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孔子學院本土化問題研究作者名: 邢清清主編本章字數: 7006字更新時間: 2021-01-05 16:22:29
第一部分 孔子學院本土化理論研究
發揮孔子學院作用,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1]
王戰軍 王小棟[2]
摘要:孔子學院是中國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是中國公共外交的名片。在“孔子學院2.0版本”的升級轉型中,其規模的發展與建設也遇到了新的挑戰。本文闡述了孔子學院對人才培養、貿易合作、文化交流的作用,分析了新時期孔子學院在辦學方式、信息公開、師資培養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并從“一帶一路”、文化轉型、科技支持、文化破冰等方面,為孔子學院建設與發展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孔子學院;文化交流;學院建設;漢辦
中國的文化是世界的文化,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思想精髓,孔子學院是中國公共外交的一張名片,也是中國對外交流的窗口。通過語言教學、文字教學等形式,孔子學院不僅幫助世界了解中國,并在鼓勵世界求解中國夢的文化內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孔子學院也在向世界人民還原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的文明古國。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孔子學院已經完成了基礎階段的建設任務,自2014年起,為了打造“孔子學院2.0版本”,漢辦加快了孔子學院的升級換代,向著提升質量、深化內涵、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的目標而努力,同時,為“孔子學院3.0版本”的迭代更新而聚集能量。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54個國家(地區)建立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孔子課堂。[3]同時,各國孔子學院編寫本土教材累計達2615種,“國際漢語教材編寫指南”注冊用戶達10.5萬人。432所孔子學院課程納入所在學校學分體系,占全球運營總數的85%。[4]
一 孔子學院的重要作用
(一)增加了人才培養的數量
截至2017年年底,孔子學院已經組織1.8萬名中外教師參加“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獲證人數累計達5679人。同時,110所中方院校招收5924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著力培養本土新師資,并舉辦首屆“漢教英雄會”夏令營暨2017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教學交流大會。全球漢語考試考點達130國1100個,全年各類漢語考試考生達650萬人次。[5]
(二)提高了雙邊貿易合作的效益
孔子學院的發展與雙邊貿易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作為中國進行對外文化交流的平臺,孔子學院拉近了中國與東道國的距離,降低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提高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效益?!?a id="w6">[6]從以往的研究中發現,在保持其他影響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孔子學院可以使雙邊貿易額提高6.1%—34.4%。[7]同時,孔子學院的建設,也帶來了世界貿易總量的提高。如“每設立一所孔子學院將使沿線國家的來華留學生數平均提升6.48%,同時促進5.98%的中國書報產品出口貿易?!?a id="w8">[8]
(三)加強了文化間交流的力度
從文化交流上看,“生態文明的建設關鍵在人,而改變人的生態行為關鍵在于環境教育。”[9]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展本身是全球生態文明與環境教育的一部分,通過教授漢語、書法、武術、中醫等根植于中國文化的精粹項目,傳遞中國的文化符號,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理解中國。近些年,孔子學院又與合作國家多次攜手開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如2012年,孔子學院選派部分國內高校和藝術團體,先后在非洲、亞洲近10個國家打造文藝巡演品牌。2018年,孔子學院攜手慕尼黑電影節[10]通過影視交流,讓德國和世界電影人更好地認識中國電影和當代中國。
此外,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孔子學院的辦學成果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作為傳達當代中國價值觀話語體系的機構之一,孔子學院在傳達中國聲音、表達中國情懷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鬃訉W院不斷地向世界人民講述中國故事,為國際話語權的爭取,為人類全球共同體的搭建,掃清了文化上的障礙。
二 孔子學院的建設困境
在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世界各國的文化理解方面,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在西方思想主導下的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文化的傳播受到了他國文化的質疑。同時,在“孔子學院2.0版本”的更迭過程中,教材編寫、師資選聘、語言翻譯等問題也困擾著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實際上,在孔子學院快速擴張的進程中,我們必須要承認自身建設的不足,也必須要冷靜看待文化爭議,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辦學方式不同引起了國際質疑
為了搭建文化溝通的橋梁,避免國際合作中出現的文化沖突,減少貿易摩擦,孔子學院作為文化交流的先行者,率先在各國的高校中設立語言培訓項目,并以跨越式發展的速度邁向五大洲的各個國家。近些年,盡管孔子學院教育已經進入了國外的中小學課堂,但孔子學院的建設重點依舊是加強高校間的合作與交流,并努力獲得國外大學內各個群體的認同。[11]
