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梨園爭說“大鑼王”

甄光俊

中國戲曲有史以來,在舞臺上從事演出活動時間最長、年壽最高者,大概就屬河北籍前賢王維林了。從他學戲之初算起,到他正式退休之時,連續藝齡長達108年,壽高127歲。他一生經歷了清代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五個皇帝和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幾個歷史時期。

雅號“大鑼王”

王維林原籍直隸(河北)省霸縣,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他幼年家貧,七歲開始學演河北梆子,11歲登臺,在當地有“十一紅”之稱。他19歲那年,因為變聲期敗嗓的緣故,流落天津,在戲班里干點雜活兒,后來場面上(樂隊)缺人,他改學打鑼,由于他刻苦鉆研,能打一手好大鑼,此后百年間一直在京戲班、梆子班、評戲班里以此為業。

王維林不僅精通梆子、京劇的鑼鼓譜,而且演奏技巧出眾,能夠熟練地運用鑼音的明暗、高低、疾緩等種種變化,烘托舞臺上的不同情緒。同是一面大鑼,拿在他的手里,打出來的鑼音味道正,音色美,糅音尺寸合適,總比別人打的受聽。

王維林對大鑼的保養也有一套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打武戲的光鑼,鑼眼地方的銅非常薄,使用起來需格外小心。同樣一面鑼,不會打的,往往一場武戲沒打下來,鑼面已經炸裂。而王維林可以連續使用三年,依然完好無損。早年間劇團常到鄉村去演戲,每到一處,他總是首先選擇放大鑼的地方。他說,冬天外面寒冷,進得屋來,要是把大鑼往熱炕頭上放,大鑼上的寒氣被火一烤,演奏時它就啞巴了,打不出脆音來。必須先選個溫度合適的地方,讓它慢慢地緩,沒緩過勁兒來不能使用。他常說:“你憑這個家伙吃飯,不伺候好它,它就跟你犯脾氣!”

1903年,王維林跟一個梆子班在營口玉和順戲園子里打大鑼。一天,琴師蕭九堂、戴二、趙福祥三個人想檢驗一下王維林手腕子的功夫。他們跟王維林打賭,一起打京戲《戰宛城》,三面堂鼓盯一面大鑼,誰要盯不住就算輸,請客“圓桌面”。打堂鼓三個人可以輪換喘喘氣、喝口水,有歇息手腕子的機會;可打大鑼就王維林一個人,沒有喘氣的機會。別看他們三個人比王維林年輕許多,王維林不怕他們,說:“打可是打,陰陽槌不行,落了調也不行。”他的具體要求是,打鼓的,兩只鼓槌必須打的分量一樣重,一個輕一個重就算輸。打大鑼的,用勁也要保持一致,如果越打手勁越輕,音量越小,那就算打大鑼的輸。蕭九堂、戴二、趙福祥三人一聽這好哇,心想,你60多歲的王維林算輸定了。王維林讓徒弟康錫壽拿過一個茶碗來,說:“我把這茶碗放在胳肢窩里打大鑼,還不帶出汗的,要是累出了汗,也算輸給你們?!边@三個打堂鼓的更高興啦,趕忙說:“就這么著,誰也不許反悔?!?/p>

京劇《戰宛城》可非同一般,它是八個靠將、十六個虎牌輪番開打,鑼鼓一刻也不停。開演之后,王維林一邊打鑼一邊吆喊:“干哪……”打過半場戲之后,那三位打堂鼓的,胳膊粗了,臉紅了,手腕子也木了,滿臉流汗,兩只手不分瓣,直勁叫喊:“不行啦,不行啦!快接一把!”王維林得意地鼓勵他們:“你們再挺一會兒!”等演完《戰宛城》,王維林笑瞇瞇地問他們三個人:“怎么樣?看看我這腦門上有汗沒有?”蕭九堂三人連連賠不是說:“我們輸了,我們輸了?!?/p>

從此,王維林得了個“大鑼王”的雅號。他以非凡的敲鑼技能,贏得人們敬重。早年間,關內外的戲曲界提到王維林的名諱假如有人不知的話,說起“大鑼王”則幾乎無人不曉。

鰥夫不孤獨

1926年,王維林在哈爾濱參加筱桂花為主演的評劇警世戲社三班,在場面上打大鑼。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秋,筱桂花應“百代公司”總部邀請,去日本灌制唱片,王維林隨同前去。他們由沈陽到大連,然后由大連乘船去日本,在大阪地下室灌制了《孟姜女》《空谷蘭》《昭君出塞》《蘇三起解》《馬振華哀史》《人頭告狀》《火燒紅蓮寺》《貧女淚》《六月雪》《丑開店》《太平年》《老媽開嗙》12張唱片,錄音里的大鑼都是王維林所敲。

