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佚名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注釋

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莫(mù):通“暮”,此指年末。

靡(mǐ)室靡家: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獫(xiǎn)狁(yǔn):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名。

不遑(huáng):不暇。

烈烈:熾烈,形容憂心如焚。

載(zài)饑載渴:則饑則渴、又饑又渴。

聘(pìn):問候的音信。

靡:無。

盬(gǔ):止息,了結。

啟處:休整,休息。

孔:甚,很。

路:高大的戰車。

君子:指將帥。

思:用在句末,沒有實在意義。

雨(yù)雪:下雨。雨,這里作動詞。

霏(fēi)霏:雪花紛落的樣子。

遲遲:遲緩的樣子。

簡析

詩歌采用《詩經》中常見的重章疊句形式,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是指春季薇剛剛長出嫩芽,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是指薇的葉片長大了,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指秋季的時候,薇的枝葉已經老了,非常堅勁。從春到秋意味著一年一年地度過,這種反復詠嘆表達士兵遠別家鄉、久久不歸的凄苦。詩歌前三章在采薇的起興之后,又寫出了士兵們雖然懷念家鄉,但是依舊為國而戰,這兩種矛盾的心情統一在了征夫身上。四、五章追述軍中的緊張生活,色調華美,整個情感基調從相思之柔到戰爭之烈。這首詩的作者應該是一名戍役的軍士,他們奉命戍守家鄉,雖然面對著獫狁的驍勇,依然盡忠職守。這種在外戍守的生活和自己內心的思鄉之情形成了極大的對比。

背景

從《小雅·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作于西周時期。具體創作背景不可考。

名家點評

〔漢〕申培:宣王之世,既驅獫狁,勞其還師之詩,前四章皆興也,下二章皆賦也。(《詩說》)

〔南朝宋〕劉義慶: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世說新語·文學》)

〔清〕王夫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卷一)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

菁菁者莪

先秦·佚名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注釋

菁(jīng)菁:草木茂盛。

莪:一種可吃的野草。

阿:山坳。

儀:儀容,氣度。

沚:水中小洲。

朋:上古以貝殼為貨幣,五貝或十貝一串,兩串為“朋”。

泛泛:漂浮不定的樣子。

楊舟:楊木做成的小船。

載:或,又。

休:喜。

簡析

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歷來眾說紛紜,一般認為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主要表現女子與君子相見,獲得君子厚賜后的喜悅心情。這首詩與《詩經》中其他詩歌相似,開始起興,第一章講述一名女子在茂密的山林中,偶遇了一位性格開朗活潑、儀態落落大方、舉止從容瀟灑的男子,兩人一見鐘情,這件事在女子內心深處引起了強烈震顫。第二章寫兩人的第二次相遇是在水中沙洲,這里的一個“喜”字就寫出了少女既驚又喜的微妙心理。第三章寫了兩人的再次見面,這次的地點是在陽光明媚的山丘上,這種明媚也暗示了兩人關系的明朗化。這里男子送給女子百朋,女子也因為獲得厚贈而欣喜。最后一章筆鋒一轉,沒有用“菁菁者莪”,而是以“泛泛楊舟”起興,這就寫出了兩人在人生長河中同舟共濟、同甘共苦的誓愿。

背景

具體創作背景不可考。

名家點評

〔宋〕朱熹:“興也。此亦燕飲賓客之詩。言菁菁者莪,則在彼中阿矣。既見君子,則我心喜樂而有禮儀矣。或曰:以菁菁者莪,比君子容貌威儀之盛也。下章仿此。”(第三章)“興也。錫我百朋者,見之喜如得重貨之多也。”(第四章)“載沉載浮,猶言載清載濁,載馳載驅之類,以比未見君子而心不定也。休者,休休然,言安定也。”(《詩集傳》)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去者日以疏

