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何去何從
- 我們的俗世生活
- 蘇錦瀾
- 1388字
- 2021-01-14 13:58:51
晚些時候,蘇玉和爸爸媽媽開車回到了市里,一家人晚間在看電視的時候,開始了一場對話。首先發言的是媽媽。
“玉玉,你現在的工作做的開心嗎?”
蘇玉實實在在地回答:“不是很開心。我覺得網點的工作很枯燥。”蘇玉腦海里出現的是從早晨進入網點,到晚上才能出來、匆匆忙忙的午飯、奇奇怪怪的客戶和上次的那筆錯賬。
“既然你不開心,要不要回來考公務員?你剛剛畢業,考試能力肯定沒問題。考上了公務員,又可以在我們身邊,可以多多照應你。”雖然媽媽試探性地問著,但是明顯可以感覺得出是和爸爸溝通過的。
蘇玉猶豫了一下,說:“我不是不想回家,不過我真的很喜歡C城。”
其實蘇玉的父母還是很支持她留在C城,因為他們從農村奮斗出來,過上了比自己曾經想要的未來更好生活。體會過小地方局限的他們,當然不希望蘇玉在家鄉當公務員,然后走和他們差不多的路。
不過另一方面,蘇玉的父母還是很傳統,覺得她在一線工作,未來的發展看不透徹。沒有交往的對象,只有家里出錢買的一套小公寓。怕女兒的未來沒有太好的保障。如果能回來,他們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助攻”一下,女兒的社會地位和人生價值會更上一層。
爸爸接過了話頭:“如果你想留在C城,那么就要做好吃苦的打算。我們盡量幫你,但是你還是要靠自己奮斗。”
蘇玉點點頭,不想再接下去。蘇玉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什么籌劃的人,不是沒有這份心,是因為沒有辦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清楚前方的路。在學業方面如此,在職場上也是如此。她只能靠著自己的聰明和努力,慢慢摸索著前行。
媽媽又問:“身邊有合適的男生嗎?”蘇玉趕緊搖了搖頭,岔開了話題。在蘇玉家,感情類的話題,好像很少被談起。
母親在蘇玉的少女時期,有一些事情一直讓蘇玉比較介懷。所以很少在這些方面打開心扉。
比如說,母親會看蘇玉的日記。蘇玉從初一開始寫日記,大小的事情都會寫進去,當然也會有一些編造的或者幻想的東西在里面。當蘇玉發現了母親要看她日記的那天起,蘇玉就用起了躲避戰術,一直到大學。
再比如說,初三的時候蘇玉有互相喜歡的男同學,高中去了武漢讀書,會時常給蘇玉寫信。再后來書信少了就變成了打電話(座機)。母親發現了端倪后,總會搶在蘇玉之前去接電話,回答從一開始的“他不在”,慢慢變成了“打錯了”。蘇玉一度真的以為是找父親的電話或者是打錯的電話。然后慢慢地和男同學失去了聯系。
更比如說,母親會默默地在下班后到校門口等蘇玉放學。如果是蘇玉和葛卿出來,母親會馬上現身并且和她們一起回家。如果蘇玉和男同學同行,母親則會推著自行車慢慢地跟在后面。一開始蘇玉沒有注意過,直到有一次在無意中轉頭看見母親陰沉著臉跟在后面,蘇玉滿臉尷尬地看著同學,然后默默地和母親回家了。
經歷了這些事情以后,蘇玉覺得感情方面的事情,還是不告訴母親為好。因為她覺得不知從何說起才會讓這件事顯得不那么尷尬,不那么奇怪。
大學事情,蘇玉也談過一次戀愛,對方是學院一位很好看的男孩。直到大學畢業前夕分手,蘇玉也從來沒有給母親提起過……
蘇玉洗漱完畢回房間,打開電腦看顧長衛的電影——《立春》。看完時已經是凌晨兩點了,看完后她一直睡不著,腦袋非常清醒地想著過去,思考著未來。凌晨五六點的時候,她有點迷糊地睡了過去。
蘇玉在睡覺前,覺得自己遵守秩序,尊重權威,害怕改變,但是勇于接受和善于尊重,懂得不干涉他人的生活。概括而言,是一個膽小的理想主義者。
她還一直想著電影里王彩玲說的,我不想再這樣的城市,發生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