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200多年來,盧梭的公意仍然令人困惑不已。1947年,在一篇重要的研究盧梭思想統一性的論文中,朱紋涅(Jouvenel)把盧梭的公意看作“團體化的自愛(collectivizing self-love)”。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在盧梭的研究者中也沒有人發掘朱紋涅關于盧梭公意的這一見解。因此,我們試圖在朱紋涅見解的基礎上,把盧梭的公意看作是自愛在共同體中的擴展,從而也就把盧梭的公意理解為自愛在共同體中不斷形成。

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盧梭發現了人類生存的一個普遍困境,即自愛與自尊的沖突。如果政治制度沒有正視這個問題,這個沖突就必然以自愛與政治義務沖突的形式表現在人類的政治生活中。因此,這就提出了一個判斷政治制度道德與否的標準問題,即政治制度是加劇這個沖突或試圖解決這個沖突。我們認為,盧梭使用公意的意圖就是試圖在政治制度中避免這種沖突。這構成了第二章的主要內容。

既然自愛與自尊的沖突是必然的,那人類的政治制度何以能解決這個沖突呢?這就需要討論自愛與自尊的擴展性維度。通過這個分析,我們發現人一開始就是相對性的存在,具有把自己轉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也就是自愛(包括自尊)的擴展性能力。我們把這個能力理解為公意在共同體中形成的能力。但是,為了避免外在政治義務與自愛的沖突,促進自愛的擴展性能力在共同體中形成公意,我們還要討論自愛擴展能力發揮作用的條件。通過對盧梭三個自然狀態的分析,我們認為公意形成的條件就是要在政治制度中模仿自然自由的制度特征。這是第三章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公意形成的可能性與條件的闡述,我們發現公意形成面臨了一個巨大的困境,一方面,一開始,人就是相對性的存在,具有把自己轉移到他者身上的能力,從而形成自發性的聯合,如黃金時代;另一方面,人的這種相對性存在也可能產生另一種聯合,即性情與政治義務相沖突的聯合,如盧梭所批判的資產者社會。因此,公意形成的問題,變成了如何在政治制度中重塑人與人之間聯合的問題。這個聯合是促進自愛的擴展、促進自尊向美德的轉化,或是這個聯合進一步敗壞自愛,甚至導致自尊滑向邪惡?即如何設置政治制度這一聯合方式,以這種聯合方式替代產生私意的聯合方式,在政治制度層面上保護自愛的擴展能力。我們認為盧梭對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是在聯合中維護自然的自由,聯合的目的就是使自愛與自尊的認同因素在共同體中得到發揮,而自然自由的目的就是在共同體中避免人與人之間的依附,防止私意的產生。

因此,我們就不得不思考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所說的“既聯合又自由”的含義。通過分析,我們認為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所說的“聯合”,其目的正是為了在共同體中形成公意;而其“自由”正是公意形成的制度性保證,即自然自由。但盧梭是以社會契約的語言討論聯合問題的,因此,我們就需要討論社會契約如何能在聯合中創造自然自由。通過對社會契約條款的分析,我們認為盧梭的社會契約條款體現了自然自由的制度特征,而其本質在于建立主權者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目的是要在政治制度中形成主權權威,以維護公意產生的條件——自然自由。主權權威的形成,一方面要依賴每個主權者身上的自愛能力,從而保證主權權威的永遠正確性;另一方面必須賦予這個主權者共同體一個反對各種形式團體私意的權力,即主權者意志的當下性。

但政治共同體是人為的共同體,相比較于個體的行動力量與意志的一致性,這一人為政治體的行動意志與其行動力量不會自然而然地結合在一起。因此,為了在共同體中形成公意,就需要根據私意與公意的距離即“國家大小”的概念,在政治制度中安排聯結“行動的意志”與“行動的力量”的中間體——政府。雖然盧梭的政府制度為公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但他同時也認為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政府都有破壞公意形成的可能。因此,我們接著討論政府私意的產生及其克服的途徑。以上構成了第四章的主要內容。

最后,我們試圖運用我們關于盧梭公意的嘗試性理解以澄清盧梭公意的兩種流行見解:一是辨析盧梭的公意與公共利益的關系,二是盧梭的公意與投票的關系。其目的是進一步證明我們對盧梭公意的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平潭县| 盘山县| 威信县| 上栗县| 河间市| 合江县| 黑水县| 明星| 巢湖市| 汶川县| 灵台县| 屏山县| 卢龙县| 佛冈县| 北京市| 高邑县| 商南县| 无极县| 香河县| 木里| 北宁市| 怀宁县| 衢州市| 弋阳县| 若尔盖县| 横山县| 鹤庆县| 渝中区| 沅陵县| 贵定县| 永清县| 巨鹿县| 旅游| 肃宁县| 丹凤县| 丰城市| 石楼县| 德保县| 龙里县|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