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雨夜受命
- 天下第一怪吏
- 張軍
- 3395字
- 2020-11-23 16:18:21
李衛其人
李衛原是雍正的潛邸家奴,并非是正經的科舉進士出身,卻有一套特殊的治世治國的本領。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給皇上寫折子滿紙錯字別字的官吏,與朝堂上諸多一本正經的官吏明顯就不是一路人。他是一品朝臣,卻略帶邪氣,滿口白話渾話;他是清官能吏,卻圓滑乖張,常出損招怪招。他愛出沒于戲園賭場、市井街巷,卻是個出淤泥而不染、視百姓如子的好官;他表面上吊兒郎當,一副混混兒氣質,骨子里卻是疾惡如仇、重情重義的漢子。
這樣的一名官吏,只要他往貪官污吏堆里一扎,就像一條狗魚沖進了草魚堆里,準會鬧個沸反盈天、人仰馬翻,少不了要在大清的歷史上留下許多亦莊亦諧、既悲又樂的官場喜劇故事。
乾隆元年,九月初。
一場秋雨淅淅瀝瀝地下了兩天兩夜了,雨夜中那燭火下的水花閃著昏黃的光,到處都彌漫著一股潮濕之氣,遠遠近近都是“沙沙”的雨聲。二更天的時候,一頂二人抬的小轎,冒雨向紫禁城西華門而去。
轎里坐著的人正是老臣李衛。剛入更的時候李衛接到旨意,命他立刻到紫禁城養心殿見駕。
這個時候皇上召見自己,一定是有大事。李衛坐在轎中,一路尋思著,卻怎么也猜不出到底是什么事情。
李衛隨著宣旨太監一路進了紫禁城,來到養心殿,進到東暖閣,卻見乾隆面色嚴峻,有些生氣的樣子。李衛跪在地上道:“老臣李衛,叩見皇上。”
乾隆看了看李衛,并未像往常一樣讓他站起來,自己卻從大炕上站了起來,來回走了好幾圈。正當李衛心中惶恐之時,乾隆開口說:“把折子給他看看。”
太監王廉躬身答應一聲,手捧一封折子遞給李衛。李衛趕緊接過折子,打開一看,是有人彈劾直隸巡撫李柱器貪贓枉法。有關李柱器,李衛也多少了解一些,此人一向廉潔奉公,多年來一直擔任要職。不過這道奏折所寫內容顯然與李柱器平時的形象不符,難道這其中有什么貓膩嗎?
李衛還在思考要如何回話,只聽乾隆說:“王廉,你來給他宣旨。”
王廉南面而立,手持詔書念道:“李衛為官二十一年,做事尚精心,不避嫌怨,實乃公正純臣,可托大事。著為直隸總督一職,立即上任,莫負朕心。”
李衛萬萬沒想到,乾隆雨夜召他來此,竟是為了給自己升官。忽蒙圣恩,當為幸事,但他卻更加吃不透乾隆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李衛叩頭謝了恩。
乾隆道:“你起來吧。”
李衛站了起來,腦袋里一團糨糊,不知道乾隆跟自己在玩什么花樣,又不知道怎樣開口問,只好一聲不吭,等著乾隆發話。
乾隆看了看李衛的樣子,不由得笑了笑,道:“朕自登基以來,屢出國策以使吏清官廉,下面的官吏雖不敢明著抵制,卻要暗暗想出別的花樣。所謂上有國策,下有對策。朕登基伊始,尚摸不著頭緒,所以還要依靠你這個老臣啊。這次給你個肥差,不是讓你去撈銀子,是讓你幫朕查一查,這奏折上之事究竟是真是假?”
李衛這才明白,乾隆是把自己這根大梁削成了一根楔子,想要徹底清理吏治。想到此處,李衛不由得心中一陣激動,說道:“皇上,您的意思老臣明白了。您放心,臣一定不負皇上重托!”
乾隆笑道:“你做地方官久了,自然知道下頭的弊病。直隸那邊的吏治,你可了解?”
李衛想了想,道:“稟皇上,直隸是天子腳下,富庶之地,當地經商之人較多,煙花之地也較多,市井繁華自然也就消息發達。如果我們能把控消息來源,想必可以事半功倍。”
雖是入了秋,但還有“秋老虎”使得直隸保定的天氣仍是熱得很。知了一聲一聲地嘶叫著,滾滾的熱氣在翻騰。
巡撫衙門的大堂上,雖是開著窗,但二十多名官吏聚在一起,還是氣悶得很,讓人透不過氣來。不過,迫于巡撫李柱器的傳喚,所有官吏都不得不耐著熱,坐得端端正正,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坐在上位的李柱器果然是穿得極寒酸,一身灰色袍子上打著好幾個補丁,補子也不知道是穿了多少年,上面錦雞的顏色黯淡無光,頭上一頂老式的帽子,腳下一雙破了幾個洞的靴子,整個人看上去十分滑稽。再看下面坐著的這些三四品以下的官吏,一個個都穿得破衣爛衫,補丁摞著補丁,針腳咬著針腳,衣服上頭的顏色也深淺不一,不知是從哪幾件破衣上扯下來的布頭。如果不是在巡撫衙門的大堂上,乍見了還以為是叫花子開會呢。
只聽李柱器說道:“孔夫子有句話,叫作‘節用而愛人’。什么叫‘節用’,就是為人在世,不可浪費。孔夫子又說‘禮,與其奢也,寧儉’,可見這‘儉樸’二字,最是人生之美德。沒有德行的人,是斷斷不肯儉樸的。”
眾官吏聽了一齊點頭稱是,連聲夸贊中丞大人說得透徹。
李柱器接著又道:“你們想想,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只講究穿得闊、吃得闊,于政事上毫不講究,試問他這些錢是從哪里來的呢?無非是敲詐盤剝百姓而來。所以這種人,同強盜一樣存心不良!”
