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艾灸工具的使用

艾灸療法中最主要的材料就是艾草。艾草具有食用、飲用、清潔等廣泛的用途,因此被稱為“神仙草”。中醫認為,艾草可以理氣血、逐寒濕、溫經脈、止冷痛。艾草煎湯外洗可治療濕瘡疥癬、祛濕止癢,艾草炒炭還可止血。另外,將艾草制成艾條、艾炷之后,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功效。

艾絨的鑒別

陳艾是土黃色或者金黃色的,當年艾是綠色的。

絨體細膩且用手指能捏成形的艾絨是質量好的,里面有枝梗或者其他雜質的艾絨是質量不好的。

陳艾氣味芳香、不刺鼻,當年艾聞起來有青草味。

質量好的艾點燃后,艾煙淡白,氣味香、不刺鼻;質量不好的艾點燃后,艾煙發黑且有種強烈的刺鼻氣味。

質量好的艾絨火力柔和,點燃的部分呈紅透燃火狀,用手掌試火力,有熱氣熏烤的感覺,滲透力大、灸感強、療效好;質量不好的艾絨試火時皮膚有燒灼感。

艾炷

為了便于平放和點燃,通常將艾絨做成圓錐體,就是艾炷。可將艾炷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如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艾炷的大小可因施灸對象和施灸部位而定,對老年人及小孩施灸可用小艾炷,外科施灸可用大艾炷。

隔姜灸的操作

步驟1

將艾絨捏成大小適中的圓錐體。

步驟2

將鮮姜切成0 . 5厘米厚的姜片。

步驟3

在姜片上穿數個孔

步驟4

將艾絨炷放在姜片上。

步驟5

點燃艾絨。

步驟6

把放有點燃艾絨的姜片放在需要艾灸的部位上。

溫馨提示

*為演示、拍攝方便,示范用的艾炷較大。實際隔姜灸時,艾炷的大小請參照蠶豆、黃豆、麥粒。艾炷過大容易造成燙傷。

懸灸的操作

步驟1

取一支艾條,用打火機或火柴將其點燃。

步驟2

點燃后,待艾條頭部充分燃燒,徐徐冒出艾煙。

步驟3

將充分燃燒的艾條懸在需要施灸的部位上2~3厘米處施灸。

回旋灸

用回旋灸法施灸時,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雖然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施灸,懸于皮膚上2~3厘米。一般灸20~30分鐘,適用于風濕痛、神經性麻痹及廣泛性皮炎。

溫和灸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或患處,懸于皮膚上2~3厘米處熏灸,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溫和灸適用于各種病證。

雀啄灸

用雀啄灸法施灸時,艾條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但不需要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固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施灸。施灸時,一般可灸5分鐘左右。適用于治療小兒疾病或暈厥的急救等。

溫和灸測溫方法

如果遇到局部知覺減退者或小兒患者等,可以把示指和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兩側,通過手指感受受熱溫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時間和距離,防止燙傷。

小貼士

很多人在使用艾條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點燃后的艾條非常難熄滅,有時候稍不留神,沒有完全熄滅的艾條又會燃燒起來。

在熄滅艾條時,將點燃的艾條塞入20毫升的塑料針管內,一段時間后艾條就會自然熄滅。盡量將艾條長時間放置在針管內,防止艾條熄滅不徹底而再次燃燒。

艾灸盒的使用方法

步驟1

點燃艾條,待艾條頭部充分燃燒。

步驟2

將點燃后的艾條插入艾灸盒蓋上用于放置艾條的孔中。

步驟3

蓋上插好艾條的艾灸盒蓋。

步驟4

將艾灸盒綁在需要艾灸的部位上。

艾灸罐的使用方法

將艾炷插入艾灸罐中的鐵簽上。

用火點燃艾炷。

待艾炷充分燃燒。

將艾灸罐的鐵蓋蓋上。

蓋上鐵蓋后,將鐵蓋旋緊。

扣上塑料蓋,旋轉塑料蓋上的調風口。

將艾灸罐放在袋中。

將艾灸罐綁在需要艾灸的部位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星子县| 鹿泉市| 日土县| 新沂市| 海盐县| 金乡县| 富顺县| 陆良县| 阳城县| 永康市| 宜黄县| 凌云县| 宝兴县| 永新县| 福清市| 通州市| 永宁县| 绥阳县| 叶城县| 新竹市| 漳平市| 天津市| 南部县| 沅江市| 包头市| 乐至县| 岚皋县| 桓台县| 顺义区| 海门市| 绥宁县| 剑川县| 富源县| 横山县| 石楼县| 西丰县| 靖安县| 长宁区| 合江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