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迷霧帝國的光之回憶

灰鷹\譚光磊

導讀

2007年12月10日,將會是一個奇幻小說迷永遠記得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羅伯特·喬丹的出版社Tor正式宣布,《時光之輪》系列的最終篇《光之回憶》,將由布蘭登·桑德森接手完成。這個全球暢銷三千萬冊,重新定義現代奇幻面貌的傳奇大系,總算不致因為作者病逝而無法畫下句點。

前一年的四月,喬丹在公開信中表示感染罕見絕癥,同時強調與病魔奮戰到底的決心。全球讀者乍聞消息,難免感到扼腕,可是在嘆息之余,見到喬丹驚人的意志力,不禁要相信這位奇幻文學的巨人,肯定會和他筆下的真龍轉生一樣,就算移山倒海也要和病魔拼個你死我活。若有誰能夠戰勝絕癥,非他莫屬。

就在大家都信心滿滿,認為他康復只是遲早的事,然后他就會以凱旋英雄之姿寫下“時光之輪”完結篇的時候,喬丹的病情急劇惡化,在2007年9月16日離開人世,年僅五十八歲。這則噩耗不僅震驚奇幻界,更使得讀者期待多年的“時光之輪”結局隨之成謎。

其實我并不擔心“時光之輪”就此斷頭,也相信《光之回憶》終會問世,問題只在由誰接手。這絕對不只是商業利益的考慮,而是攸關作者藝術成就的完滿和意念的傳承。就出版社立場,則無論如何也要給讀者一個交代,他們之中很多人從一九九〇年《世界之眼》推出時就成了書迷,陪伴這個系列走過十七個年頭。在前幾部作品步調緩慢、拖戲連連的時候,他們不離不棄,反而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忠誠,也使得《時光之輪》從第八集開始,全部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放眼當代奇幻文壇,沒有任何一個作家能有如此輝煌的銷售成績。

更何況,喬丹早就有了清楚的結局構思,也留下大量筆記和手稿,甚至在病中仍用錄音的方式記錄想法。他曾經“放話”表示,即使《光之回憶》寫出來長達一千五百頁,也定要“畢其功于一本”結束系列。除此之外,他還有三部前傳的計劃。要找人寫完《光之回憶》,絕對不缺材料,難點在于如何駕馭這空前龐大的世界和繁復至極的劇情線。

由后人代筆的情形在國外屢見不鮮,例如2006年過世的英國動作派奇幻大師大衛·蓋梅爾(David Gemmell)壯志未酬,留下重寫特洛伊史詩的三部曲完結篇《諸王隕落》,最后便由妻子史黛拉接續完成,出版時夫妻同時掛名。另一種可能是找人幕后捉刀,寫手不具名,書仍然掛作者本名出版,例如《諜影重重》系列作者魯德魯姆的諸多遺作。

幾經長考,喬丹的遺孀海麗葉挑中了布蘭登·桑德森——《諸神之城:伊嵐翠》的作者。消息一出,很多人直接反應:“為什么是他?”畢竟桑德森才出道兩年多,還是個三十來歲的小伙子,論資歷、講名氣,怎么也輪不到他接手《時光之輪》這部堪稱現代奇幻扛鼎之作的史詩。

可是仔細想想,好像又不那么意外:桑德森可說是這幾年來躥起最快的奇幻新秀,他的世界建構和魔法系統創意驚人,文字流暢,人物精彩,頗受讀者和評論家肯定。《諸神之城》賣出十五國版權,讓他連續兩年入圍科奇幻最高榮譽——坎伯獎最佳新人。桑德森有一支罕見的快筆,更是新時代奇幻作家擅用網絡的最佳范例:他同時寫成人和青少年系列,還有余力在網絡上免費連載新作。他的網志在多重平臺聯播,網站上還有每一部作品的超詳細章節注解,有如DVD的導演講評,大幅提高網站的附加價值。

撇開世俗條件不談,我認為桑德森雀屏中選的真正意義,在于奇幻寫作者的世代交替與薪火相傳。長江后浪推前浪,海麗葉這個決定,等于欽點桑德森為喬丹接班人,其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由桑德森來補完《光之回憶》,不論結果好壞,已經是對他的能力(和潛力)最大的肯定,更是從一線奇幻新人直接躍升一線暢銷作家的票房保證。

