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孫秀才
冬月過去,臘月來到。
村里人開始弄一些東西去城里去賣了,這臘月之間的物價上漲,正是賣農作物的事后,尤其是蘿卜的話,這個在秋天只能買三文錢一斤的,在冬天能買到六文,甚至能夠賣到八文錢。
賣了這些東西,就要開始置辦年貨,主要是買對聯還有門神,這兩樣價格雖然不低,但是農村人就信這個,若是不買這些,來年就會運起不好,他們想到的就是花錢買平安。
除了這必須的兩樣,有些人會買鹽和肉,這一年到頭,還是要犒勞自己一下。至于其他,農家倒是沒有什么必要買的,小農社會講究是自給自足,這些村民若非遇到荒年,一輩子不去城里都沒有問題。
他沒有置辦什么東西,自己孤家寡人,過年和其他日子沒有什么區別,這團圓飯要一家人吃才開心,他獨自一人也沒有什么好說的了。
村里也不會邀請他,平時請他吃飯可以,但是這大年飯,這邊習俗是絕不允許有人外人參與的,就算是同族的人,要請吃飯也是臘月和正月的時間。
在臘月初五的時候,村里開始熏臘肉,在地球上,在十月份或者九月份就開始熏臘肉了,不過這里還是太窮,除了臘月的時候,大家很少賣肉,至于養豬的,多是將豬給買了,宋人有一句詩說的好: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這豬肉的情況也可以這么說,吃的起豬肉的人反而是那些不養豬的人。
這農村熏肉一般有兩種情況,有一種就是直接掛在灶上面熏,這是窮人的熏肉方法,當然熏出來也不好吃,只不過這樣可以長久保存,他記得以前自己家就是如此,他小時候嘴實在饞了,就跑到灶上面,悄悄的用菜刀割一片下來,然后跑到外面五人的地方,用樹枝串起,然后點燃竹葉,來烤熟了吃。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松枝熏,地球那邊是用磚頭搭建一個密封的空間,這邊就是用濕木頭(干木不行,容易燒起來)搭個架子,然后用四張竹席,竹席都要泡過水,然搭在上面。
接下來就是把肉掛起來,這個還有講究,不能掛的太低了,否則會把肉里的烤出來,要掛的高些。然后要有人看著,不能有明火。這肉里的油很容易滴帶松枝上面,產生明火,這明火不捂住,會把肉給烤焦。
一般來說,就是小孩子在那里看著,他們沒事,又不用時時看著,隔一會去看火燃起來沒有就是了。
徐五兒也在熏臘肉,除了肉之外,他還弄了兩截香腸,按照他說法,去年自己妻子他們去賺熟,過得苦兮兮的,自己這個當丈夫的實在過意不去,這兩截香腸是補償他們。
他問了一下香腸的價格,這兩截香腸徐五兒用了四百錢,也算是舍得了。
他倒是沒有這些忙的,準備到處走走,散散心。
才準備出門的時候,里長走了過來,笑著說:“大牛,人已經找到了,走走,去城里看一下。”
里長也不用問他忙不忙,這個時候,村里沒有哪個忙的,除了那些要去砍柴賣柴火的。
兩人到了城里,到了城西南的一處的民宅。
那民宅的貧窮程度可以和他家一拼了,這個房子只有一間,承當了堂屋,臥室,書房,廚房的作用。
屋子的右邊放著一張床,上面倒是干凈,就是一張泛黃的席子,還有那洗的發白的被套。
屋子左邊倒是密密麻麻的堆著十幾本書,在屋子最里面,有一個灶。
這是一個小灶,和地球的燒煤的那個灶差不多,不過這邊沒有蜂窩煤,只能燒柴,這柴還不能一根放進去,要用刀砍成一小段小段才行。
灶上面放著滿是煤灰的一口小鍋,鍋里可以可見一些剩下的稀飯,這稀飯也是水多米少的,不過不起鄉下吃玉米面粉的,這粥還算不錯了。
快速打量了一下這個房間,他可以知道這個書生過得實在落魄,自己這個農民也比他有錢。
那人坐在床沿上看書,聽到動靜,連忙站起身來,對著里長行禮說:“不知梅大爺原來,有失遠迎,還請見諒,還請見諒。”
里長笑著說:“你這酸秀才,我們這些種莊稼的,可沒有這么多講究。這位現在是我們村的里長,叫李大牛。來,大牛,這位是孫秀才。”
“小生孫夔,草字一足,見過里長大人。”
“孫秀才你說笑了,我這一個鄉里的人,哪是什么大人。”李大牛連忙阻止他行禮。
孫秀才看著他們,對著他們說:“小的有點事,先失陪一下,還請李里長,梅大爺見諒。”
他們連說沒事,孫秀才轉身離開沒多一會兒,就抬著兩根板凳,放在屋子中間對著他們說:“鄙舍寒漏,還請見諒,”
雙方再次行禮之后才坐下,里長先開口說:“孫秀才,關于坐館的事情,你考慮的如何了?”
