門出身的皇后和外戚對國家權力的劫持呈上升趨勢。光武帝初立大族郭圣通為后,其死后才立心愛的寒門女陰皇后,生明帝,明帝立大族出身的貴人馬氏為皇后,而賈貴人生章帝。東漢初的規矩是八月在洛陽鄉中挑選良家童女進宮。東漢早期皇權穩固,皇家與后家相安無事,皇后品行記錄較好,外戚干政的現象并不突出,太后和外戚比較收斂。自章帝朝開始,外戚隨皇后坐大,不同家族的后妃及外戚間出現斗爭。自閻太后開始圖謀立幼帝以壟斷朝權。梁太后重用外戚、宦官。章帝的梁貴人生和帝,為大族女竇后撫養。和帝立貴人陰氏為皇后,后又立鄧氏為皇后,都是官宦千金。子殤帝年幼,鄧太后臨朝。殤帝夭折,鄧太后與兄弟立安帝,繼續臨朝。安帝三十二歲去世,立一親王子為帝,閻皇后為太后,數日后少帝神秘去世。黃門十九人發動政變,將安帝廢太子立為順帝,殺外戚閻顯,于是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成為敵手。順帝三十歲去世。太子繼位,為沖帝,梁太后臨朝,沖帝很快死去。梁太后立質帝,被外戚梁冀毒死。梁氏再立桓帝?;傅哿⒑罅菏希幩狼辶魅耸坷罟?、杜喬。梁太后死后,梁皇后去世,梁冀被消滅?;傅壑赜没鹿?,先后又立鄧后、竇后,發動對士人的黨錮,于三十六歲去世。竇太后做主立靈帝。中常侍宦官在兵變中殺陳蕃、竇武。從歷史的線索可見大宦官和大族外戚的斗爭逐漸激烈。
大宦官參與人事選拔與中樞運轉已久,如尚書官朱穆所稱:“案漢故事,中常侍參選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來,浸益貴盛,假貂珰之飾,處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灌傾海內,寵貴無極,子弟親戚,并荷榮任,故放濫驕逸,莫能禁御。兇狡無行之徒,媚以求官,恃執怙寵之輩,漁食百姓,窮破天下,空竭小人。”宦官的很多職權原本屬世族:“臣聞漢家舊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書事,黃門侍郎一人,傳發書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稱制,不接公卿,乃以閹人為常侍,小黃門通命兩宮。自此以來,權傾人主,窮困天下。”[6]
歷史的書寫往往由勝利者操縱,宦官勢力及其黨人的劣跡被史書記載了很多,但其存在也是皇權的重要工具,是牽制世家大族的重要工具,世家大族出身的外戚削弱皇權,這是不爭的事實。立寒門女子為后在桓帝時期就已出現,反映皇帝希望避免皇權再被高門外戚綁架:
桓帝延熹二年,誅大將軍梁冀,而中常侍單超等五人皆以誅冀功并封列侯,專權選舉。又立掖庭民女亳氏為皇后,數月間,后家封者四人,賞賜巨萬。是時地數震裂,眾災頻降。[7]
于是士人李云露布上書,移副三府,曰:
臣聞皇后天下母,德配坤靈,得其人則五氏來備,不得其人則地動搖宮。比年災異,可謂多矣,皇天之戒,可謂至矣。高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歲,君期一周,當有黃精代見,姓陳﹑項﹑虞﹑田﹑許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舉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賞,宜應其實。梁冀雖持權專擅,虐流天下,今以罪行誅,猶召家臣搤殺之耳。而猥封謀臣萬戶以上,高祖聞之,得無見非?西北列將,得無解體?……[8]
上書主旨在于主張選后應出身名門,反對宦官得封賞,立場與世族相同,桓帝震怒,將其送黃門北寺獄。[9]
建寧四年,靈帝首立后宋氏,為執金吾宋酆女,[10]光和元年廢后,宋酆下獄死。[11]這是最后一家出身較好的東漢外戚。靈帝又立何貴人為后,[12]《后漢紀》稱于光和四年“十一月,立皇后何氏。南陽宛人,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有寵,自貴人為皇后。父真早卒,異母兄進為河南尹,進弟苗越騎校尉”[13]。《后漢書·皇后紀》稱何氏“家本屠者,以選入掖庭”?!逗鬂h紀》注稱:“惠棟曰:‘續漢書:進父真死,以妹倚黃門得入掖庭。案何進傳蹇碩與趙忠書曰:“中常侍郭勝,進同郡人也。太后及進之貴幸,勝有力焉?!比粍t幸由郭勝得入掖庭?!焙问铣錾砗T并走宦官門路入宮應是事實,所謂良家子的身份有所夸張。
中平五年漢靈帝抓兵權,形成新的中央軍事權力:
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皆統于蹇碩。帝自黃巾之起,留心戎事;碩壯健有武略,帝親任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14]
可以看出漢靈帝有以宦官親信為核心,外戚為助手,公卿將領為外圍的軍事權力格局設計。在加強中樞兵權這個問題上,何進和漢靈帝觀點一致:
五年,天下滋亂,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大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說進曰:“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边M以為然,入言之于帝。于是乃詔進大發四方兵,講武于平樂觀下。[15]
雙方的出發點可能有區別,靈帝希望加強皇權,何進則希望借此提高自己軍職權位。
靈帝希望宦官親信和寒門外戚融合一氣成為皇權的棋子。但短壽打亂了他的計劃,皇位之爭導致宦官和外戚的矛盾再次浮出水面。靈帝臨終把愛子陳留王托付蹇碩,而蹇碩與何進有仇怨,結果靈帝一死,宦官和外戚就發生火并。社會與政治根基薄弱的何氏雖消滅了最有地位的宦官蹇碩,卻不敢與宦官集團完全決裂,與公卿士族存在一定隔閡,也不敢完全依賴士族公卿。何氏的權力基礎比起以前的東漢大族外戚來相對較弱,出身門第不高是關鍵,而其姻親關系也在宦官集團當中發展,中常侍張讓的兒媳即來自何氏。蹇碩認為“二舅好修虛名”,[16]反映何進兄弟對名譽的缺乏和渴望,也反映出寒門外戚的先天不足。這種指責應包括何進對名士的征辟,“何進秉政,征海內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黃門侍郎”。[17]但從《后漢書》記錄看,其效果也多有不佳,名士大儒如鄭玄、申屠蟠等往往不就。[18]何進在解除黨禁后,征辟大儒鄭玄,“為設幾杖”,而鄭玄“不受朝服”,逃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