倘若我們再細究個中原由,更會驚嘆命運的奇妙。《世界之眼》出版那年,桑德森只有十五歲。他們的初次相遇,是在一家漫畫店的新書架上。這本厚達八百頁的小說,把桑德森嚇得退避三舍,但他也對華麗的封面印象深刻。后來他還是把書買了回家,從此成了《時光之輪》書迷。每有新作問世,他總會立刻掏錢買精裝版,“已經成了一種儀式”。

多年以后,桑德森在世界奇幻大會(World Fantasy Convention)上與人高馬大,頭戴寬檐帽,拄著拐杖走路的喬丹擦身而過。雖只是匆匆一瞥,卻覺得此人有些眼熟,問起身旁的同好。“他噢?就是詹姆斯·奧利佛·瑞格尼二世啊!”眼看桑德森毫無頭緒,他們才說:“他就是羅伯特·喬丹(瑞格尼是喬丹的本名)。”

在那次大會上,桑德森結識了Tor出版社的編輯莫許·費德(Moshe Feder),并給了他《諸神之城》的書稿。費德把稿子帶回家,一擱就是半年。等他終于看了稿子而且驚為天人,急忙想要聯絡這位年輕新秀,桑德森早已搬家。費德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尋得他的下落,馬上就開出條件,想簽下《諸神之城》。

桑德森的經紀人喬舒亞·畢姆斯(Joshua Bilmes)建議他不要立刻同意,應該用這份報價做“誘餌”,看其他出版社會否提出更高的條件。可是桑德森一心只想成為Tor旗下作家,因為那是喬丹的出版社。對他來說,那就是奇幻文學的最高殿堂。如今桑德森已非十五年前漫畫店里的小毛頭,而是即將踏上職業創作之路的奇幻新兵,但喬丹的巨人身影依舊巍然矗立,他也仍然記得最初見到《世界之眼》的震撼與悸動,于是他接受了費德的條件。

一路寫來,桑德森屢屢企圖“逆寫”《時光之輪》。他認為喬丹已經把奇幻冒險的典型發揮到極致,自己必須另辟蹊徑,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解構和顛覆。喬丹的角色走遍千山萬水,于是他把故事舞臺限制在單一城市。喬丹寫農夫變成國王,于是他筆下的王子一夕落魄,連平民都不如。喬丹寫光明與黑暗的終極對決和最后勝利,他則想象“假如邪惡勢力贏得最終勝利,世界會變成怎樣”?

這個命題,連同桑德森對詐欺故事的濃厚興趣,構成了《迷霧之子》三部曲的最初靈感,這也是他自《諸神之城》初試啼聲之后,格局更廣、野心更大的成熟之作。因緣巧合,我讀完的第一本桑德森作品,就是本系列第一集《最后帝國》。我利用周末一口氣讀完全書,心中充盈著喜悅與滿足,甚至一度感動得紅了眼眶。

我認為桑德森在此克服了史詩奇幻三項先天的劣勢:進入困難、節奏緩慢,以及無法獨立閱讀。“進入困難”指的是一翻開書就迎面而來的各種自創名詞和背景設定,往往考驗讀者的耐心和對奇幻類型的接受度。換句話說,對“非重度類型讀者”極不友善。“節奏緩慢”不需多加解釋,看一本八百頁的史詩奇幻,肯定比一本三百頁的驚悚小說慢得多,偏偏那多出來的篇幅可能全都是巨細靡遺的場景或背景敘述。“無法獨立閱讀”更是造成進入障礙的致命傷。推理小說由于案件各自獨立,每一本都可以視為完整個體,史詩奇幻則完全不行。一個三百頁完結的偵探故事,可能一個周末下午就可以讀完;但一個兩千四百頁(每本八百頁的三部曲)的大長篇,卻得曠日費時,還常常要查名詞對照表。

誠然,這兩個類型的趣味所在本來就大不相同,而“進入一個全新世界”也是閱讀史詩奇幻獨有的美好體驗,可是當我們考慮到市場因素和進入門坎等問題,傳統奇幻為何很難打進主流排行榜,推理驚悚卻輕而易舉,答案就很明顯了。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何這幾年來混合奇幻、恐怖、推理和羅曼史的跨界“都會奇幻”大行其道,即使初出道的新人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登上暢銷榜。

