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宏是肯定不舉手的,他都不懂什么是英語。他對這個女同學既吃驚又佩服。“她肯定英語好,好的不得了。”小宏想,小宏扭頭看了看她。
這個女同學留著一個馬尾辮,辮子搭在后背上,有一張圓圓的臉龐,兩只不大不小的黑眼珠仿佛是鑲上去的,鼻子看起來也“楚楚動人”,細小的嘴巴,美中不足的是,臉上生了些雀斑,雀斑難聽,不如說是美人痣,細嫩的脖頸托著彎彎的下巴。
“嗨,這位同學請起立,你叫什么呢。”崔老師內心略有些小激動,微笑地問她。“我叫滿鈺。”滿鈺回答完了,露出了潔白的牙齒。崔老師一聽“滿鈺”,“是不是滿族人呢?”崔老師想著,又問了問滿鈺,滿鈺一聽很吃驚,“是的,我是滿族人。”
崔老師任命完課便開始上課了。
在包村上學時,老師只有粉筆作為教學工具,而粉筆也只有白色的,教室里只有黑板,沒有講臺。而育人小學什么都有,又長又寬的黑板,寬闊的講臺,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教室兩側有暖氣管,天花板上有中央大空調,兩側的窗戶上方還有風扇來“輔助”“制冷”。
崔老師并沒有急于講課,而是讓同學們打開課本詞匯表那幾頁,自己則翻開了那個令同學們好奇的盒子,從里面取出了幾張卡片,卡片一面附有單詞,單詞寫在橫線格上,另一面則是單詞的中文含義所對應的圖畫。
“同學們,漢語是由字、詞、句、段、篇來組成的,而字則是基礎中的基礎,英語也是這樣,字母構成單詞,單詞構成詞組,接著就有了句子、段落等,我拿的這些卡片上是單詞,一會兒我放磁帶,它讀啥,同學們就跟著讀啥,今后我會以這種方式教給大家讀英語。”崔老師說,“這節,我先給大家講講26個英文字母。”
說是講講,也只是很簡單,因為BJ市的小學從一年級就開始教授英語了,之所以要先講講基本字母,是讓不會的學會,會的記牢。
“A”崔老師講,“大家跟著念”。“A”同學們齊聲說,這樣反復了幾遍,同學們都對26個英文字母有了印象。“同學們,有誰知道怎么背26個字母背的快嗎?”崔老師問,在座的各位都搖了搖頭。“那好,我來教給大家。”“ABCDEFG,HIJKLMN……。”崔老師讀這26個字母很有韻律,跟著念了幾遍。
這節英語課沒有做其他事情,只是選了下課代表和教會了同學們26個英文字母,這一節課在“ABCDEFG……”中結束了。
上午的最后一節課是音樂,小宏對音樂也很好奇,說到音樂,他在腦海中想起了《踏浪》這首歌,他也只知道這首歌。
鈴響,進來一位穿著短裙短褲的女老師,這便是顧老師,顧老師面貌倒沒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倒是眼睛,晶瑩晶瑩的,還反光呢。
顧老師與同學們打完招呼,做了做自我介紹。之后說:“同學們,我們不在教室上音樂課,去音樂教室上,音樂教室在咱這幢樓的四樓,現在大家排好隊跟我去吧。”
也怪也不怪,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按照高低個兒站成了一隊。“來,來,同學們,咱們占兩排,男生一隊,女生一隊。”顧老師指揮著。無論站幾隊、站幾排,小宏都是在排頭。“同學們,咱們上樓梯,過樓道的時候不要說話,別的班的同學還在上課呢,要輕點兒聲。”于是,同學們靜悄悄地到了音樂教室。
顧老師打開門。對著門的是三排石臺階,臺階就可以坐。左右各有一扇窗戶。四周的墻上有各種各樣的彩繪,畫的有黃太陽,黑蘑菇靠右側墻面有一鋼琴,而左側墻面有一壁櫥,里面放著各式各樣的樂器,什么“薩克斯、小號、圓號、口風琴、口琴”等等。小宏發呆地看著這些金黃色的鐵制樂器。
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美大概泛指一切審美,美與藝術相關,學校特別有一間專為學生學習音樂的教室,可見對音樂學習的重視,而從大的方面講,也可見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從這樣的環境中熏陶出來的學生大多是各方面健全的。而素質教育的“對立面”應試教育,只看分數,確實公平,但會漸漸暴露出其缺陷。
顧老師讓同學們依次坐好,自己走到鋼琴那兒,“同學們,我先教教大家彈吧。”于是彈了起來,琴聲音調越來越高,在最后一個調那兒停了下來。
這節音樂課顧老師只講了講基礎,彈奏了幾個簡單的曲子便結束了。
放學回家了,小宏看見在校門口兩側站著六個值周生,左三個,右三個,個個身上披著條幅,上面寫著“值周生”三個金黃色的字。
小宏出校門一眼就看見了宏建業,宏建業正一腳撐著電動車,兩手握把,等著小宏出來。小宏立刻跑了過去,坐上后座,便回家了。
宏建業租房子的那個院子中也有許多帶著孩子來京務工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年齡也不大,小至7歲,大一點的也就13、13歲,年齡再小些的,大部分都托管給爺爺奶奶了,年齡再大些的,又因為戶籍原因回到老家上中學去了。
院中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們便湊群到處亂玩。各種各樣的玩,有玩卡片的,有彈玻璃球的,年齡小些,也有玩跳房子的。最受歡迎的,莫過于玩卡片了。卡片有多種玩法,和菜有多種做法一樣。可以克、可以抽、可以拍,只要能玩的花樣都能用上。
玩卡片玩累了,孩子們便沿著河邊轉,年齡小些的孩子由12、13歲的年齡大點的大孩子帶著,去河邊打水漂。
小宏剛來到這個新環境里,周圍全是陌生的小孩,他一個也不認識,一放學就回到屋里看動畫片。
看著看著,小宏肚子難受,有些憋不住了,撒腿就往樓下的廁所跑去,“咯噔噔噔”跑下了樓梯。
廁所的門是木制的,木頭門經過風吹雨淋后破了幾個小洞,小洞又被一層木條封住。木門上寫著“男”字。廁所太臭了,小宏在門外已經捏住了鼻子,捂住嘴,小口小口地呼吸,一推開門,真能熏地翻一個跟頭,一溜兒便池,一溜是坑位,地上黑乎乎,臟兮兮的,房頂上懸著一個有些年頭的白熾燈。小宏依舊捏住鼻子,盡量憋著氣兒拉完后趕緊推門跑了出去。
沖出門外后正巧撞上了另一個上廁所的小孩,那小孩也就10歲左右。小宏和那個小孩都被對方撞倒了,小宏被撞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呦媽”地喊疼,那個小孩被撞的側臥在地上。小宏起身后立馬說了聲對不起。那個小孩則笑了笑,說沒關系,起來后呆呆地看著小宏,因為他在這個院里從來沒見過小宏。“你在哪兒住?我怎么沒見過你啊?”小宏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你等下我,馬上。”那小孩留了這么一句話就竄到廁所了,不一會兒出來了。
“走。”小宏還沒意識到到底怎么回事就被那小孩拉著一起跑了。
院門口閑站著七八個小孩,有的年齡比小宏大,有的比小宏小。那小孩就拉著小宏到了那群孩子中間,就像妖精抓住唐僧后去獻給大王一樣。
寫這本書是希望引起大家對留守孩子(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