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取穴巧艾灸:祛除寒、濕、毒,健康暢無阻
- 劉明軍
- 437字
- 2021-02-07 10:53:34
第一章 艾灸療法的基礎知識
第一節 艾灸療法的歷史
艾灸療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做斗爭的經驗結晶,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的瑰寶。艾灸歷史源遠流長,在我國用艾灸療法健身、防病、治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當今,艾灸療法的顯著效果已經得到世界醫學界的公認,并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

《莊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記載,《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疾,當求三年之艾”的記載。《黃帝內經》中對艾灸療法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論述,為針灸理論奠定了基礎。戰國時期的扁鵲用灸法救治了瀕臨死亡的虢國太子,被后人稱為“神醫”。三國時期的華佗除了手術技術高超之外,還擅長灸
療,他發現的夾脊穴一直被人們沿用。
在春秋戰國時期,灸療法的實際臨床運用已頗為流行。最初,灸療主要用于治療寒證,以后逐漸發展為治療全身不同性質的多種疾病。
溫馨提示
在灸療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施灸的材料要有所選擇,松、柏、竹、橘、榆、枳、桑、棗八木對人體有所傷害,不宜作為點燃灸火材料,但桑木灸在后世亦有用者。由于艾葉熏灸的療效最為顯著,所以在灸療時才逐漸用艾葉來代替其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