這正是《最后帝國》難能可貴之處:桑德森完全沒有在傳統奇幻的本質上做出任何妥協,也完全沒有刻意討好主流讀者。他的魔法設定依舊繁復而創意驚人,可是比起《諸神之城》易懂得多。他的角色說起來也不少,可是戲份輕重拿捏得當,主角的形象鮮明,配角也不難記,讀者不太需要時時翻回前面查閱人名。作為三部曲的開頭,《最后帝國》有著非常完整的故事和漂亮的收尾,桑德森寫結局的功力果然名不虛傳。

他用一個“瞞天過海”式的詐欺案作為劇情核心,只不過賭注更大。到賭城大干一票算什么,桑德森筆下的反賊英雄卡西爾要推翻屹立千年的最后帝國,盜走統御主的國庫寶藏,作為叛軍薪餉的來源。是的,你的反應和他那票狐群狗黨一樣:他瘋了。如此夸張離譜、鬼扯到底的構想,卡西爾卻胸有成竹,行動的每一個步驟都信手拈來,最終說服了同伴,為他找來一批死士。

我們應該先說說這個世界的背景。還記得“假如邪惡勢力贏得最終勝利”的命題嗎?《迷霧之子》的起點,就是多年以前的善惡決戰,良善一方的英雄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抵達傳說中的“升華之井”,準備和黑暗勢力決一死戰。可是命運沒有站在他那邊,最后壞人一統天下,自稱“統御主”,同時建立起“最后帝國”,即千秋萬代、永不崩塌之意,口氣狂妄到了極點。

統御主壟斷了稀有礦脈“天金”的唯一來源,借此確保擁兵自重的貴族勢力效忠,同時在背后玩弄權術,使貴族忙于內斗而不可能團結。另外他還用兇殘的手段鎮壓平民,不分國籍種族通通打為奴隸階級,通稱“司卡”,并用盡一切方法消滅各民族原本的信仰、歷史和文化,甚至宣稱司卡和貴族乃不同種族,生理構造有著先天上的不同,并嚴禁兩族通婚。

圣王擊敗傳說中的英雄并建立帝國,世界隨之變遷,從此綠色不再,所有植物都轉為褐黃,天空永遠陰霾,并不間斷地下著灰燼(不是雨),仿佛是個浩劫過后的殘破世界。入夜之后,則是濃霧四起,籠罩大地。相傳夜霧之中有各種可怕的妖魔鬼怪,所以司卡人總在天黑后躲進家中,大門深鎖。

行走于這個“迷霧帝國”之中的魔法師,藉由服食微量的金屬粒子,進行自體燃燒而獲得力量。已知的能量金屬共有八種,相生相克,分成四組,每組再分外顯和內隱二種屬性。例如錫可以提高感官敏銳度(內隱),白镴則能大幅強化肉體的力量(外顯);黃銅可以舒緩情緒(內隱),鋅則能煽動情緒(外顯)。

但最帥氣的還是鋼鐵這組:鐵能推、鋼能拉,只要附近有金屬,就可以產生類似磁極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力道強弱則視金屬本身的體積或重量而定。倘若操控得當,就能像武俠小說里面一樣飛檐走壁、凌虛破空,或者隔空取物、力舉千斤,有如絕地武士的原力。通曉此等迷霧術法的人非常稀少,絕大多數是貴族(其實也包括司卡人),通稱“迷霧人”。在他們之中,還有少數天賦異稟者能使用全部的金屬力量,他們就是“迷霧之子”。

卡西爾曾經以普通司卡身份大膽挑戰統御主,結果慘敗。他被打落礦坑囚牢,在愛人被殺之后奇跡似的覺醒,變成迷霧之子,更成為史上唯一逃離黑暗礦井的人。如今他重回帝都陸沙德,準備展開復仇。