出身貧寒的王維林,前半生在“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戲生涯中飽經滄桑,備嘗憂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才過上安定的日子。雖然當時他已是百歲有余的老人,身體卻異常強健。又由于他鑼藝精、名聲大,沈陽的升平戲院特意聘請他擔任樂隊里的鑼師。優越的社會制度,煥發了老人的青春,不管排練、演出多么繁忙,他從不接受領導和梨園界晚生后輩們的特殊照顧。他還像年輕時候一樣,不僅本職工作完成出色,而且還把長期積累的演奏經驗主動傳授給劇團里的后學們。

王維林高齡高壽卻不服老的精神,感染著劇團里的男女老少,大家像對待自己的長輩那樣關照這位孑然一身的長者。每逢年節,這家接他去喝酒、聚餐,那家帶上干鮮果品來噓寒問暖,這位獨處多年的鰥夫,自己感覺并不比那些兒孫繞膝的老人寂寞、孤獨。

兩次見到毛主席

1952年,王維林110歲生日那天,遼寧省和沈陽市的負責同志到王維林的家里祝壽?!按箬屚酢卑俑薪患?,他想起在舊社會的一幕幕辛酸往事,再看看眼前首長們那親切的音容笑貌,再也抑制不住感情的閘門,兩行熱淚順著臉頰淌落下來。他說:“人們常說新舊社會兩重天,這可千真萬確,我就是個明證?!笔组L們問他有什么困難和要求,王維林像孩子似的靦腆起來,羞答答地說出藏在心底的一樁夙愿——他希望見到毛主席。他表示,真有那么一天的話,就是死,也無所遺憾了。

王維林做夢也沒有想到,此后不久,他的心愿真的變成了現實。有一天,中共中央辦公廳給他寫來一封信,轉達了毛澤東主席對他的關懷。195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又派人把他接到首都北京。一個晴朗的早晨,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了這位奇特的戲曲藝人。毛主席攙扶他坐在沙發上,親切地對他說:“你那么大年歲了,不要再打鑼了,送你進養老院怎么樣?”王維林答:“我身體健康,工作和生活沒問題,國家節省點錢用在修鐵路上吧?!泵飨犕晷α?,順手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照片,在上面簽上“毛澤東”三個字,送給“大鑼王”留作紀念。

1960年夏天,第三次全國文代會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里有一位年壽最高的老人,非常引人注目,他就是時年118歲的王維林。7月23日,毛澤東主席接見與會的全體代表時,一眼看到了人群中的這位老人。毛主席緊緊握住他的雙手,不停地搖晃著,祝他健康長壽。

“大鑼王”無疾而終

百歲老藝人“大鑼王”見到了領袖毛主席,一時間在松遼城鄉傳為佳話。他所在的劇團每到一處演出,許多群眾從遠道趕去,就為了看這位見到過毛主席的百歲老人打鑼。“大鑼王”心里甜滋滋的,他常常從舞臺上蹦下跳上,走起路來格外帶勁,打起鑼來更顯精神。

1957年,“大鑼王”經過組織的再三勸說,同意離開舞臺生涯。退休后,他的生活由國家負責安排。

王維林歷來生活儉樸,經常穿著青布褲褂,白袖口挽著,顯得文質彬彬。他15歲時娶過妻子,第二年妻子病故,此后再也沒有結過婚。他一生不嗜煙酒,更不近女色。他從不喝茶水,每天都是一碗白開水,加糖溜溜(糖精粒)。他除了刻苦鉆研打鑼藝術外,唯一的愛好就是練習氣功,直到他退休后,仍然時時手攥兩個核桃大小的鐵球,來回轉動。他經常跟年輕人一起舉杠鈴、手劈磚。他手上特別有勁,小青年和他掰腕子大都輸給他。人們向他請教養生之道,他說:“吃飯不吃飽,睡前先洗腳?!边@也是他的健身格言。

1962年,耳不聾、眼不花的王維林,胡須和頭發竟然由白變黑,人們說他真的返老還童了。王大鑼說:“舊社會東跑西顛到處流浪,有時睡大廟,蠅子往臉上爬,可現在政府照顧我,派來專人(范素珍)侍候我,月月還給我開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要穿什么就穿什么,真比有兒有女還享福呢!”

1968年,這位藝齡108年的戲曲藝人無疾而終,享年127歲。五六十年前在天津專區火花評劇團擔任主演的王素秋,系王維林的本家孫女。她早年在戲班學戲的時候,曾得到大爺爺的關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荃湾区| 德化县| 长海县| 武穴市| 安图县| 乌什县| 深泽县| 梅河口市| 宁津县| 木里| 梅河口市| 石城县| 萨迦县| 敦煌市| 天全县| 儋州市| 茂名市| 永泰县| 延庆县| 平凉市| 浪卡子县| 新泰市| 新建县| 微山县| 辽阳市| 芷江| 宜良县| 金湖县| 哈巴河县| 邛崃市| 桐城市| 布尔津县| 上蔡县| 连山| 宁国市| 两当县| 华亭县| 砀山县| 驻马店市| 芒康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