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德國汽車理論(第2版)作者名: 耿彤本章字數: 860字更新時間: 2020-11-28 23:24:02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汽車研發和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汽車保有量也有了成倍的增長。在巨大的社會需求推動下,汽車技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自主品牌汽車產品百花齊放。在我國汽車工業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縱觀國內現狀,仍然是引進多,消化少;生產投入多,研發投入少;外來品牌多,自主品牌少;指導汽車維修的書多,探索汽車理論的書少。這種現象是發展的必然過程。我們應與時俱進,業界應投入更多的財力和人力,大力開展汽車的研發工作,創造出過硬的自主品牌。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國汽車工業的持續發展,穩固確立汽車強國的地位。
為提高我國的汽車技術水平,促進自主品牌發展,在國內尚未建立起系統且獨立的現代汽車理論體系之前,熟悉歐美發達國家的汽車理論與技術經驗是必要的。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別人的經驗,有益于自己的創造。這方面的工作,許多學術前輩和同行都已做出了相當大的成績。
筆者旅德多年,對歐系汽車,特別是德國的汽車理論與技術,有較系統的學習與研究,也做過一些考察和試驗,略有心得,在汽車企業和研究所工作時曾收集了不少相關資料。現把收集到的資料和自己的心得,編撰成書,主要介紹德國的經典汽車理論和完整的道路車輛知識體系,供汽車研發設計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參考。這也算是筆者對國家汽車工業發展盡的一點心力。本套叢書共分四冊:《德國汽車理論》第2版(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及汽車物理)、《汽車動力與驅動系統技術》(動力來源、動力傳遞、驅動鏈計算和設計)、《汽車車身、底盤理論及制造技術》(金屬塑性加工基礎、車身理論和加工工藝、底盤理論)、《商用車和競技車輛技術》(貨車和巴士車輛技術、運動車輛和競賽車輛技術)。
為方便讀者學習應用,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圖文并茂、基本理論與實用技術并舉,盡量避免大量公式的推導和繁縟的論述,注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盡量擴大相關知識面。書中引用了若干文獻和圖表,其出處可查閱本書的參考文獻。
由于本書涉及的專業面廣,篇幅較長,加之筆者水平有限,疏漏和謬誤之處在所難免,誠望讀者、專家批評指正。
耿彤
于德國斯圖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