不過,《最后帝國》更應該是司卡女孩紋的故事。她從小跟著哥哥到處逃亡,居無定所,靠行乞或加入盜賊團為生,直到她被“阿凱”卡西爾發現具有迷霧之子異能,才投身反抗軍(或者該說是“詐騙帝國集團”),在其調教下逐漸駕馭各種金屬的力量。從小哥哥再三告誡她:“任何人都可能而且一定會背叛你,包括我。”后來他果真不告而別。于是紋不知“信任”為何物,戒心極重,對阿凱和那群弟兄休戚與共的革命情感,她感到迷惑,更無法理解。

而那是一群多么精彩的人!性情敦厚的多克森是阿凱最倚重的左右手,在他想出鬼點子的時候負責策劃一切的后勤和賬務。微風與哈姆是最佳拍檔,前者是個講究衣著的紳士,最擅長操弄他人思緒好為自己服務;后者則是虎背熊腰的大漢,是個燃燒白镴的“打手”(這是白镴迷霧人的綽號),也是武藝高強的戰士,還喜歡跟微風爭辯哲學問題。怪老頭“歪腳”曾經是沙場老將,退役后經營一家有如龍門客棧的小店,其實是大隱于市的革命軍聚會所。他是個燒紅銅的“煙陣”,能夠升起魔力屏蔽“紅銅云”,保護附近的己方迷霧人不被敵人發現,身邊還帶了一個操著奇怪方言的侄子“鬼影”。當然,還有跟阿凱從小吵到大的哥哥“沼澤”,他是最厲害的“搜尋者”,能燃燒青銅搜捕任何使用迷霧術法的人。

可是他們再怎么身懷絕技,如何能和帝國的百萬大軍,還有統御主的蓋世神威抗衡呢?更別提直屬統御主管轄的“鋼鐵審判者”,這群不知是死還是活的東西個個不茍言笑,雙眼插著鋼釘,卻有著足以和迷霧之子匹敵的高強法力。還有各懷鬼胎的貴族世家,他們富可敵國、權傾天下,各個擁兵自重,包括大批迷霧人保鏢,對任何陰謀反叛行動都不會容情。

阿凱與紋這對師徒的命運,又會如何?阿凱必須再次行過死亡幽谷,潛入當年他與愛人被鋼鐵審判者逮捕的統御主宮殿。紋則得學習信任,學習迷霧之子的十八般武藝,甚至假扮貴族仕女,打進上流社交圈刺探敵情。他們能否扳倒最后帝國?最終得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這個故事太長,我就此打住。我想這樣來形容《最后帝國》:當我一邊聽著《伊麗莎白:輝煌年代》的電影配樂,一邊翻原文書查資料寫文章,看到那些熟悉的人名和他們唇槍舌劍的對話,居然非常想念與他們一同冒險犯難的日子。是的,就像想念高中時代和死黨逃課鬼混那樣的真實。這是我讀小說從來沒有過的感覺。

我第一次聽到布蘭登·桑德森這個名字,是在五年前的倫敦,那是我第一次去英國,也是第一次與他的經紀人畢姆斯見面。翻開他的目錄,《諸神之城:伊嵐翠》的封面立即映入眼簾,讓人一眼難忘。當時畢姆斯還有別的代理,但他說知道我對這本書有興趣,也知道我與奇幻的淵源和熱愛,所以狡黠地說:“等下我跟他們開會的時候,會跳過這一頁的。”

畢姆斯有個注冊商標,就是桌上永遠有一盒巧克力,開會前一定先請人“嘗嘗甜頭”。倫敦書展后兩個月,我和奇幻基地的編輯同赴紐約,參加美國書展,我介紹雙方認識,我們都吃了他的巧克力。沒多久,奇幻基地便簽下《諸神之城》的中文版權。

但我要到2009年的初夏才見到桑德森。我一如往常到紐約,投宿市郊住宅區的阿姨家,每天“通勤”進城開會。書展結束的那天晚上,畢姆斯邀我共進晚餐,一同出席的除了桑德森,還有他旗下另一位新秀彼德·布雷特(Peter Brett)、畢姆斯的助理和兩位實習生,以及加拿大獨立書店的一對夫婦,一行十人浩浩蕩蕩朝餐廳進發。

