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并稱“初唐四杰”。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詠風

唐·王勃

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注釋

肅肅:象聲詞。

加:給予。

林壑(hè):指有樹林的山谷。

驅:驅散,趕走。

卷:卷走,吹散。

固:本來。

跡:行動留下的痕跡。

動息:活動與休息。

簡析《詠風》不僅僅是王勃詠物詩的代表作,也是歷代詠風詩中的佳作。首句“肅肅涼景生”平直輕快而起,寫了習習涼風乍起。第二句“加我林壑清”寫不管深溝還是淺壑,不分高低貴賤,北風都遍施恩惠。第二聯寫風能夠驅散煙云,能夠卷走霧靄,穿梭于澗戶的山舍,將清爽帶給了人們。第三聯主要贊揚風的品格,“去來固無跡”指風的行蹤不定,只是為了施惠于人們,而且沒有任何所圖。“動息如有情”一句借用《抱樸子·暢玄篇》中“動息知止,無往不足”的意思,說風慷慨惠施,不遺余力,就是一個有情有義之人。最后一聯“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寫了風在白天為勞作的人們送來清涼,在傍晚,又為歇息的人們吹奏起悅耳的松濤聲。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風,實際上是托物言志,表面上贊美風的高尚,實際上抒寫了詩人普濟蒼生的情懷。

背景

根據作者生平,這首詩當作于唐高宗乾封至上元年間。

名家點評

〔宋〕計有功:最有余味,真天才也。(《唐詩紀事》)

〔明〕顧璘:子安五言,獨此篇語意皆到,可法。五、六近道之語,結飄逸有情。(《批點唐音》)

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

圣泉宴

唐·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

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

興洽林塘晚,重巖起夕煙。

注釋

披襟(jīn):敞開衣襟,胸懷舒暢。

乘:登。

石磴(dēng):臺階。

列籍:依次而坐。

山酌:山野人家釀的酒。

韻:聲音相應和。

野弦:在山野演奏的樂曲。

重巖:高峻、連綿的山崖。

夕煙:傍晚時的煙靄。

簡析

《圣泉宴》是王勃所做的一首記敘出游歡宴的詩。首聯直接點題,“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寫山路很陡,詩人一路敞著衣襟登山,終于抵達山頂,然后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過的圣泉。三、四句“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意境非常開闊,氣勢雄渾,寫詩人飲著醇厚的美酒,美酒散發著香氣彌漫山間,耳邊的陣陣松濤就是大自然奏出的旋律,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五、六句“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從小地方落筆,重在描寫“垂葉”“落花”的動態之美,逼真細膩。樹葉從枝頭飄然下落,進入水中,水中的倒影也隨著水流忽高忽低。有的落花悄然地沒入土中,可是香氣卻在空氣彌漫開來。尾聯兩句“興洽林塘晚,重巖起夕煙”,詩人的目光又定格到了云霧中的山峰上,迷蒙含蓄,給我們一種歡宴沒有結束之感。

背景

王勃總章二年(669)春天因戲作《檄英王雞文》被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開始蜀中之游。這年秋冬直到第二年春,王勃一直在梓州游覽。總章三年(670)春,詩人少長同游,共寫高情,留下此詩。

名家點評

〔明〕陸時雍:三、四琢矣,然琢而不傷,其氣渾渾。(《唐詩鏡》)

〔清〕王堯衢:此詩字意頗重,以流麗而不覺。(《古唐詩合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云林县| 阿合奇县| 罗城| 财经| 兴山县| 宕昌县| 秀山| 盐山县| 会宁县| 朝阳县| 锡林浩特市| 余庆县| 五指山市| 扶风县| 彭山县| 泌阳县| 奉化市| 额尔古纳市| 昆山市| 苏州市| 南溪县| 尚志市| 石台县| 山东省| 元朗区| 黎川县| 渭源县| 分宜县| 墨竹工卡县| 涞水县| 原阳县| 清涧县| 红桥区| 禹城市| 吉首市| 若羌县| 额尔古纳市| 博兴县| 江阴市| 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