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鳥理財100問
- 洪佳彪
- 1032字
- 2020-11-25 15:30:53
上市既然有這么多好處,為何華為堅持不上市?
在廣大人民心中,除了樓市,股市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話題。
比如說今天哪位股東套現跑路了,明天哪家公司造假致使股價暴跌。在媒體的渲染下,很多不明就里的理財小白會覺得,企業上市的目的只有一個:圈錢。
那么,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上市到底意味著什么。
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指的是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簡單來說,上市就是企業出讓所有權來獲得資金的行為,也就是經濟學上統稱的直接融資行為。
在上市過程中,企業是怎么募集資金的呢?
企業申請上市,經過審查、輔導等環節,經證監會上市審批通過后,由投資者開始認購企業股票。
申購成功的投資者持有企業發行的新股,而認購資金也統統到了企業設立在交易所的融資賬戶上。說白了,企業通過上市獲得資金,并將資金用于企業自身的發展。
我們必須清楚一點,上市后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決定權還是在企業管理者手上,而不是在股東,也不是在股民,更不是在普通企業員工手里。
企業上市成功后,投資人投資該企業的股票的存股協議正式生效,企業發行的股票也正式在公開二級市場交易。
在上市成功后的某一個時間點(也可能是即時),投行會根據律所的規定,將此前路演或者說是招股募集階段已鎖定的資金交割給企業。
一旦資金交割完成,無論股價怎么變動,企業都不會與股市資金直接發生往來。當然也有特例,比如說定向增發等二次融資行為。
企業上市后,股民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錢都是流向賣出股票的股民或者減持的股東手里。而我們所說的圈錢,更多指的是股東的個人行為。比如說挪用企業資金,或者減持自己持有的股票以套現等。
上市的核心是獲得資金,一個企業如果缺少資金,那它就很有可能選擇上市。反之,如果企業不缺資金,那它就不一定會上市。
上一節我們說過,不上市的公司也很多,比如華為。
為什么不上市?各方面原因很多,但核心就是華為不缺錢。而且在華為看來,上市付出的代價并不小,比如說失去隱秘性、管理人員變動的靈活性受限、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等。
雖然華為采取的是虛擬股權,但是只要上市,就會存在股權之爭的風險。一個企業越優秀,完成資本化后就越容易被炒家盯上,員工就越容易在投機賺快錢的誘惑下,失去此前艱苦創業時期的狼性。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優秀企業死在了股權之爭,比如健力寶、國美等。
在2014年前后,任正非曾對媒體記者說過:“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