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息化年鑒2019—2020
- 《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
- 4328字
- 2020-11-21 19:28:04
部委篇
教育信息化發展概況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教育系統深入實施“奮進之筆”、攻堅克難、狠抓落實的重要一年。教育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各項工作取得可喜進展。
【教育信息化統籌部署】
切實發揮統籌作用,服務網信重大戰略部署。教育部組織召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教育部網信領導小組成員調整方案,審議并發布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在云南省昆明市組織召開了2019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部署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貴州省黔西南州組織召開全國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應用現場經驗交流會,出版《民族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在北京舉辦了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通過了成果文件《北京共識》;發布了《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2018)》;繼續推進IPv6規模部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組織41個核心節點高校基本完成CERNET2主干網的IPv6升級改造。
【數字資源服務普及行動】
一是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已開通教師空間1339萬個、學生空間630萬個、家長空間589萬個、學校空間40萬個;積極推進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目前已接入上線各級平臺150個,其中,省級平臺25個,市級平臺52個,區縣級平臺72個;成立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聯盟,更新完善了《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技術規范》。國家體系面向全社會廣泛開展優質資源匯聚,已匯聚290家單位共457個教學應用,已與61家單位的111個應用完成技術對接。二是深入開展2019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參與教師超過228萬人,曬課314萬堂,遴選部級優課10005堂。三是推進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91個資源庫新申報項目、11個升級改進項目立項,20個資源庫建設項目、7個升級改進項目通過驗收。將“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精品課”納入“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動”進行整體組織和推進,18個省份的43所職業院校提交了514件作品參加評選。四是2019年4月在北京舉辦中國慕課大會。在校生和社會學習者等慕課學習人數達3.1億人次。西部高校應用慕課開展線上教育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10000余門,受訓教師5.9萬余人次,高校獲得在線課程學分的人數突破8200萬人。認定發布第二批296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共享服務平臺”實驗空間上線2069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人工智能專業教學資源庫共享服務平臺”于2019年12月30日開始試運行。五是國家開放大學建設一站式遠程開放教育平臺,新入庫課程1360門、媒體素材資源4671條,新開發五分鐘課程3265門,面向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255門課程共享7974門次,媒體資源共享9.5萬條次。2019年上線網絡學習課程338門,課程總量達4800余門。大力推進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充分應用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教育,全國21個省份的300余所高校參與該行動,受益農民工人數超過100萬人次。六是推動易班網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全國深度共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已覆蓋2527所高校;中國大學生在線覆蓋2197所高校,注冊會員總數近620萬人;易班網覆蓋1329所高校,注冊學生達1421萬人。加大高校網絡文化研究評價中心建設力度,建立網絡文化成果評價認證體系;實施“高校網絡教育名師培育支持計劃”,培育網絡育人工作骨干隊伍。舉辦第四屆“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舉辦“中國夢——行動有我:2019年全國中小學校本德育課程和教育案例評選展播活動”。七是完成“中華經典資源庫”五期建設項目,舉辦“一帶一路”送經典(泉州站)活動。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第三批“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錄制5冊統編語文教材課文;“語言扶貧”App上線《普通話1000句》微課程,豐富普通話學習資源供給;中國語言資源采錄展示平臺入庫120多種語言和全國各地方言的原始文本、音視頻數據約1073萬條;網絡孔子學院平臺學員總數達到168.8萬人。
【網絡學習空間覆蓋行動】
推動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指南》,全國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超過1億個,應用不斷普及和深化。啟動2019年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遴選空間應用優秀區域40個、優秀學校198所,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了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交流展示優秀案例和經驗成果。繼續開展中小學校長和骨干教師“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遴選確定了基地學校26所,舉辦了27期培訓班,共培訓校長2000人、骨干教師4000人。
【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
開展面向“三區三州”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活動。扎實推進“網絡扶智工程”,在云南楚雄、新疆阿克蘇、河北威縣、西藏拉薩和甘肅甘南舉辦了5期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班,培訓676人;在四川涼山、西藏拉薩和甘肅臨夏舉辦了3期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培訓班,培訓329人。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創新培訓平臺項目對口“三區三州”開展校長、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培訓,培訓2000余人。向新疆阿克蘇、西藏拉薩、云南楚雄、甘肅甘南等地捐贈了教育信息化設備、數字資源及安全服務等,總價值達1.5億元。
【教育治理能力優化行動】
