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也許是錯的·大地與海洋
- 徐牧心 李敏
- 1004字
- 2020-12-04 17:37:16
地殼為什么會運動呢?
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在距今2000萬年至800萬年前曾經是一片海洋,喜馬拉雅山就是在這片海洋中凸升出來的,直到今天,它還處在不斷上升之中。
這種巨大的變化是怎么來的呢?科學家們認為,這是地殼不斷運動所造成的。地殼運動的許多證據人們都容易看到,比如山上許多巖層變得彎彎曲曲和發生斷裂錯動、火山激烈噴發、強烈的地震等,這些都說明地殼是不穩定的,一直處在運動狀態之中。
那么,地殼為什么會運動呢?最初人們是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來說明這一現象。有人認為地球冷時就會收縮,變熱時就會膨脹。還有人認為地球時冷時熱,所以時縮時脹。這種收縮或膨脹的作用,就導致了地殼的運動。
現在已經沒有人相信這種解釋了,科學家們轉而從地球的結構入手來尋找地殼運動的原因。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個圈層,它全是由固體的各種巖石組成的,平均厚度大約是20千米;緊挨著地殼下面的地幔的上層部分也是固體的巖石。這兩部分合起來,在地質學上叫作“巖石圈”,大約有100千米厚;再往下去可能達到幾百千米甚至更深處的地幔物質,不像巖石圈那樣堅硬,地質學上把這一部分稱為“軟流圈”。科學家們推測這里是具有可塑性的、可以慢慢移動的物質,地殼就漂浮在它上面。
現今最流行的說法是,軟流圈的物質運動帶動了地殼發生運動。由于軟流圈中各部分物質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不同,這些物質經常不斷地進行調整,那些溫度高、密度小的部分就會發生膨脹,向上流動;溫度低、密度大的部分就會收縮,向下流動。這兩部分就形成了熱力學重力的對流。當這種對流運動向上到達軟流圈上部,接近巖石圈時,就會沿著水平方向運動,同時對巖石圈施加影響。形象地說,地殼就像一塊木板放在流動的水(實際是流動的熔巖)上,水一流動,木板就會跟著動。

也有的科學家認為,地殼運動是由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引起的。這個道理就像人們乘坐公共汽車時,司機突然開車或剎車,由于慣性的作用,乘客就會后仰或前俯。地球高速自轉時,各種力的大小、方向都會隨之變化,所有這些力都在對地殼施加影響。而地殼各層的物質成分及其他性質都存在著差異,層與層之間還會發生摩擦,這就使得地殼的各部分受到擠壓、拖曳、旋扭等種種作用,出現多種形式的運動,如拉張使地面出現裂谷,擠壓使巖層出現褶皺等,這些運動還有可能引起火山爆發和地震。

以上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未能圓滿地解釋地殼究竟是怎樣運動的,它為什么會運動這樣一些問題。這些還有待于科學家們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