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謝林——自由與克制的關系
- 像成功學家一樣做事
- 和力
- 992字
- 2020-11-26 09:57:27
弗里德里?!ねぜs瑟夫·馮·謝林,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一生的思想發展過程通常被分為早期和晚期兩個主要階段。在早期,他通過批判封建專制制度,表達了實現資產階級法治的要求;他將康德與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轉變為客觀唯心主義,把他們的主觀辯證法推廣到外部世界,為后來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建立創造了條件。他認為,人所向往的自由和必須要做到的克制在本質上是矛盾的,想要同時做到真的很難,如果想要兩者兼顧,一定要建立在有一定年齡或者有一定人生閱歷的基礎上。這種哲學思想至今仍被理論界所推崇。
曾經有人問他:“謝林先生,您既然如此崇尚自由,那為什么又要說自由是要克制的呢?克制的自由還叫自由嗎?”
謝林淡淡一笑,說:“環顧世界,在自由與克制這兩種抽象事物之中,克制通常更被人尊重。當然,像對待其他事物一樣,你絕不可能從抽象的概念中得出最后結論,因為就這兩者而言,唯有克制能代表高等動物的特征。而自由是相對的,想要完全自由,不受任何約束,這不是高等動物的特征。所以自由與克制的關系,極其微妙,能做到克制的自由是有境界的自由,不受限制的自由是隨意的、散漫的?!?
成功之道
任何人一偉人也罷,圣人也罷,都不可能徹底做到隨心所欲、自由自在。雖然有很多人向往海闊天空一般的自由,但真正實行起來,遠非如此。從廣義上來講,隨心所欲的自由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東西,它不過是低級動物的一種屬性而已。
克制,對于高級動物人而言,雖說在某種程度上也很難,但自由畢竟不是束人手足的鎖鏈,而是護身的鎧甲,是智慧的體現。請記住,克制的重雯性,和勞動的重要性一樣,值得人崇敬中國有句古話:人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類的發展,是克制的結果,而不是自由的結果。不僅是人類,低級動物也是如此。朝蜾比蜜蜂自由得多,看起來也更美,可人們卻更贊賞蜜蜂,因為它為人類貢獻更多。
凡可顯示高級動物的特性而又能改造低級動物本性的大都有賴于克制。人體的各部位沒有自由,但整體卻和諧相反,如果各部位都可以自由活動,則勢導致整體的混亂。
隨心所欲的自由有時就像隨處飄蕩的風,會使人感到陣陣涼爽,可是當風變大,乃至最后成為腿風時,就會讓人感到恐懼,因為此時的自由已經不是“自由”了,而是“自由的”不自由。所以,自由也是相對的,很多事,人都必須壓抑或克制,當然,克制也是相對的。所以人生路上,舍棄小自由,追求大目標,正確對待自由與克制,人生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