一是完善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統一用戶服務平臺,實現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間的人員數據共享,以及與其他單位的數據共享。二是印發《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方案》《教育部電子政務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試行)》《教育部電子政務項目經費管理辦法(試行)》,推進教育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支持8個行政許可事項、11個辦理事項、7個查詢事項的辦理。三是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匯總并報送23個監管事項,報送監管行為和監管對象數據35萬條。四是印發《教育行業密碼應用與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教育行業密碼應用試點示范前期準備工作;為部分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部本級用戶配發了CA證書,為全國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平臺、教育經費管理信息系統地方各級管理員發放了證書,指導廣東、甘肅為重要業務信息系統各級管理員發放證書,累計發放證書3萬余份。五是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8個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加強對教育App的規范管理。印發《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管理辦法》和《高等院校管理服務類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專項治理行動方案》,規范第三方校園App的引入和自主開發校園App的建設。六是開展國家教育考試綜合管理平臺建設試點工作,推動14個試點省市有序開展平臺建設。落實“進一步深化高考改革攻堅行動”,完成國家題庫2.0立項和開發。
【百區千校萬課引領行動】
在新疆南疆地區啟動“教研共同體協同提升試點項目”,將喀什地區的疏勒縣、阿克蘇地區的沙雅縣和庫車縣、和田地區的于田縣4個縣級區域作為試點項目縣,共完成了150節/次同步課和同步教研活動,在90個縣和200多個名師團隊中選出47個項目試點縣和29個全國名師共同體。繼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示范培育推廣計劃”,持續推進典型經驗的宣傳與推廣,《中小學數字化教學》雜志專欄刊登典型區域和學校的文章20篇,完成了2018年度入圍區域和學校的實地考察及巡回指導工作。
【數字校園規范建設行動】
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進一步支持學校寬帶接入和提速降費。目前,全國98.4%的中小學(含教學點)實現網絡接入,90.1%的中小學已擁有多媒體教室,數量達到374萬間,其中70.2%的中小學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在四川省雷波縣、甘肅省舟曲縣開展寬帶衛星聯校試點項目,進行跨區域教學和教研工作。持續推進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項目,召開“2018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交流會”,第二批119所實驗校通過項目評審,第三批114所實驗校通過中期審核。
【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行動】
啟動“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遴選確定北京東城區、山西運城、上海閔行區、湖北武漢、湖南長沙、廣東廣州、成都武侯、雄安新區8個入圍區域,以及江蘇蘇州、山東青島2個培育區域,并在雄安新區召開了項目啟動會。指導寧夏“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和湖南教育信息化2.0試點省建設;支持舉辦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培訓,成立了“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工作指導專家組,支持寧夏10所中小學開展“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探索。完成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驗收工作,實施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
【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
啟動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舉辦第二十屆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舉辦第六屆(2019)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論壇,開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活動。2019年共舉辦了9期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班,培訓1125人。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設計,開展對2萬名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測評。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將人工智能基礎知識納入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
【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保障】
一是新增4所高校入選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編寫《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發布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等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加快網絡安全學科專業設置,已開設的與網絡安全直接相關的本科專業包括網絡空間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對抗技術、保密技術、網絡安全與執法5個專業,全國布點233個;實施網絡安全領域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在10余家網絡安全領域知名企業設置新工科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等類型項目400余個。二是組織教育系統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校園日”活動,累計開展各類主題教育宣傳活動10萬余場。指導中國大學生在線開展“全國大學生網絡安全知識競賽”,全國近2055所高校的100萬名師生參賽。三是會同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管理辦法(試行)》,部署基地建設工作。四是落實黨委(黨組)網絡安全責任制考核評價工作,整合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工作管理平臺,有效支撐考核評價工作。加強教育系統網站安全監測與預警通報,2019年度通報并處置安全威脅1萬多起,完成“兩會”、高考、國慶70周年等重要時期安全應急保障和服務工作;順利完成國家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的網絡安全攻防演習;2019年度處置網絡安全事件14起,相關事件均發現及時、處置得當,有效維護了教育系統的網絡安全;組織開展教育系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推薦12個網絡和信息系統作為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配合公安機關開展網絡安全執法檢查相關工作,組織完成遠程技術檢測和現場檢查;組織教育系統網絡安全研討班,培訓教育系統管理和技術人員3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