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人幸運地獲得了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但那并不是顆完美的珍珠——珍珠上面有個小斑點。他想將珍珠上的斑點剔除,于是就狠下心來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是斑點卻還在,他接著又削去了第二層,原以為可以把斑點削掉了,可斑點依舊頑固地留在上面,于是他就不斷地削掉一層又一層……最后那個斑點沒有了,而珍珠也不復存在了。
現今,有很多人,生活較為順利,無生計之憂與養家糊口之慮,卻仍在喊“活得累”,他們的“累”除了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際關系的復雜外,主觀上主要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有道是欲壑難填。但凡說“活得累”者,都與欲望過奢有關。有些人比下有余,卻總想著比上不足,于是便生出許多不滿足:官不夠大,錢不夠多。他們沒有將這些“不滿足”轉化為積極上進、參與競爭的動力,而是怨天尤人。因此,他們肯定不可能心想事成,他們只能嘆息“活得累”了。實際上,財富、地位等并不一定能給人帶來幸福,幸福之門能否打開,要看是否拿對了“鑰匙”。
從前,有個非常有錢卻很吝嗇的人,他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掙錢,但是如果讓他為別人花一點兒小錢,他都會非常不高興。大家都叫他吝嗇鬼。而這個吝嗇鬼每天都在發愁明天能否賺到大錢、子孫將來是否守得住他的財產。為此,他每天吃不香睡不著。
一天,城里來了一個修道的圣人。很快百姓傳說這個圣人可以滿足任何人的任何愿望。吝嗇鬼一聽,高興壞了,心想一生中的最大愿望——得到幸福,就要實現了。他立即來到圣人住的地方,把自己的愿望告訴了圣人。圣人說:“你的愿望一定能夠實現,不過有一個條件。”吝嗇鬼聽了嚇了一大跳,懷疑圣人是想叫他施舍財物,可他又想,自己的最大愿望就要實現了,聽聽他提什么要求吧!于是吝嗇鬼問道:“什么條件?圣人啊,請說吧,我一定會照辦的。”圣人說:“你家旁邊住著一戶人家,這戶人家家中只有母女倆。明天你去給她們送一點兒糧食。”吝嗇鬼心想,這比起他要實現的最大愿望,簡直算不上什么,于是,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當吝嗇鬼拿著一小袋糧食來到那戶人家的時候,母女倆正快快樂樂地忙著干活。吝嗇鬼對母女倆說:“請收下這點兒糧食吧,這樣你們就有吃的了。”那位母親說:“謝謝你,今天我們有糧食吃,我們不要,你拿回去吧!”吝嗇鬼說:“過了今天,還有明天,你們留著明天吃吧!”那位母親卻坦然地說:“我們從不為明天的事情發愁,天無絕人之路,老天爺不會讓我們餓死的!”說完又埋頭干活去了。
聽了這話,吝嗇鬼先是驚愕,接著恍然覺悟。他感到無地自容,趕快離開這戶窮人家,來到圣人那里,非常恭謹地行禮,說:“圣人啊,感謝您滿足了我的最大愿望,是您給了我幸福的‘鑰匙’,你讓我明白,不知足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是永遠不會找到幸福的。”
吝嗇鬼一直在尋找幸福,他以為幸福的“鑰匙”在圣人手中,沒想到這把“鑰匙”竟在窮鄰居那里。他從窮鄰居的言談中悟到了幸福的真諦——珍惜所擁有的,不去奢求那些遙不可及的或者本不屬于你的東西。
世界上沒有什么人和什么事可以達到“完美”的境地。所以,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干好每件事就可以了。
有位畫家,發誓要完成一幅曠世之作。于是,他把自己關在畫室里,與世隔絕。幾年之后,他的畫作也沒有問世。后來,這位畫家不幸去世了。人們清理他的畫室時,發現了一個被巨大的幄布遮住的畫架,人們猜測那可能就是畫家的完美之作了。揭開后,人們發現,那只不過是一張涂滿各種顏料卻沒有任何圖案的“畫”。
原來,畫家一直以為畫應該不斷修改才能趨于完美。于是他不斷否定自己,在畫布上涂涂改改,直至耗盡一生精力。
要求完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過度追求完美則是一件糟糕的事。完美主義者在做事的時候總是力求不存缺憾,哪怕是無關緊要的細節也不肯放過。這種人到頭來只能被失望擊中,因為完美是不存在的,而缺憾也有缺憾的美。
有個年輕人,很想把已經走過的人生之路重新再走一遍。他寫了封信給上帝,希望這個要求能夠得到滿足。上帝同意讓他在尋找伴侶一事上試試。到了適婚年齡,年輕人碰到了一位如仙女般漂亮的姑娘,姑娘也傾心于他。于是,他們很快結成夫妻。不久,年輕人發覺妻子雖然漂亮,可兩人的心靈卻無法溝通,他把這第一次婚姻作為草稿抹掉了。
年輕人第二次婚姻的對象,不僅漂亮,而且能干、聰明。可結婚后,他發現這個女人脾氣很壞。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種折磨,他祈求上帝再給他一次機會。上帝點頭應允了。
年輕人的第三位妻子簡直堪稱完美。婚后兩人情投意合,過著幸福的生活。不料半年后,嬌妻患上重病,臥床不起,一張病態的臉很快失去了年輕和漂亮的光彩。從道義上講,年輕人應和她廝守終生,但從生活角度上看,他無疑是相當不幸的。人生只有一次,無比珍貴,他試著問上帝能否再給他一次機會。上帝面有慍色,但最后還是同意了。
經歷了這幾次折騰,年輕人變得成熟了,交際也老練了,最后終于選到了一位年輕、漂亮、能干、溫順、健康的“天使”女郎。不想,“天使”卻看不上他。
年輕人萬分苦惱在人生路上踟躕,忽見前方豎起一個路標,上面寫道:“完美是種理想,十次修改也不會沒有遺憾!”
許多人都感嘆自己命運不好,但其實是自己的生活態度出現了問題。就像登山,剛登上一小段,發現另一座山美麗壯觀,于是匆匆跑下來開始登那座“美麗壯觀”的山;剛登上一小段,又發現另一座更美麗壯觀的山……如此下去,跑來跑去,跑了幾十年仍在山腳下徘徊,這能怪誰呢?
人要在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后踏踏實實地順著設定的路走下去,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更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走。而應該明白,魚兒不會因為羨慕鳥兒就能飛上天空,小草不會因為羨慕大樹就能長高,一個人更不能因為羨慕別人的成就就忘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確實有許多的不完美,但我們可以選擇走出“不完美”的心態,而不要在“不完美”里哀嘆。我們只有承認軟弱,才可能變得堅強;只有面對人生的不完美,才能創造盡量完美的人生。
心靈絮語
完美主義者在做事的時候總是力求不存缺憾,哪怕是無關緊要的細節也不肯放過。實際上這種人到頭來只能被失望所擊中,因為完美是不存在的,完美只是相對而言。
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常憂。人要是不知足,就永遠不可能獲得幸福;而懂得了知足,幸福也就會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