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也許是錯的·動物與植物
- 徐牧心 李敏
- 792字
- 2020-12-04 17:36:54
猿因為是靈長類才特別聰慧的嗎?
猿是在生物進化關系中與人類最為接近的動物,它的許多行為舉止都明顯地高于一般動物的智力水平。猿為什么比一般動物聰慧呢?最早的也是最簡單的解釋認為,猿與人類同屬分類學上的靈長類,它們的進化水平與人類相近,因此大腦就比一般動物發達,所以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有人對黑猩猩的腦容量做過測定,發現它的腦重占體重的0.7%,僅次于人的2.1%和海豚的1.7%。雖然不能把腦重作為判斷聰慧的唯一標準,但至少可以看出相對腦重與聰慧之間確實存在著聯系。

根據達爾文的觀點,“智力也是一種適應”,用它可以解釋猿為什么能記住食物放在什么地方,還能使用工具獲取這些食物。比如,黑猩猩能將一根草莖插入小洞的縫隙內,把白蟻或螞蟻等取出來食用。有人做過試驗,發現黑猩猩能利用箱子或竹竿等物,獲取雙手夠不到的懸在頭頂上的香蕉。雖然猿使用工具并不是普遍現象,但它可以說明猿經過大量訓練后,能夠成為最精明的動物。
由于猿的腦子比較發達,所以能夠表現出種種智力行為。但是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的布羅克教授的研究,哺乳動物的腦容量除了與身體大小成正比外,還會受到生態環境的影響。具體地說,生活在樹上的動物要比生活在地面上的動物相對腦容量大,吃果實的動物要比吃其他食物的動物相對腦容量大。所以說,猿的腦子發達,智商較高,除了先天遺傳的原因外,還與后天的生長環境及生活習性有著重要關系,這就是人們常常說的“腦越用越靈”。

還有專家認為,猿的聰慧來自這類動物高度的社交能力。在對猿的社交能力進行了仔細研究和試驗后,科學家們發現,猿類動物在錯綜復雜的猿社會里磨煉出了一整套既協調又斗爭的處世本領,幾乎具有和人一樣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策略。比如,有些猿既能先發制人,又能采用詐騙術來戰勝對手。
關于猿的社交智慧的理論還只是一種假說,也有人提出了“雙重因學說”,即猿的聰慧是由先天條件和后天勤學共同決定的,但這仍然無法得到翔實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