但由于國情的不同,建設理念的不同,中國選擇的辦學方式引起了他國的不解和質疑。國外媒體認為,“孔子學院與德國、法國、西班牙的辦學方式有所不同,其他國家的機構獨立于院校高墻外,提供校外課程,但中國卻堅持將孔子學院設在大學和高校?!?a id="w12">[12]若要檢驗孔子學院的特色化辦學的成效,還需要時間對其檢驗。
(二)政體不同引起了“透明度”之惑
從對孔子學院的爭議上來看,“透明度”一直是國際媒體質疑中國孔子學院建設的熱議問題。他們認為,孔子學院在經費安排、雇傭政策等方面缺乏透明度[13],并不斷質問教師的選聘、培訓過程以及外籍教師的雇傭比例等問題,這也讓他國政府對孔子學院的設立情況、辦學目的產生了疑問。
孔子學院是一項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品牌。漢辦每年都會用多種語言向全球發布年度報告,告知世界各國人民孔子學院的辦學進度、教師規模、學生數量等具體數據。但是,政體的不同加之文化的差異,漢辦公開的信息與西方社會希望看到的信息也會存在不對位問題。因此,孔子學院在透明度建設上,也正在加強國際共享、監督與合作,并努力完善其建設方向。
(三)文化差異造成了師資專項培養困難
孔子學院的師資培養是一個難點。[14]一方面,孔子學院分布的國家較多,民族文化的差異較大,教師對異國文化的適應性難以把握。同時,由于文化認知的缺乏,漢語教師進入國外孔子課堂時對受眾群體、課堂管理、技術應用、學生個體差異等方面也存在盲點。
從漢辦發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年底,孔子學院向150多個國家派出中方院長、教師和志愿者1.46萬人,培訓中外師資12.9萬人次,支持美、俄、德等10國15所大學辦好漢語師范專業。[15]但孔子學院的教師教學技能一直被詬病,[16]實際上,發展中的孔子學院在師資培養過程上還有些文化適應不良。面對不同的文化,師資技能怎樣提高?這也成為孔子學院師資建設攻關之處。必須要強調的是,孔子學院的發展不能簡單依托全球一體化進程。文化的理解、習俗的適應、觀念的包容才是師資培養的新抓手,才是保持孔子學院發展的新力量。
三 孔子學院的建設路徑
“五千年來,(人類)首次實現從內陸文明向海洋文明、從農耕文明向工業(信息)文明、從地區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轉型”。[17]同時,為了解決國際爭端,促進世界和平,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間的文化交流意愿已經成為國際合作的前提,“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論壇等國際論壇和會議的成功舉辦,也反映出各國人民對外交流的意愿。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孔子學院的海外建設與發展不僅反映出中國推進文化交流的開放態度,也體現出中國加強國際合作的政治愿望。在全球一體化發展的驅動下,孔子學院的出現順應了時代發展的特征,成為傳播東方文化的先行者,并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努力。
(一)“一帶一路”需要語言鋪路
“語言和文化障礙是國際教育與投資的兩個最主要的障礙”。[18]Hutchinson研究了美國的出口貿易后發現,一個國家說英語的人口越多或者把英語當作第一、第二官方語言,該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量就越大。[19]同理,為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間的貿易發展,“一帶一路”倡議迫切需要沿線國家間的溝通與交流。因此,作為文化和語言的先行者,新時期的孔子學院建設方向與戰略規劃也被冠以新的要求和使命。
從漢辦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的孔子學院在歐美國家的開設數量相對較多,亞非拉地區的數量較少。這種建設格局從一定程度上回應了中國以往的外交策略。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中國與沿線國家未來的合作,越來越需要語言的交流和文化的理解,因此,孔子學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建設匹配度也成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發展的有效路徑。
(二)文化轉型需要品牌多樣
中國的經濟崛起已成為了各國關注的焦點。從世界政治格局來看,由于國際交流與合作,美國獨霸的地位正在悄悄瓦解,而“中國制造”的迅速崛起也撼動了美國世界經濟的支配權,并引起了中美貿易爭端。作為中國文化交流的名片,孔子學院規模的擴張也遭受了美國的質疑。
印度總理莫迪曾說道:“解決可怕局面的辦法不是孤立主義,而是理解和接受變革,并為這種變革時代制定出靈活的政策?!?a id="w20">[20]中國政府已經反復強調了孔子學院的辦學理念,并向國際友人講述著中國故事,以期讓世界了解和理解中國。但鑒于中國文化的多樣性,講述中國的故事的傳播路徑不能僅局限于“孔子學院”一個窗口,在孔子學院擴張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文化分類、水平分層、內容分量等細節,創設不同的文化品牌(或建立子品牌),并以不同的口徑講好中國的故事。
(三)文化傳播需要科技輔佐
孔子學院的拓展需要跟隨全球技術的發展走向,特別是隨著數字技術的出現及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推動著教育行業迎來智能化、扁平化、數字化、立體化浪潮”。[21]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打破了國與國之間的疆域,促進了教育數字信息與學習機制之間的互動關系,也改變了師生之間的關系。[22]
作為教學的載體,數字技術的出現拓展了原有的課堂空間,并跨越了國界,讓課堂成為發生在虛擬與現實多次元范圍內的動態載體。而這種技術的應用正好與孔子學院(課堂)、與漢學傳播的共建共享發展期許相吻合。盡管將數字技術應用到各國的孔子學院(課堂)還需要時日,但處于改革拐點期的孔子學院,需要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國際的輿論壓力和挑戰。
(四)質量成效需要監測保障
孔子學院的建設本身就是一項全球化工程,覆蓋范圍廣,建設速度快,目標受眾多,且各國人民的語言及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孔子學院加強了教材建設,其總部主干教材資源庫達80個語種,852套,6691冊/件。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109個國家的435所孔子學院(課堂)開發了適應當地教學大綱和考試標準的本土教材2615冊。[23]同時,組織1.8萬名中外教師參加“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獲證人數累計達5679人。[24]
