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旱
- 大虞宦游記
- 臣本書生
- 3226字
- 2020-11-11 21:55:53
第十四章大旱
春天,布谷鳥無力的鳴叫,百花也嬌懶的綻放著。
菜市場法臺上,道士滿頭大汗在法臺上踏罡步斗,催符念咒。
民眾看著他這個樣子,眼中充滿了期待。
也不知道這個幺爺爺是不是烏鴉嘴,第二年開春之后,除了春至下了幾滴雨,其他時候就是艷陽高照,萬里無云。
來勸農的縣太爺看著龜裂的田地,一時間也無法了。
接下里就是設壇求雨,連續請了十多個道士都沒有用。
這春天一過,錯過了下種的時候,在下雨就沒有用了。
這場大旱不止他們陵水縣一處受災,而是武涼府,賢賀府,益安府,祥云府四府遭災。
朝廷也讓天師國師設法求雨,甚至皇帝親自齋戒,求雨下來。
看著干旱的田地,他心中也是焦急萬分,這地是種不了,現在只能挽救田了,他頂著大太陽,去溪邊一桶桶跳水到田里,這時候也顧不上炎熱了,不種田,守成從哪里來,人不可能就這么等死。
來這里四年,他的心已經活了過來,若是以前的他肯定是隨他去了,現在他不會這么消極,如今他要搏一搏,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這么難么簡單的認命。
他想到了一句歌詞;“莫說癡與夢,天不許我行半步。用我哀與怒,也要奮力試比高?!?
天氣再炎熱,他也不在乎,一擔一擔的挑著水。
這個時候,秧田的好處就出現了,他們現在只用先給秧田保住水就可以了。
這需要上的水就不是很多,在小溪打不起水之后,然后攔截小溪,從堰塘放水下來。
清明的時候,下了幾滴雨水,這讓大家不由歡呼起來,但是從清明之后,就再次干旱起來。
要開始栽秧了,堰塘的水很明顯不夠了,大家只能去找其他水源。
縣里也將運糧用的雞公車拿出來,他們到了西溪河中去取水,不過這一條不算寬大的河,也不足以支持縣里這么多人來取水。
三天之后,因為取水發生了糾紛就有十多期,大家眼中只顧自己能夠取得水去做水田栽種,哪里還有謙讓之心。
這一次,又有人因為取水而發生了口角之爭,他心中十分厭煩,罕見的大聲呵斥說:“諸位鄉親父老,如今大家都命懸一線,還不想著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反而在這里內斗起來,這算什么?難道打一架就可以解決問題嗎?這點水就能救你們的命嗎?大家鬧有啥子用,不如想辦法,爭取度過這場旱災,老天爺不給飯吃,難道就真的不吃飯了嗎?”
大家看著他,有些嘴動了一下,沒有說什么,有一些直接無視了。
見他們這個樣子,他只能無奈輕嘆一聲,人微言輕,再有道理也沒有人會理你。
他也不管這些人,和村里的人打水上車,然后推到村子里。
在路上一個人詢問說:“大牛,這個情況你要辦法沒有?”
他一時沒有回答,他有辦法,不過這個辦法十分不現實,就是打降雨彈。
除此之外,他也沒有辦法,若是早點知道,他會建議在村里空地修建水庫,提前積蓄水源。
他們回到鄉里,將水倒在田里,這時候里長前來找他們了。
“朝廷已經傳令了,允許去他鄉賺熟,你們若是想要外出的,已經可以外出了。
大家看了看對方,沒有回答。
賺熟兩個字說出來不難,但是要真的行動起來,那十分苦難了。
這意味著背井離鄉,到人生不熟地方撞天緣,運起好的話,有財主還可以當雇農活下來,若是運氣不好,就要餓死在道路上。
待在這里,官府會放義倉的糧食賑災,但是義倉的糧食能吃多久,這干旱又要旱多久,大家心中也沒有把握。朝廷既然說允許去賺熟,就意味著朝廷已經默認他們自生自滅了。
夏天還沒有到來,眾人已經覺得炎熱不堪了,在一天運水回來之后,梅瞎子一家離開了這里,梅瞎子的妹妹遠嫁在南直隸府,他準備去妹妹家賺熟。他也詢問過里長,南直隸府那邊風調雨順,沒有受災。
梅大興兄弟離開的時候,有些不舍的李大牛。
看著兄弟兩人不舍的目光,他摸著兩人的頭,對他們親密的笑了笑。
梅家離開之后,這個院子就空蕩很多,就剩下了徐五兒和他了。
徐五兒在外地也有親戚,不過他家有一個老的,走不脫,無論如何都要將老的照顧好才是。
他的婆娘和兒子倒是跟著娘家去賺熟了,曾經有人取笑過他,他只是故作開懷的說:“跑了就算了,我家還少擺一雙筷子,這年頭,找個女的還不簡單?”
