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藏族人口相關數據分析研究
- 王娜
- 899字
- 2020-12-10 15:57:00
一 西藏總人口和人口密度
西藏是一個以藏族人口為主體的多民族居住區,除藏族外,還有漢、蒙、回、門巴、珞巴、怒、獨龍等共50個民族(含兩個未識別民族,即僜人和夏爾巴人),占全國56個民族的89.29%,并建有門巴、珞巴、納西等民族自治鄉。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我國先后進行過六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藏族人口占西藏自治區人口總數的比例最高,藏族是西藏人口中人數最多的民族。2010年底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簡稱“六普”)中,西藏全區常住人口為300.22萬,其中藏族人口271.64萬,占90.48%,漢族人口24.53萬,占8.1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4.05萬,占1.35%[1],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是西藏自治區的主體民族,藏族人口的主體地位絲毫沒有改變(見圖1-1)。
圖1-1 “六普”西藏自治區常住人口民族構成
數據來源:西藏自治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等編《西藏自治區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第1冊),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第68頁。
藏族人口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五普”)的242.72萬人增加到“六普”的271.64萬人,10年間增加了28.92萬人,增長了11.91%,年均增長1.13%,這一速度稍低于同期西藏人口年均增長1.39%的速度,其原因主要是受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人口機械變動的影響。“六普”是以離開居住地一年以上的常住人口為標準,這樣就使一部分家在內地,長年來西藏務工經商以及支援西藏建設的援藏干部等也成了西藏的常住人口,從而使漢族人口增長較快,如果扣除這一因素影響,藏族人口的增長速度還是高于漢族。
西藏自治區是中國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區。全區國土面積122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僅為2.5人/平方公里,人口稀疏且在全區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中部、南部和東部,藏西阿里、藏北那曲地區人口稀少,羌塘草原北部被稱為“無人區”。
西藏自治區是全國藏族居民最集中的地區,除藏族外,以世居西藏的門巴族、珞巴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所占比重較大,分別占西藏人口的0.32%、0.12%、0.04%。近年來西藏少數民族人口增長較快,已成為擁有50個民族成分的大家庭。各少數民族分布廣泛、相互交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遍及全區7個地(市)。其中,除藏族以外,千人以上的少數民族共有8個,同“五普”相比,10年間藏族人口增長289221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長99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