但由于經濟實力和文化風俗的差異,單從地域上看,孔子學院在全球的布局仍較為凌亂,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課程開設的數量差異較大。同時,漢辦也沒有建立有效的監管系統,無法監測和評估各國孔子學院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效果。事實上,孔子學院的辦學質量關系著漢學教育的國際聲譽,對其全球辦學質量的監管是一項攻關難點。值得慶幸的是,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正在改變著傳統的評估方式,“互聯網”的技術前沿也為孔子學院的辦學質量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這為孔子學院的辦學質量監管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思考,也為全球漢學教育質量的測評提出了新希望。
(五)文化破冰需要溝通交流
在孔子學院的發展過程中,中西方思維及價值觀的沖突,是孔子學院建設的阻力之一,但更核心的問題卻是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理解與博弈。莫言曾說過:“只有把我們最基本、最符合人的基本情感的東西拿出來率先介紹出去,也許更能贏得其他國家人民的認同?!?a id="w25">[25]
在積極處理文化外交問題時,我們要重視文化破冰問題,一方面,通過交流,讓更多的國家了解中國,求解中國,理解中國文化;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積極聽取他國的聲音,了解(孔子學院)合作國的建設需求,解除誤解,協作辦學,用中國文化的力量,給予合作國切實想要的建設智慧。值得反思的是,中國的文化形象并不會因為自己的宣傳而獲得國際的高度認可,只有他國的贊譽和力挺,才會在國際合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也會解除國際的質疑聲。
四 小結
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讓國際交流合作成為常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也讓“友邦”成為“妯娌”。從國際格局的轉變中可以看到,科技的進步能夠解決時空與距離的問題,但卻不能解決文化共識的問題??鬃訉W院的出現與發展正是這一歷史驅動的產物,也是中國立足大發展、大轉變、大調整時期的任務。必須承認,新事物的產生必會受到傳統觀念的質疑,也會受到極端主義的排斥,但這也是孔子學院向世界人民證明中國文化智慧的契機。
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中國的外交政策本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宗旨,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國際交流,從“講述中國故事”逐步進入“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階段。面對著文明疊加的新時代,孔子學院的發展需要正視國際質疑、正視文化沖突,尋找新的發展之路,向全球人民講出動人的中國情懷。
參考文獻
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總部再次攜手慕尼黑電影節》,《孔子學院》2018年第4期。
賴林冬:《“一帶一路”背景下孔子學院融入大學發展研究——以菲律賓四所孔子學院為例》,《比較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
李惠文、龐暉:《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師深度培訓模式建構及實踐——以克利夫蘭州立大學孔子學院為例》,《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8年第5期。
林航、邱丹妮、林鍇:《“一帶一路”視域下孔子學院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基于中國文化輸出的數據》,《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
劉希、王永紅、吳宋:《政治互動、文化交流與中國OFDI區位選擇——來自國事訪問和孔子學院的證據》,《中國經濟問題》2017年第4期。
駱清、歐陽序華:《論環境教育與生態化人格培養》,《改革與開放》2018年第17期。
莫言:《孔子學院:怎樣講好中國故事?》,《商周刊》2013年第12期。
張悅(整理):《教育人工智能》,《漢推參考》2018年第11期。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年度發展報告》,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2018年。
國家漢辦:《關于孔子學院/課堂》,《國家漢辦》,http://www.hanban. edu. 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2018年11月1日。
魯玲萍:《內外兼修增強文化話語權》,《中國教育報》2015年6月3日,http://edu.people.com.cn/n/2015/0603/c1053-27097019.html,2018年11月4日。
王義桅:《孔子學院與公共外交三步走》,中國網2014年9月15日,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4-09/15/content_33514652.htm,2018年10月30日。
張紅:《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方案激蕩世界》,《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1月2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27/c1001-29790267.html,2018年11月10日。
Donald Lien & Catherine Yap Co.,“The Effec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on US Exports to China:A State Level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27,June 2013,p.567.
