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青少年,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兩代人的庇護下,似乎從來沒為錢發過愁。很多孩子的消費一浪高過一浪,從穿著到生活用品再到學習用具,孩子需要的東西之高令人咋舌,而孩子的“眼光”之高也更出人意料。
而大多數家長省吃儉用,盡其心力為孩子打造舒適的環境,縱容孩子在攀比的道路上前行,其實,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沒有什么好處的,讓孩子從小生活在蜜罐中,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是不可能將來成為棟梁之才的,所以,家長應該想想這樣一個問題:現在,你真的應該讓孩子不用為錢發愁嗎?你的財富觀是什么呢?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里,孩子在沒工作前大多是不能接觸錢的。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到了成年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每月工資是多少,才自己管錢、花錢的。但是,社會在發展,現今進入了商品社會,青少年應懂得如何正確的對待金錢,包括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從小養成理財的意識。
金錢到底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各種不同的回答,從某種意義上表現了家長本身對金錢的看法。
“金錢是美好的東西,是一種可以用來幫助世上窮人的工具……”一個父親總是這樣忠告自己的兒子。
“金錢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不平等,是萬惡之源,是使人墮落的陷阱,是不可多得的、骯臟的壞東西……”另一個父親時常告訴自己的兒子。
那么,家長應該教給孩子什么樣的財富觀呢?
現代經濟社會是高度市場化、全球一體化的,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無時無刻不與金錢在打交道,孩子直面金錢的機會不在少數。也許你認為他現在還小,不需要讓他為金錢發愁,但我們不能不教會他為金錢思考,因為財商也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培養的越早,對一個人的一生越有益處。你是想讓現在的孩子將來的頂梁柱做日進斗金的“月光族”呢,還是想讓他成長為一個有“錢商”、會管理金錢運用金錢為社會做出大貢獻的人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學習猶太人教育孩子理財的智慧,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不做拜金主義的奴仆,懂得財富靠自己雙手創造,及早培養孩子的財商,這樣孩子才能為自己贏得幸福的人生。
金錢不是好東西,也不是一個萬惡的東西,金錢是一個人勞動智慧價值的體現。生活需要奮斗也需要享受,享受的前提是將自己的金錢管理好,讓財富增值,這是享受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之一。但金錢的獲得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靠自身的努力去勞動、積累和創造,而不是靠歪門邪道、不擇手段去獲取。人對待金錢的態度鶯是努力賺錢、認真管錢,好好理財,讓金錢為我們服務,為社會服務,我們不做金錢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