漢·佚名

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注釋

疏:疏遠。

郭門:就是外城的城門。

但:僅,只。

犁:作動詞,耕的意思。

摧:折斷。

還:返回。

因:由也。

簡析《去者日以疏》是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死去的人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變得日漸疏遠,活著的人因為久遠的離別變得更加親近,感受到了一種親切之感。這兩句所描繪的感情夾雜在一起,相輔相成,成為本詩開篇的題眼,點明了一種悲傷之情。后面一句是作者出門之后的所見所想,幾乎無一不與一“去”一“來”,一生一死有關。古墓本應該是人生最后的歸宿,讓他們能夠在地下享受幸福,可是他們難保自己的地位,墓地也已經被人們犁成了田地,墓邊的松柏本來是為他們遮蔽陽光,可現在也被人們折斷,用作燒火的工具。“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墓前墓后可以展現的東西有很多,作者把這種悲情都歸結到“白楊”上,通過寫白楊,也展現出了一種“蕭蕭”的凄涼。等到結尾,飽含著作者無限酸辛的感情:“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在這樣的亂世之中,羈旅天涯的我只想返回故鄉,可是我卻找不到回家的路。用找不到路這樣的話來作為全詩的結尾,把詩人想回家而回不去悲傷凄苦的感情展現了出來,表現了知識分子找不到出路的悲涼之感。

背景

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一般認為十九首詩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漢末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

名家點評

〔清〕朱筠:“說至此(‘蕭蕭愁殺人’)句,已可擱筆。”“末二句一掉,生出無限曲折來。”“此二句不說出欲歸不得之故,但曰‘無因’,凡羈旅苦況,欲歸不得者盡括其中,所以為妙。”(《古詩十九首說》)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驅車上東門

漢·佚名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迭,圣賢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注釋

上東門:洛陽城東面三門最北頭的門。

陳死人:久死的人。

杳杳:幽暗的樣子。

潛寐:深眠。

寤(wù):醒。

年命:壽命。

更:更迭。

度:超越。

被:同“披”,穿戴。

簡析

詩的開始寫主人公驅車出了上東門,遙望城北,看見邙山墓地的樹木,不禁悲從中來,便用“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兩句寫所見、抒所感。墓里有死了很久的人,如漆黑的夜永不明。其蕭條景象也依稀可想。于是作者由墓上的樹木想到墓下的死人,用整整十句詩訴說,說人死去就像墮入漫漫長夜,沉睡于黃泉之下,千年萬年,再也無法醒來。春夏秋冬,流轉無窮;而人的一生,卻像早晨的露水,太陽一曬就消失了。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門,一去不返。人的壽命,并不像金子石頭那樣堅牢,經不起多少跌撞。歲去年來,更相替代,千所萬歲,往復不已;即便是圣人賢人,也無法超越,長生不老。而最后一句,主人公又說不如尋歡痛飲美酒,穿著綢緞錦衣快樂地度過眼前。這首詩用直抒胸臆的形式,表現了東漢末年大動亂時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識分子的頹廢思想的悲涼心態。

背景

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一般認為十九首詩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漢末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

名家點評

〔現代〕余冠英:這篇反映亂世都市市民的頹廢思想,從漢末到魏晉,這種意境在詩歌里是最普遍的。(《樂府詩選》)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送別詩

隋·佚名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注釋

漫漫:形容楊花飛舞。

行人:指游子。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整首詩表現了離別之苦、懷人之切。詩的前兩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寫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楊花漫天飛舞十分美麗。作者用“青青著地”形容柳條之垂,用“漫漫攪天”描述楊花之“飛”。這里所寫的正是日暖風和之時的景象。“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楊花再多,終歸要“飛盡”的,這是自然規律。而萬樹柳絲,即使天天折,又怎能“折盡”呢?楊花由最初綻放而“漫漫攪天”,又眼看“柳條”被那些送行者今天折、明天折,以至于折盡,“楊花”又逐漸落地入池,以至最終無蹤無影,而“行人”還不見歸來。至此,作者不禁從內心深處發出疑問:行人啊!你究竟回來呢還是不回來。

背景

具體創作背景不可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保定市| 临湘市| 美姑县| 喀喇沁旗| 襄城县| 万全县| 额济纳旗| 抚州市| 崇州市| 类乌齐县| 广平县| 杭州市| 湘乡市| 贵定县| 佳木斯市| 沁阳市| 鄢陵县| 辽宁省| 林西县| 凤翔县| 双牌县| 社旗县| 新余市| 湟中县| 清镇市| 光山县| 获嘉县| 洪洞县| 偏关县| 永德县| 岱山县| 通渭县| 屏山县| 栾川县| 怀来县| 卢氏县| 盐山县| 石狮市| 灵宝市| 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