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被關押在牢獄里不是一年兩年,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整整二十七年,世界上很少有比這更絕望的事情了,但曼德拉選擇了活下去,選擇了希望,我們也知道,正因為他堅持了下來,他活的,比絕大多數人都精彩。
絕望不斷擊打著宏志的心,反而使他的內心變得堅定,恐懼不斷的籠罩著宏志的腦海,反而讓他變得更加勇敢。
經歷了三個多月后,他終于從這片陰霾中走了出來,但他與這片陰霾耗時太久了,學習分了心,許多功課落了下去,努力補也補不回來了,此時的他理科成績較為優躍,但文科成績平平常常,甚至還不如其他成績一般的同學。
他也知道,他考上市一中的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不了了,但他仍未放棄。
“宏志,來,吃飯吧,一會兒考語文時好好考。”房東在中考前的一頓午飯上對宏志說。一年了,房東終于說了句能讓宏志接受的話。但當宏志看到房東做的飯時,他驚呆了。
只有一盤菜,不能說是菜,只能說是一盤洋蔥,而宏志最不喜歡吃的便是洋蔥,沒有米飯和主食,有的只是饅頭,就著昨晚留下來的米熬成的大米粥下咽。
最后的幾頓飯,中考的幾頓飯,房東做的如此“不以為意”。
此時宏志心里又是緊張,又是欣喜,又是悲涼。緊張是中考已經來了,就此一搏了,欣喜是這一年受的孤獨、委屈、不公終于要結束了。悲涼是房東最后依然是房東,“小市民”中的“模范代表”,自私、貪婪、無情。
宏志最后以570分的中考成績邁過了人生的第一個坎,與市一中遙遙相望,被市二中錄取,宏志是農村戶口,而另一個有冀城市戶口的同學考取了相同的分數,卻被市一中錄取了。
市二中雖然相對來說落后于市一中,不過在同等類型高中中仍名列第二。市二中位于HX區,在向陽路和崇文街的交叉口附近。宏志拿著錄取通知書,一個人又是背著,又是提著行李,來到了學校,學校的校門口寫著“市二中”三個金黃色的大字,一旁貼著該校獲得的諸多榮譽。
宏志走進校門,他的正左方以及斜前方各有一教學樓,斜前方的教學樓上有一塊又長又寬呈長方形的顯示屏,屏上還顯示著字:XXX同學被BJ航空航天大學錄取,XXX同學被BJ郵電大學錄取,XXX同學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
距離錄取通知書上寫的規定集合時間還有一個小時。“閑著也是閑著。”宏志心想,他決定把行李寄存到門衛那兒,再轉轉這個學校。
進入校門后一直向前走便是操場,操場被一圈鐵絲網圍著,操場門口旁立著一個告示,上寫著《操場管理條例》,基本上“無人問津”。操場跑道是塑膠跑道。兩側各有一足球門柜。
出了操場中,左手邊就是廁所,廁所的外墻漆上了朱紅色的漆。廁所右側有一側門,側門現在是鎖上的。宏志出了操場門后向右手邊走去,又見一個教學樓,上寫著“第四教學樓”幾個字樣,墻外側有一排水龍頭,那應該就是打熱水的地方了。
沿著操場的鐵絲網向前方走就看見食堂了。在食堂門口,就能看見連接第一教學樓和第四教學樓的走廊,走廊與這兩幢教學樓形成了一個不封口的“口”字行空間。
第一教學樓有兩個通往校門口的通道,無論從哪一個通口出去,都能看見教學樓前的噴泉。宏志轉悠了轉悠,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了一個小時,他趕緊去門衛那拿回行李。
“這要是一、四教學樓,那這肯定是二、三教學樓了。”宏志看了看他眼前的這兩幢教學樓,指著右前側的教學樓說。集合的地點是三教3樓高一(七)班。他朝右前側的教學樓走過去看了看,“果然,就是這兒。”
剛進三教,眼前便看見一個偌大的可轉動的地球儀。左右兩側陳列著該校獲得的諸多榮譽,有各種比賽的獎狀、獎牌、證書以及獎杯等,基本上都是一等獎,宏志一一看完后沿樓梯上了3樓,找到了高一(七)班。
教室里的講臺上站著一個女教師,周圍已經坐滿了學生,都拿著錄取通知書,手提著大包小包,他們彼此間也不言語,都不認識。宏志也找了個座兒坐下了。
“同學們啊,歡迎考到我們這個學校,通過自己優異的成績和刻苦的努力。”臺上的女老師說,“我呢,姓劉,之前一直代班主任,已經送走一屆了。我們明天還會分一次班,到時候誰誰誰在哪一班會打印在A4紙上,貼到這幢樓前的展板那兒,同學們要去看看。”
“有可能我會成為在座一些同學的班主任,學校之所以讓大家先在這集合呢,是想讓我們告訴大家住宿的地方在哪兒,當然了走讀的同學就不用注意了。”女老師接著說,“一會兒呢,我告訴大家有關軍訓的注意事項,也沒別的事兒,大家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就來問我。”
沒過多久,女老師便把住宿的地兒和有關軍訓的事詳細地告訴了大家。
散會后,宏志就按照老師所說的找到了宿舍。學校的后面,操場旁,學院路上。
宿舍樓一共有兩幢,學生宿舍在前,教職工宿舍在后,宿舍的外墻上都漆著棕色與白色相間的漆。
也按照老師所說,宏志找到了宿舍樓。“新生們注意了!新生們注意了!”女宿管在樓前扯著嗓子喊,“二樓左邊,三樓四樓都是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在一樓二樓右邊,你們住的宿舍號在柱子上貼著呢,”宿管邊喊邊指著樓前的立柱。
不一會兒宏志就找到了自己所住的房間:204,他沿著樓梯上了二樓,二樓左邊掛上了窗簾,里面就是女生住的地方。他朝右邊走了過去,找到了204宿舍,宿舍較為靠里,水房在最里側,宿舍離水房不遠。”
宿舍是六人間的,面積不到20平方米很擠,上下鋪是,剛進門右手邊有六個儲物柜,左手邊門角里放著掃帚和簸箕,天花板上掛盞白熾燈,燈用的像是有些年頭了,顯得昏黃。從窗戶向外看去,正對面便是教職工宿舍,向右看去,灰色的水泥砌成的公共廁所離教職員工宿舍和學生宿舍都挺近。廁所前方的一排小平房便是浴室了。
第二天重新分班,宏志看了看自己所屬的班級——高一(1)班,便去三教找,最后在四樓找到了,一進教室,他便意外地看見了曾在輔導班一起上過課的李文婧。
“誒,你怎么也在這兒,你也報這個學校?”宏志又驚又喜,連忙問她。“嗯,我在市二中的初中部上的初中,成績還行,就考到這兒了。”李文婧笑了笑,她笑的樣子很甜,很美。“初中部?”宏志不明白,問。“就是市二中下面還有個初中,也叫二中,那個學校基本上快有一半學生考到這兒了。”李文婧仍笑著說。宏志聽完點了點頭。
李文婧和宏志之前雖然從來沒有在同一班級甚至同一學校上過課,但由于在上輔導班的時候都經常坐在第一排聽課,時間長了,也慢慢認識,熟悉了,從一個陌生人轉變為了朋友。
“同學們,大家都到的差不多了吧。”宏志和李文婧正笑著、說著,聽到了站在講臺上一位留馬尾辮的女老師的講話,“那幾位同學,都找個座兒坐下來吧。”老師示意幾個站著的同學坐下。
寫這本書是希望引起你對留守孩子(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的關注。
感謝你的閱讀,覺得不錯的話就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