Donald Lien,Chang Hoon Oh,W.Travis Selmier,“Confucius Institu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and FDI:Isn’t It Delightful When Folks Afar Study Hanyu?” Organizational Dynamics,Vol.21,No.1,Jan.2012,pp.147-155.
Hutchinson & Amanda D.,“Improving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Workplace: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Vol.27,No.2,July 2011,pp.238-247.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Outsourced to China: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Soft Power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Apr.26,2017.
Eileen F.Toplansky.,“Chinese Infiltration in American Schools”,American Thinker (August 20,2018),https://www.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2018/08/chinese_infiltration_in_american_schools.html.
[1]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評價體系與推進戰略研究”(項目批準號:16JZD44)。
[2] 作者簡介:王戰軍,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小棟,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博士后。
[3] 其中,亞洲33國(地區)118所,非洲39國54所,歐洲41國173所,美洲21國161所,大洋洲4國19所??鬃诱n堂79國(地區)共1113個(科摩羅、緬甸、瓦努阿圖、格林納達、萊索托、庫克群島、安道爾、歐盟只有課堂,沒有學院),其中,亞洲21國101個,非洲15國30個,歐洲30國307個,美洲9國574個,大洋洲4國101個。
[4] 國家漢辦:《關于孔子學院/課堂》,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2018年11 月1日。
[5]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年度發展報告》,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2018年,第14頁。
[6] 劉希、王永紅、吳宋:《政治互動、文化交流與中國OFDI區位選擇——來自國事訪問和孔子學院的證據》,《中國經濟問題》2017年第4期,第104頁。
[7] Donald Lien,Chang Hoon Oh,W.Travis Selmier,“Confucius Institu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and FDI:Isn’t It Delightful When Folks Afar Study Hanyu?”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Vol.21,No.1,Jan.2012,pp.147-155.
[8] 林航、邱丹妮、林鍇:《“一帶一路”視域下孔子學院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基于中國文化輸出的數據》,《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第34頁。
[9] 駱清、歐陽序華:《論環境教育與生態化人格培養》,《改革與開放》2018年第17期,第150頁。
[10] 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總部再次攜手慕尼黑電影節》,《孔子學院》2018年第4期,第50頁。
[11] 賴林冬:《“一帶一路”背景下孔子學院融入大學發展研究——以菲律賓四所孔子學院為例》,《比較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第7頁。
[12] Eileen F.Toplansky,“Chinese Infiltration in American Schools”,American Thinker (August 20,2018),https://www.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2018/08/chinese_infiltration_in_american_schools.html.
[13] Outsourced to China: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Soft Power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Apr.26,2017.
[14] 李惠文、龐暉:《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師深度培訓模式建構及實踐》,《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8年第5期,第28頁。
[15]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年度發展報告》,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2018年。
[16] 李惠文、龐暉:《海外孔子學院漢語教師深度培訓模式建構及實踐》,《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8年第5期,第28頁。
[17] 王義桅:《孔子學院與公共外交三步走》,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4-09/15/content_33514652.htm,2018年10月30日。
[18] Donald Lien & Catherine Yap Co.,“The Effec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on US Exports to China:A State Level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27,June 2013,p.567.
[19] Hutchinson & Amanda D.,“Improving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Workplace: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Vol.27,No.2,July 2011,pp.238-247.
[20] 張紅:《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方案激蕩世界》,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27/c1001-29790267.html,2018年11月10日。
[21] 張悅(整理):《教育人工智能》,《漢推參考》2018年第11期,第8頁。
[22] 張悅(整理):《教育人工智能》,《漢推參考》2018年第11期,第9頁。
[23]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年度發展報告》,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2018年,第24頁。
[24]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年度發展報告》,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2018年,第14頁。
[25] 莫言:《孔子學院:怎樣講好中國故事?》,《商周刊》2013年第12期,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