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天驕之死
- 活死人傳奇
- 戰(zhàn)旗飄飄
- 3202字
- 2021-02-18 08:43:27
若蘭說:“圣殿騎士團在最后一次戰(zhàn)役中失敗后,殘存的騎士逃往了法國,法王腓力四世因債務(wù)問題和覬覦騎士團的財富而下令秘密捕殺國內(nèi)的圣殿騎士,同時向羅馬教廷施加壓力,最終逼迫教皇下令解散圣殿騎士團,隨后法王和教皇開始瘋狂的迫害各地的圣殿騎士,并強加給圣殿騎士團各項罪名”。
“圣殿騎士團最后一任總團長雅克·德·莫萊不堪酷刑折磨而認(rèn)罪,并寫信給每一位圣殿騎士團成員讓他們承認(rèn)這些罪行,隨后腓力四世以及教皇克雷芒五世下令在整個基督教世界搜捕騎士團,這些騎士大多死于審訊,或被處以火刑”。
“總團長雅克·德·莫萊在被送上火刑架之前,詛咒法王腓力四世和教皇克雷芒五世,說他們會在一年內(nèi)面臨面臨永恒的審判,并不得善終。而后發(fā)生的事確實如此,教皇克雷芒五世一個月后暴病而亡,法王腓力四世在半年后打獵時突然身亡”。
“人們說雅克·德·莫萊的詛咒應(yīng)驗了,也有人認(rèn)為這是幸存下來的圣殿騎士采取的暗殺行動,但有一部分人相信,這些騎士之所以能成功刺殺教皇和法王,依靠的是圣杯的神秘力量”。
若蘭講這個故事的意思很明顯,從傳說來看,圣杯確實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騎士們才能輕易的殺掉如此兩位重要的人物,完成復(fù)仇行動,如果這種力量落在壞人手里,那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柱子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看來小野在這家伙真不是為了西夏人的寶藏而來的,這孫子是想找到圣杯,得到圣杯的力量,不過還好他沒找到,要不然和鬼子的這一張仗可能還他娘的得再打八年”。
老齊說:“沒錯,小野在日記中提到,他的長官松島將軍說過,如果任務(wù)順利完成,將能逆轉(zhuǎn)大東亞戰(zhàn)場和太平洋戰(zhàn)場的局勢,看來日軍軍部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圣杯。二戰(zhàn)后期,***陣營節(jié)節(jié)敗退,已無力回天,為了挽救戰(zhàn)局的頹勢,日德兩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組建了一支極為秘密的部隊,在世界各地尋找傳說中的神秘力量,妄圖以此改變戰(zhàn)爭局勢,而尋找圣杯,只是其中一個任務(wù)”。
這些塵封的歷史在后來被人解密,我也了解一些,我估計小野是靠著日軍內(nèi)部提供的資料才找到了皇陵,而計劃一同執(zhí)行任務(wù)的德國佬可能臨時出了狀況并沒有參與,這皇陵小野肯定已經(jīng)來過無數(shù)次,但他萬萬想不到,他辛辛苦苦尋找的圣杯碎片竟然就在大殿的石桌下面。
老齊猜測,小野發(fā)現(xiàn)我們后,可能確實是打算殺我們滅口,但這樣做太冒險了,于是設(shè)計把我們引進皇陵,想讓我們死于皇陵里的機關(guān),但人算不如天算,我們不但看穿了皇陵中機關(guān)的真相,還找到了圣杯碎片,并毀掉碎片破除了機關(guān),小野這次是失算了”。
若蘭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所有的推測和分析都有理有據(jù),西夏寶藏的傳說,皇陵機關(guān)的真相,外面那三個基督教徒的死因,小野的秘密任務(wù),以及皇陵中圣殿騎士遺體的出現(xiàn),所有的事情都合情合理,如果以此類推,那么解開西夏人和圣殿騎士之間的秘密也許不是難事”。
我說確實是這樣,既然如此,那我先來說說我的看法,首先,圣殿騎士出現(xiàn)在皇陵中,而且圣杯碎片被用作守護皇陵的機關(guān),說明當(dāng)年這些騎士已經(jīng)和西夏人有所接觸,我們不妨假設(shè)一下,當(dāng)時負(fù)責(zé)運送圣杯碎片的騎士漂洋過海來到遙遠的東方,受到了西夏人的接待,而騎士們守護的秘密也被西夏人知曉,最終或許是因為西夏人的接納,圣殿騎士答應(yīng)了西夏人,用圣杯碎片的力量幫他們守護皇陵和寶藏”。
若蘭說西夏歷代皇帝的陵墓從立國開始就修在賀蘭山下,而這座皇陵建在隴山深處,應(yīng)該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從時間上推測,這座皇陵修建的時候或許正是西夏末期,為了避免被蒙古軍隊破壞才另外選址的,也就是說,這極有可能是西夏末代皇帝李睍的陵墓。
老齊又提醒我們道:“你們想想,如果當(dāng)時是西夏末期,西夏人又知道了圣杯的秘密,他們會做什么?難道只是求助圣殿騎士用圣杯的力量來守護皇陵和寶藏嗎?“。
我想了想說到:“應(yīng)該不會,畢竟當(dāng)時西夏還沒有被滅掉,國家存亡之際,最迫切的應(yīng)該是利用圣杯的力量擊退蒙古大軍,這樣做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若蘭接著說:“不錯,既然圣殿騎士可以利用圣杯的力量輕而易舉的刺殺法王和教皇,那么用來暗殺蒙古軍隊的將軍應(yīng)該也是不費吹灰之力”。
