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地區宋代墓葬研究
- 吳敬
- 1487字
- 2020-11-29 16:56:21
第一節 南方宋墓的考古發現
本書所說的考古發現,是指考古材料的報道時間,而不是考古材料的發掘時間。20世紀30年代,南方地區就有宋代墓葬的報道,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新中國成立前。此時國內時局動蕩,南方未經戰火的四川、福建地區零星報道了幾處宋代墓葬[1],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初報道四川南溪宋墓之時,也恰值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不久。這些發現,不但拉開了中國考古學對宋代墓葬和宋代葬俗研究的序幕,也是中國考古學起步之時的重要奠基石之一。
第二階段,新中國成立至1966年5月。新中國成立后,田野考古工作隨著國內局勢的穩定以及各項事業的開展而逐漸復蘇。這一時期為配合各種基本建設,南方地區宋代墓葬的發現數量逐漸增多,四川[2]、湖南[3]、湖北[4]、江西[5]、福建[6]、兩廣[7]及華東地區[8]都有大量宋代墓葬的報道。但是,這一時期的報道水平不高,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報道的材料,有許多僅僅是對材料進行簡略的文字描述,線圖或照片較少,研究價值相對不高。
第三階段,1966年6月至1971年。這一時期由于當時國內考古材料的主要報道雜志《考古》和《文物》停刊,各種考古材料沒有得到及時的報道。
第四階段,1972年至20世紀末。1972年1月,《考古》和《文物》復刊。1977年以后,考古學領域的各類專業雜志相繼創刊,論文集、報告集等各種書籍陸續出版。為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發掘越來越多,田野工作逐漸細致,出版技術不斷提高,大量考古材料公之于眾。這一時期報道的考古材料猛增,在此不具體列舉。這一時期還出版了《福建南宋黃昇墓》[9]和《德安南宋周氏墓》[10]兩部專著,對相關墓葬的形制、隨葬品以及墓內出土的大量絲織品作了詳細的報道和初步研究。
這一階段對南方宋墓的發現情況有三個階段性的總結:
第一,1979年出版的《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11],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后至1979年各省主要的考古發現。
第二,1991年出版的《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12],總結了1979年至1989年各省的主要考古發現。
第三,1999年出版的《新中國考古五十年》[13],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后至1999年以前各省的主要考古發現。
宋代墓葬是南方各省區考古發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上述三部著作把歷年來宋代墓葬的發現情況(包括尚未正式報道的材料)進行了介紹。
第五階段,2000年至今。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本建設在全國范圍內更加廣泛地開展,考古發掘和調查工作也相應加強。這些發掘和調查材料在2000年以后陸續發表和公布,體現出三個特點:
首先,報道地區相對集中。這一點在經濟發達地區和重點工程建設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如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配合三峽水利工程,在峽江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2000年以來,《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和《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陸續出版,宋代墓葬的材料在很多墓地和遺址中都有發現。
其次,報道手段更加多樣。隨著廣大學者和基層工作者對歷史時期考古材料重視程度的提高,不僅每年都有大量宋代墓葬的簡報見諸報道,而且本著全面報道出土材料的工作原則,在很多遺址中都會單獨編寫宋代墓葬的章節,大大豐富了宋代墓葬的考古資料。
再次,報道水平逐漸提高。目前學術界十分注重材料的完整性,在保存較好的情況下,對墓葬信息會盡可能全部刊布。如《華鎣安丙墓》對安丙家族墓地的墓上和墓內情況進行了全面介紹[14],《瀘縣宋墓》對四川瀘縣近年來發現的仿木結構畫像石墓進行了全面報道[15],《浙江宋墓》對浙江地區近年來發現的宋墓進行了報道和相關專題研究[16],《桂陽劉家嶺宋代壁畫墓》不僅對墓葬形制、壁畫和隨葬品進行了詳細介紹,而且對墓主骨骼、棺板板材和壁畫材料進行了科技鑒定,并對壁畫題材及其與南北方其他墓葬壁畫的異同進行了比較研究[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