眾官吏又是連聲說“對對對、是是是”。其中有一個會說話的四品道員,趁機說道:“大人明鑒,卑職今日得聞中丞大人如此通天之言,方才悟此為官之道。幸甚,幸甚!”
李柱器點點頭,算是接受了這番奉承,然后指一指自己頭上的帽子,道:“你們看兄弟頭上這頂帽子。自從做官以來,頂戴從金頂子一直換到紅頂子。但這頂帽子,卻足足戴了三十多年。”
眾官吏連忙嘖嘖稱贊:“大人真是清明廉潔,潔身自好啊。”
李柱器聽了眾人的吹捧更加得意,又道:“所以說,吏治之壞,是由于操守不廉;操守不廉,是由于奢侈無度。如果天下所有官吏都能同我一樣廉潔奉公,吏治就會一派清明,百姓也會生活富足,大清將會永世昌盛!”
說罷,李柱器便端起桌上的茶,品了起來。
眾人一見李柱器的樣子,便知可以走了,紛紛端茶起身,嘴里仍忘不了再捧李柱器幾句。有的說:“聽大人一席話,下官如坐春風,茅塞頓開。”有的說:“大人就是李青天,李清官啊。大人之清,乃本省百姓之福啊。”
李柱器在一片頌揚之聲中,送走了眾人,這才走到后堂。早有下人遞上了濕毛巾,李柱器拿起擦了擦汗,道:“三老爺呢?”
下人回道:“方才接了京城里來的線報,正在簽押房里看著呢。”
下人所說的三老爺是李柱器的親弟弟,名叫李不柱,是個舉人出身,后來連試不第,便做了大哥的師爺。此人雖然沒有中進士,但對朝堂卻是極為熟絡。李柱器幾乎所有的事都要與李不柱商量。而李不柱每出一計,必有奇功,所以極受李柱器信任。
李柱器聽說李不柱在簽押房,因為離得不遠,便不再叫下人去喚,自己一路走到簽押房。
李柱器進了屋子,只見一個又瘦又小的中年人,長面豆眼,一身青緞袍,套著黑考綢團花大褂,因天熱沒有穿馬褂,一手拿一張汗巾擦汗,一手拿著一封信在看。此人正是李柱器的三弟李不柱。
李不柱聽到有人進屋,扭頭一看是李柱器,他手拿邸報朝李柱器說道:“李衛放了直隸總督,就要來了。這是京城老二剛送來的線報。”
李柱器在李不柱的對面坐下,接過信看了看,道:“我雖未與李衛共過事,但聽說此人是一個刺頭,不好打交道。”
李不柱咬了咬牙,道:“看來是來者不善。”
李柱器見李不柱這副樣子,不禁問道:“不就是個李衛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他做什么?”
“您沒發現嗎?李衛就像個救火的水龍會,皇上要辦誰就把他派到誰身邊。”
“你的意思是……”
“皇上好像要動咱們了。”
李柱器吃了一驚,站起來走了幾步,回頭冷笑了一聲,道:“任他有妙計千條,我有一定之規。咱還做面子上的大清官,康熙、雍正兩朝都下來了,查我李柱器的人也有不少,哪個不是灰溜溜的無功而返。就憑李衛那兩下子,想跟咱們斗,他還差點兒!”
“李衛雖然未與咱們交過手,但被他斬于馬下的人可都不是好惹的。前有當年太子的親信徐祖蔭、圣祖爺的寵臣高士奇、揚州一幫子鹽商和那鐵板一塊的閩浙官吏;后有兩江總督福桐、江蘇巡撫閔靖元,還有殺人不眨眼的年羹堯。這些人哪個不聰明?哪個是善碴子?不都成了李衛的手下敗將。所以我勸您還是小心為妙。”
李柱器想了想,道:“那你說怎么辦?”
李不柱沉吟一會兒,說:“眼下還沒有摸清李衛的路子,不能輕易出招。依小弟之見,眼下先辦好兩件事。”
“你說。”
“第一件事,沿途布下眼線,只要李衛進了直隸省,就要派人跟緊了他,絕不能讓他微服私訪。萬一讓他尋到點兒蛛絲馬跡就完了。”
“好,這件事我馬上就派人去辦。第二件事呢?”
“等李衛來了,我們要先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先在直隸眾官吏面前丟個臉面,殺殺他的銳氣。斗敗的蛐蛐不開牙,只要他在直隸展不開手腳,處處受制,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就得自請回京。到時候,直隸還是咱們的天下。”
李柱器皺了皺眉,說:“這下馬威怕是不好下吧。雖說總督與巡撫分管不同事務,誰也管不了誰,但他畢竟是正二品大員啊!”
“大哥,這些日子你暫代直隸總督一職,李衛來了肯定要與你交接事務,到時候你就……”
李柱器聽罷,舒了一口氣,道:“好,就依三弟之計。”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