柱子嚷嚷道:“那蒙古大軍幾十萬人吶,得有多少個將軍,就算人家伸著脖子讓你殺也得夠你殺大半年的,再說回來,蒙古人又不是善茬,你敢暗殺人家將軍,人家還不得把你西夏人統(tǒng)統(tǒng)殺光,雞犬不留”。
老齊點頭道:“沒錯,如果是我,絕對不會挑一個將軍動手,我會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biāo)下手,既要讓蒙古人軍心渙散,又能破滅蒙古大軍戰(zhàn)無不勝的神話”。
我忽然明白了老齊的意思:“確實是這么個道理,而且我猜想圣杯的力量也許并不能隨意使用,肯定有某種限制或是需要以巨大的犧牲為代價,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暗殺目標(biāo)只有一個,那就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在世界歷史上都能稱的上是頂級的軍/事家,政治家,在他的帶領(lǐng)下,曾經(jīng)一盤散沙的蒙古人,變成了東征西討,戰(zhàn)無不勝的殺戮軍團,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中更多是神一般的存在,被稱為天可汗。所以如想要瓦解蒙古人的戰(zhàn)斗力,刺殺成吉思汗是最好的選擇。
若蘭和柱子雖同意我的觀點,但沒有實實在在的證據(jù),全憑推測,誰也不能百分百肯定,但我卻認(rèn)為這個可能性極高,畢竟有人說過,歷史就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誰也不能輕易否定歷史,更不能輕易肯定,只要是合情合理,相信的人多,接受的人多,那就是真的。
我想到一個問題,問若蘭:“你可知道,蒙古人為何如此憎恨西夏人?”
若蘭回答到:“在西夏兩百年的歷史中,長期與周邊國家交戰(zhàn),特別是在與宋朝的多次交鋒中,時戰(zhàn)時和,即強時選擇開戰(zhàn),弱時選擇求和。其實這種政治手段在國與國之間經(jīng)常上演,并不稀奇,但蒙古人卻接受不了,西夏人經(jīng)常在蒙古大軍逼近時選擇俯首稱臣,卻又在蒙古大軍遠征之際聯(lián)合大金國進犯蒙古國境,這讓成吉思汗和蒙古人十分惱火,認(rèn)為西夏人出爾反爾,言而無信,成吉思汗最終不惜高齡親征,決定滅掉西夏,所以在圍困西夏都城興慶府時說出了那句讓人膽寒的話:待城破之時,殺光唐古特”。
我說確實如此,不過這些都是明面上的,蒙古人之所以如此痛恨西夏人,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的大汗死在了征討西夏的戰(zhàn)爭中。成吉思汗戎馬一生,親歷無數(shù)次戰(zhàn)斗,為蒙古帝國打下了大大的疆土,卻在征服一個小小的西夏國時丟了性命,這讓蒙古人不能接受,所以城破之時,蒙古人不光屠城,還殺掉了西夏皇帝以及一眾妃子和王工大臣,以致于后來元朝建立后,也沒有為西夏王朝著書立傳,這就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西夏在歷史中神秘消失的原因。
柱子點頭道:“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就因為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時死了,所以蒙古人痛恨至極,想把西夏人的一切都掩蓋了,抹掉西夏王朝在歷史上的存在,這蒙古人也太狠了點兒,簡直就是殺人誅心啊”。
若蘭聽完說到:”照你的分析來看,確實有些道理,元史中對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描述非常簡略,只有寥寥二十字左右,說成吉思汗是病死的。對于一個有著如此豐功偉績的領(lǐng)袖來說,其死因記載的如此簡略,似乎有些不太合乎常理,唯一的解釋就是,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不便于公之于眾,所以才一筆帶過。再以此反推,成吉思汗若是死于西夏人的暗殺,這對于蒙古人和成吉思汗本人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恥辱”。
其實在各種史料記載中,對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描述也各不相同,有墜馬說,有中毒說,有雷劈說,還有說是蒙古人俘虜了西夏的美貌王妃后,獻給了成吉思汗,在侍寢的過程中,西夏王妃不甘屈辱,咬掉了成吉思汗的下身,最終成吉思汗傷重不治而亡。但無論哪一種死因,對于這位一代天驕來說都是很不光彩的,都不會被真實的記錄在案,所以刺殺一說也是極有可能的。
柱子搓搓手道:“哎呀,不錯不錯,咱們只是破個機關(guān),竟然還順帶查出了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你們讀書人腦子就是靈光,但是呢……,說這么多有個屁用?咱們到底是干嘛來了?”。
我也尷尬的笑了笑,確實說了大半天都和正事兒不沾邊,就算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又如何,完不成任務(wù)照樣還是白跑一趟。
大家下意識的看向老齊,只見老齊眉頭微鄒,好半天才緩緩搖頭道:“我要找的東西,可能不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