在和里長閑聊的時候,他得知了,這一次就陵水縣,就有五六萬去賺熟,這益安府大概有數十萬流民了。
這些流民會帶來多大的隱患,朝廷上下是心知肚明,若是處置不當,他們就要面對數十萬叛軍。
這也是皇帝仁厚的一面,若是將這些人困在原地,等到義倉沒有糧食,自己家中沒有余糧之后,那這些人只能等死了。
派糧賑災也不是長久之策,國庫空了之后,造成的后果更加嚴重,雖然現在只有四府受災,誰知道災情會不會擴大。
雖然不知道朝廷現在的糧食儲備是多少,不過就憑借上次征討祥云府要益安府負擔糧食來看,這糧食儲備應該不多。
他晚上閑的無事,打聽了一下,這大虞朝從武宗之后,年年征討,多出用兵。
看來朝廷那邊是指望不上了,現在唯一能夠指望的就是自己。
因為賺熟的人去了,西溪河的河水倒是勉強夠用了,大家也不在爭奪,大家推著雞公車,一天要來回就數百公里,大家都只種了一畝田,現在貪心也無用,只能保證這一畝田的水夠用就謝天謝地了。
穿著草鞋,赤著上身,汗水如同雨水一樣落下,嘴上喊著嘿著的號子,用力推著雞公車。
陽光將他本來就有一些黝黑皮膚灑成了古銅色,他全身鼓起的肌肉顯示這一種陽剛之美。
四年的農民生活讓他變得堅毅,他不怕苦不怕累,他唯一的念頭就是活下。
車上的水到田邊,他站在田里,將這些曬的有些熱的水送頭上澆下,這樣就算沖涼了。
他看著田里的水不少了,于是到了一旁的竹林里面躺著。
竹蔭下倒也是涼快,有個小孩子也在那里休息,他手中拿著一個麻布袋子,里面裝著蟬蛻。
這是一種藥,縣里的醫生在收,一兩蟬蛻百錢左右,如今農忙時候,大人不會去專門找,而只有小孩子愿意去弄,若是與運起好,這個夏天還是能賺到兩三百文錢。那個小孩看著他,嘆氣說:“大牛,你很累嗎?”
他點點頭,他運了四趟水了,現在手腳都腫痛,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
“那算了,我還準備讓你教我吹葉子呢?”小孩有一點失望的看著他,他微微一笑,讓小孩子將葉子摘來,然后撕了一個口子,熟練的吹響這個葉子。
孩子聽著他的吹奏的葉子,臉上全是羨慕的樣子。他教導這小孩,先怎么吹響這東西。
兩人一個教一個學,渡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在陽光不在那么毒辣的時候,小孩有些失望的說:“本來我們現在應該坐在學堂里面的?!?
聽到這話,他心中有一些刺痛了。是呀,若是沒有這一場旱災,這群人應該在學校里面讀書識字。
他想到了小學伙伴,那時候他們班只有三十人學生,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就只有十二個人去了,其他人都是中途輟學,要不去打工,要不去務農。
讀書沒有錯,他一直這樣認為,在他們那里,讀書就和吃肉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他還記得他們那時候的桌子,三個人用一個長桌,里面是空的,只有一根橫梁,為了放書,他們必須要去找來麻線,在里面繞著橫梁一圈的弄出一個網來放書。想到這個,他思考著,若是旱災結束的話,自己也要為這些孩子弄這種桌子,單獨板凳座椅,那還是太難了。
心中計劃了一番,然后再次推著自己的車子,準備在去弄點水來。
幸運的是入冬之前,終于下了一場暴雨,這一場暴雨連續下了三天。
在開始下雨之前,眾人站在雨中,歡喜雀躍。
大家拿出一切可以裝水的器具,將雨水收集。
接下來的冬天服役,就是開挖堰塘,弄一個水庫。
這是一個大工程,服役的人全都要服滿是三個月才行。
因為免賦和口糧由縣里出,大家倒是沒有拒絕。
來這里一共有三千多人,白天熱鬧非凡,號子聲不覺于耳。
除了挖坑之外,還要修建水道,將水流引到西溪河才行。
他拿著鋤頭挖著泥巴,旁邊用簸箕將泥土孕運出去,裝進在麻袋里面。
這些可以用來鞏固堤壩,或者放在出水口,阻止水流放出。
大家晚飯就只有稀粥,喝完之后,就睡在野外,在他們中間燒著木柴來取暖。至于帳篷,是不可能給他們的。
在這里服役的多是精壯的漢子,睡著倒也是不怎么冷,只要不下雪,下雨就好說。
第二天起來,將席子一卷,丟在一旁,用木柴的火熱點稀飯。
暖和的稀飯進入到肚子,整個人再次充滿了干凈,繼續挖土。
在四九那一天,天空下雪了,縣令這才允許他們回家。
他回到自己家中,發現和在外面沒有多大區別,自己的泥墻很久沒有修了,到處都是裂縫,寒風就從裂縫里面賺了進來,夏天倒是涼快,這冬天就有一些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