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固定工資好,還是自由一點好?
大家身邊肯定不乏這樣的現象:工作穩定的人抱怨自己每個月只能拿固定工資,日子沒有奔頭;自由職業者又苦于工作不分晝夜,且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不安穩。
那么,普通人在穩定工作和自由職業之間,究竟該如何抉擇?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工作的收入模式各有什么利弊。
穩定工作,也就意味著給別人打工,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每個月工資自動到賬。對于自己能掙多少錢、有多少時間是有很明確的認知的,也能在這種認知下較為有序地安排生活。
但打工沒多少話語權,還得看老板臉色行事。如果工作做得不好或能力不突出,會有被扣工資、丟工作的風險。再往深一步講,打工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個人的想象力、創造力等。而且每天打卡上班的人想必都很羨慕那些自由職業者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每一天吧。
而自由職業呢,則是完全自己對自己負責,時間上是較為自由的,收入也沒有天花板,月收入可能達到好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并且他們通常更能在熱愛的領域里無限挖掘自己的潛能,生命充滿了更多可能。
但對于他們來說,確實也面臨著盈虧不穩定、饑一頓飽一頓等風險。雖然時間上自由了,但很多自由職業者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往往多于穩定工作者,陪伴家人的時間就更少了。
仔細想想,其實這兩種職業選擇就是兩種價值觀的選擇,也可以說是兩種風險偏好的選擇。
前者選擇安逸但不自由,他們愿意犧牲自由和更多的可能性來謀求生活的穩定,是風險保守型的人傾向選擇的。而后者選擇奮斗而不安于現狀,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無法滿足他們對于人生的追求,他們更想通過奮斗博取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是風險進取型的人較喜歡的方式。
坦白講,兩種方式并無好壞之分,主要取決于個人的風險偏好及對人生的定位。那么到底選擇哪一種?先想明白自己是哪種風險偏好的人吧。
對于選擇穩定工作的人,我的建議是:在拿固定工資的同時尋找渠道和資源,提高稅后收入,為自己的生活加一重保障。
對于選擇自由職業的人,我的建議是: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能風雨兼程,但同時要對風雨背后隱藏的風險保持應有的敬畏!
當然,不管是穩定工作還是自由職業,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塑造好個人品牌,才是立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