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冷暖自相知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當自己受到委屈,又無力辯解、反抗的時候,特別想大喝一聲:不陪你玩了,然后甩手走人!這還真有點像《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明明揍扁了妖怪,卻被唐僧念緊箍咒,火大了,就回花果山,重新做齊天大圣。中國古代的不少文人也有點像孫猴子,每每覺得自己的才華不能被人認可,就尋思著跑到山里去,當然,他們當不了美猴王,他們只是想躲起來做個隱士。
上面所說的現象歷朝歷代都有,到了宋朝更厲害一些,因為宋朝是一個文人地位非常高的時代,崇高的社會地位也培養了士大夫的氣節,對于朝廷的態度,向來是“合則留,不合則去”。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言不合就分手!
當然,并不是每個失意的詞人都要跑到山上去種菊花、養仙鶴,他們有的是挽起袖子過上了農夫生活,有的是安心做個閑散的小官,平時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閑下來就在燈下寫幾首自我寬慰的詩詞。他們的態度完全可以用一本雞湯書來形容——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才華橫溢而又性格傲嬌的文人是如何吐槽的吧。辛棄疾一生懷才不遇,到了晚年更感覺壯志難酬,填了不少此類吐槽詞。比如有一次,他和客人談起少年時代的壯志,寫了一首《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chān]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chuò]銀胡?[lù],漢箭朝飛金仆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詞的上闋是辛棄疾年輕時奔殺疆場的壯烈回憶,而到了下闋,只能哀嘆“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這個志在立功報國的戰將居然想將平敵方略換成種樹的科普書。武將因不能殺敵立功而哀嘆,文臣如果不受重用,更會“賭氣”。南宋主戰派文臣張孝祥先后兩次遭貶,某日他重游寒光亭(位于江蘇省溧陽三塔寺內),即興填下一首《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三年前,張孝祥對朝廷尚抱有幻想,而現在他已然成了落單的孤臣,入世與出世,前后心境大不相同,最后只能悠悠地怨一聲:“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張孝祥的湖邊“飛起沙鷗一片”,同時代的南宋詞人楊萬里在《昭君怨》里面也提到一只沙鷗:“偶聽松梢撲鹿,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嘩,恐驚他。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報沙鷗。”此時的楊萬里已經辭官居家,所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飛來的沙鷗“我已乞歸休”。其實,飛翔的沙鷗正是兩位文人向往自由的意象。
上面的詞人是吐露不問世事的心跡,而有些詞人則寫著村居的恬淡生活,以表明自己知足常樂的態度。比如,南宋后期的名臣吳潛在被權相賈似道排擠后填過一首《望江南》:“家山好,負郭有田園。蠶可充衣天賜予,耕能足食地周旋。骨肉盡團圓。旋五福,歲歲樂豐年。自養雞豚烹臘里,新抽韭薺薦春前。活計不須添。”大意是說:我可以養蠶織布、耕地收糧、養雞種菜,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任何事情都沒什么大不了。而另一個南宋詞人黃機的《眼兒媚》則寫得更加妙趣橫生:“莫嗔日日話思歸。歸也卻便宜。東鄰招茗,西鄰喚酒,一笑開眉。人生萬事無緣足,待足是何時。妻能紡績,兒能耕獲,未必寒饑。”意思是說:別嫌我天天念叨著要回家,回家不是挺好嗎?可以和左鄰右舍品茶喝酒扯閑篇。人生要到怎樣才知足呢?老婆會織布,兒子能耕田,能混個溫飽,也就夠了。
要論表達此種豁達心境的詞,最厲害的還是蘇軾。關于他的故事,我們后面還要詳述,這里要說的是蘇軾貶官黃州期間的一首作品。元豐五年(1082)三月的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路上行走,突遇下雨,原本拿著雨具的隨從先走了,大家都被淋成了落湯雞。蘇軾卻不以為然,天放晴后,填了此詞。
定風波
北宋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起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吟嘯,即吟詠;徐行,即慢慢行走。途中遇到下雨,人家一般是撒開兩腿跑路,蘇軾卻顯得不緊不慢,他居然還勸說別人:(老哥們),別聽雨點打到樹葉上的聲音,我們何不繼續吟詩作對,慢慢往前走。要說蘇老夫子的心態就是好,按照一個笑話里的說法,反正前面也在下雨,跑也沒用。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所謂芒鞋就是草鞋。被淋雨了,人們都恨不得坐汽車溜走,但蘇軾表示,我連馬都不需要。按照蘇東坡的說法,我有手里這根竹子做的拐杖和腳上穿的草鞋,走起來比馬還輕快,誰怕誰啊?他的好心態讓人嘆為觀止。但是,如果仔細一琢磨,我們馬上能聽出老先生的另一番味道。顯然,蘇軾已經不是在就雨說雨,他把雨比成了朝廷中的風暴,把淋雨比成了自己現在的處境。但他不想在困境中自怨自艾,而是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現實。
“一蓑煙雨任平生。”蓑,即為蓑衣。一身蓑衣在風雨中前行,正是蘇軾一生的寫照。這是全詞最經典的一句,也是蘇軾面對曲折人生的一個達觀態度:任爾風吹雨打,我卻自得其樂!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被雨水淋濕后,料峭春風吹來,一下子把蘇軾的酒意吹醒了,身子感到微微發冷,而在這微冷之際,他卻看到太陽已經露出山頭,一抹斜陽正照了過來,送來絲絲暖意。我們說,蘇軾無愧為宋詞第一大家,在寫景寫事的平實文字中,能夠不著痕跡地抒情說理。他始終相信,在經歷風雨之后,天空終會放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姑且歸去吧,再回看那些曾經風吹雨打、寒風蕭瑟的地方,哪里還有什么風,哪里還有什么雨,哪里又有什么晴呢?所謂的風、雨、日、晴,正如人生的勝敗得失、興衰榮辱,不過是路上的一個過客而已。
知識鏈接
我們繼續欣賞辛棄疾、陸游這對愛國詞人的作品吧,見識了兩人的慷慨悲壯后,再來聽聽他們的歸隱之心。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南宋 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戀繡衾
南宋 陸游
不惜貂裘換釣蓬,嗟時人、誰識放翁。歸棹借、樵風穩,數聲聞、林外暮鐘。
幽棲莫笑蝸廬小,有云山、煙水萬重。半世向、丹青看,喜如今、身在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