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政策建議

一 以科學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目標,持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在全國范圍內社會保障水平還比較低,下一步,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保障力度的加大是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2014年,河南省在社會保障政策方面的主要問題有:內容偏重于社會救助,社會保險開展不夠深入,社會福利內容偏少。在社會保險發展上,應該注重增加保險的豐富性,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同時在整個保障的分層上,在強調政府主導的社會保障之外,積極支持單位保障,倡導家庭保障,以促進社會保障的良性運行。在未來十大民生工程工作方案社會保障方面的發展中,社會救助內容已經非常明確,需要做的是加大財政投入和執行力度,保障政策效果。

二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根據不同的保障內容,政府應承擔不同責任,擁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機制。在整個社會保障制度中,政府應該突出強化監管責任。在具體工作的實施上,政府要積極引導社會參與,減少親自運作。在社會保障的財政支持上,政府責任可分為主動責任和被動責任。完善低保制度、幫助低收入者脫貧等社會救助,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福利,屬于政府應承擔的主動責任;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對特定人群的補貼等,屬于政府應承擔的被動責任。在具體管理方式上,政府在不同的保障類型中擁有不同的責任,具體的工作方式也應不同,提供的財政資金支持也應有差異,以保證社會保障政策的良性運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同時,在各級政府之間,也應該明晰責任,承擔不同的角色,強化資金的配套使用。比如,中央政府應更多地承擔監管、監督、指導責任,在影響全局的保障措施上承擔財政責任;各地政府應承擔實施責任,根據不同的收益原則承擔不同的財政責任。

三 加大資金投入,增強保障能力

在社會保障財政資金的使用上,政府應該起到基礎核心作用,通過固定的財稅機制支持社會保障多個項目的運行。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閥”,是社會穩定的“調節器”,是人民幸福的重要推動力,所以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使保障力度不斷提高。

在具體的實施中,河南省保障資金相對缺乏,保障力度需要加大,覆蓋范圍需要擴大。根據不同的社會保障分項,可以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以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在社會救助上,政府應該承擔全部的財政、監管和實施責任,同時鼓勵社會積極參與。在社會保險上,政府應起到主導作用,承擔監管責任,以一定的財政補貼、政府行為來引導社會保險制度的發展及完善。在社會福利上,政府應該起到領銜作用,承擔監管責任,同時強調社會參與,實現政府與公眾的良好互動。在其他補充保障方面,應該積極支持引導,通過稅收優惠間接提供財政支持,以推進社會各類機構對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

四 在政策使用上,擴大參與范圍,提高透明度,使保障政策真正解決人民群眾的難題

公眾參與是促進政策科學化的重要利器,在社會保障類政策的具體落實上,要加大政策實施前的意見征求工作力度,政策實施中也要提高公眾參與度,以隨時保證政策符合最初的政策目標。在政策實施后,要讓公眾評價,使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實現社會保障的真正價值。

比如,對于解決低保中出現的問題,基層群眾反映,有兩個層面可以改進:一個層面是抓信息公開制度,把公安、金融、銀行、工商、住建等部門的數據與民政部門的數據相關聯;另一個層面是在相關被救助人員的確定上,要加強民主,把相關權力歸于社區,使權力分散化,增強民主性。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的通知》就提出了多部門配合,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統一規劃建設社會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社會救助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根據申請或已獲得社會救助家庭的請求、委托,可以通過戶籍管理、稅務、社會保險、不動產登記、工商登記、住房公積金管理、車船管理等單位和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代為查詢、核對其家庭收入狀況、財產狀況、納稅情況、繳納社會保險費情況,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應當予以配合;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建立統一的申請社會救助和已獲得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平臺,為審核認定社會救助對象提供依據。

(執筆:朱世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宜章县| 绍兴县| 瑞丽市| 夏河县| 易门县| 延寿县| 黄骅市| 延边| 汉源县| 东阳市| 靖西县| 分宜县| 新营市| 鹤壁市| 城市| 丹棱县| 扶沟县| 额敏县| 望城县| 宜兰市| 福海县| 河北区| 石首市| 宜君县| 峡江县| 淮滨县| 佛冈县| 若羌县| 托克逊县| 出国| 伊宁县| 沙田区| 麻江县| 修文县| 三原县| 利辛县| 周宁县| 桂东县| 义乌市|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