“小生承蒙先生看中,自是不勝欣喜,只恐小生學識淺薄,誤了村中賢俊。”
聽到孫秀才這話,里長看可看李大牛,李大牛望著書說:“我是否能看下閣下習作呢?”
“文筆淺陋,義理不通,恐污貴眼。”
孫秀才口上雖然這么說,但還是將自己的過往習作遞了上去。
他看著幾篇八股文,心中有一些詫異,這孫秀才的文不錯,除了破題弱了一點,也免足八股文清、雅、正、潔私四字要求。
要不是這邊的八股文不是靠這四字來斷定,要不就是他運起太差,沒有遇到賢明的閱卷官。
從文章里面還是可以看出這秀才不止在經學上有點水平,在史學上也不差。
“好字,好字,這字寫的真漂亮,寫這么漂亮的字,學問也一定不差。”
聽到他這話,里長也連聲稱贊,孫秀才哭笑不得說:“多謝兩位夸贊,小生實在受之有愧。”
接下他再三邀請,孫秀才也就同意了,最后以年金十兩銀子,日用二十錢來的價格談攏了。
這個價格是里長說的,在簽訂書契的時候,里長還刻意的詢問孫秀才這個錢是不是太低了,要不再加一點。
厚道的孫秀才連說不用,不用,這個束脩已經讓他很滿足,他甚至還不想收日用。
李大牛在一旁好說歹說,他最后才沒有讓這個進一步降低。
既然事情已經談攏了,里長拿出十兩銀子,然后本來商定是初五的時候開學,他見徐秀才這里實在太寒酸了,以熟悉環境為理由,讓孫秀才現在就去村里。
孫秀才和李大牛一樣,都是孤家寡人,在哪里過年都是一樣,將板凳還給相鄰之后,將書和鋪蓋收拾好,然后把剩下的粥分給他們吃了,將碗和剩下的食物也弄好,這才離開這里。
他幫忙扛著剩下的食物,還背著那一床輩子,里長提著碗,孫秀才拿著自己的書。
看著他到了村里還是輕松的模樣,孫秀才有一些羨慕的說:“里長,你的身體真是好,我就算背著這一床杯子,走兩三里路都氣喘吁吁了。”
他將東西放好,笑著說:“莊稼人就只有這種憨兒力,比不上你們讀書的,那個我曾經那個書生不是說勞心者制人嗎?”
孫秀才微微一笑,沒有在多說什么。
將東西放好之后,里長夸獎說:“不錯,不錯,大牛,你的手藝可真不是不錯,你這個又能種地,又能做木工,可惜就是沒有進過學,讀過書,否則能夠中舉,當一個大大的青天,為我們這些老百姓出氣。”
他連說不敢,不敢,然后將話題轉移到孫秀才身上,說他才是有才,日后一定高中,到那時候千萬別忘了他們了。
孫秀才也謙虛了一番,倒是很好奇的看著里面的桌椅說:“這些都是里長大人弄的嗎?里長大人倒真是心靈手巧,小生曾在書中聽聞,這農家多奇人異士,如今見到里長大人,才知道古人誠我不欺。”
“這些不算,大牛叔叔的還弄了好多好玩的,比如說打肘,跳馬……”
徐五兒的二兒子突然出現在門口說著,他看到這情況,走了過去,摸著他的頭說:“小東西,快去看你家的火,別燃起來了,要不你爹回來要收拾你,到時候可是香腸沒有吃到,先吃到干筍子炒瘦肉了。
那個小孩聽到這話,連忙跑去看火了去了。
“這些娃兒很聽大牛的,先生你要是管不住的話,就和大牛說,大牛會辦法管好他們的。”
里長說完,看了看天色就告辭。
孫秀才再次對著他行禮說:“里長,以后就勞煩你多多照顧了。”
“先生,不用這么客氣,不用這么客氣,應該是勞煩你才是。你叫我大牛就可以了,叫我里長,總是覺得別扭。”
孫秀才準備說什么的時候,他說了一聲失陪,然后回到自己的家里,拿來一些柴火。
到了廚房,他才發現一個問題,他們沒有鍋。
他原本想著是秀才家里會有鍋,于是沒有去弄,在縣里的時候也沒有想起這個。如今天色不早了,要去縣里買鍋也來不及了。
“這個,先生,今天晚上就在我家吃吧,算是我為你的到來接風洗塵,接風洗塵。”
孫秀才本想拒絕,但是現在沒有鍋,自己空有米也沒有辦法,他只能說一聲叨擾了。
在這益安府的民間,是忌諱借灶的,灶無形之中是一家最重要的東西,借了之后,這家里的東西就會慢慢被那人全部帶走,包括財運這些,所以孫秀才也沒有說用自己的食物,在他家弄一頓飯吃。
孫秀才在房間擺弄自己的書籍,而他回到自己家,開始弄晚飯。
這到了年關了,米也不緊張了,他再次弄了悶鍋菜飯,然后下了一碗雞蛋面,撒了一點鹽,到了年關,自己就算用鹽招待也沒有什么人會懷疑。
他的廚藝經過這五年的練習,精進了不少。
孫秀才在吃飯時候,不斷的夸獎好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