那是一場令人難忘的餐會,席間幾乎就是聽桑德森和布雷特兩人高談闊論,談奇幻小說、奇幻電影、談寫作。兩人風格大不相同,口味也很不一樣,聽得我如癡如醉。他們說起九零年代喬丹成名之后,Tor又發掘了泰瑞·古德坎的《真理之劍》系列,并且砸下重金宣傳,某種程度上復制了《時光之輪》的成功。此后其他出版社莫不競相仿效,都想要找到自己的古德坎,但換來的只是一次次的失敗,其中最有名的當推羅伯·紐康姆(Robert Newcomb)的《血石年代記》。當年Del Rey花了大錢,宣稱這是《真理之劍》的接班人作品,據說還創下奇幻新人作品的預付版稅新高。可是這個系列只學到了古德坎的殘暴血腥、性別沙文和缺乏創意的世界設定,推出后評價很差,市場更糟,后來Del Rey認賠出場,終止了后續作品的出版計劃。

時光荏苒,轉眼間進入新世紀,在這個“后”哈利波特的時代,青少年奇幻成了集聚優秀寫手和商業利益的當紅新寵,女作家在都會奇幻的領域繼續昂揚,九零年代的史詩奇幻風潮看似平息,但另一波新生代的史詩奇幻好手才正要崛起。桑德森正是其中躥起最快的領軍人物。他的《迷霧之子》三部曲完結篇《永世英雄》和2009年的獨立新作《破戰者》相繼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證明他有進軍主流書市的實力。接下來他將推出空前浩大的十部曲“颶光志”,肯定會是他創作生涯的一個新里程碑。

喬丹病逝后,桑德森寫了一篇文章《再見,喬丹先生》悼念。他認為喬丹的死改變了很多事情,這個世界好像從此少了點什么。沒錯,有人痛恨喬丹,認為他得為通俗奇幻的一切負面形象負責;也有人對喬丹推崇有加,認為他是唯一把奇幻“寫對了”的作者。對他來說,倘若沒有喬丹的成功,許多年輕創作者的出版夢可能永難實現,而喬丹也確實展現了奇幻書寫的恢宏格局和視野。最后他說:“你輕輕地走了,留下我們在原地顫抖。”喬丹總以風的意象作為小說開頭,他本人也像一陣風,悄悄地來,拂過萬事萬物,然后輕輕離去。

兩個月后,桑德森接到海麗葉的電話,詢問他有無意愿接手《光之回憶》。原來她看到那篇《再見,喬丹先生》,對這個后起之秀印象深刻,便找來《最后帝國》,讀后深受感動,當下就決定是他。

由于《光之回憶》實在太長,最后出版社決定拆成三冊,第一冊《末日風暴》在2009年10月底隆重上市,精裝首印一百萬冊,營銷經費高達六十萬美金。當時,丹·布朗的新書《失落的秘符》剛推出不久,穩坐排行榜冠軍寶座,再怎么暢銷的作者,到他面前都只有第二的份。

誰也沒想到,桑德森這個初生之犢,面對全球最暢銷的作者,竟毫無懼色。《末日風暴》上市首周狂銷十萬冊,硬是空降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把《失落的秘符》打了下來。賣座原是意料中事,然而賣座到這種程度,還成為(當時)第一本將丹·布朗擠下冠軍寶座的書,實在叫人始料未及。

更不可思議的,是所有讀者一致給予《末日風暴》最高的評價。《時光之輪》的過去四集的評價普遍不佳,幾百篇亞馬遜讀者書評,平均才給了兩顆星左右。《末日風暴》則幾乎清一色四或五顆星,讀者高喊“這系列終于又‘好看’起來了”。

經過漫長的等待,桑德森的中文版新作《迷霧之子》系列首部曲《最后帝國》終于問世。我想起那個睡眼惺忪打開計算機,看到Tor新聞稿的清晨;想起與書中英雄的冒險歲月;想起《末日風暴》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的那個輝煌時刻。我覺得無比幸運,覺得熱血沸騰,很驕傲、很榮幸、很迫切地想把這個作者和他的作品推薦給所有讀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苏尼特右旗| 什邡市| 潮安县| 海林市| 广河县| 寿光市| 子洲县| 松桃| 新绛县| 苏州市| 偃师市| 孝感市| 竹山县| 马尔康县| 田阳县| 兴仁县| 尼木县| 莎车县| 拜城县| 张北县| 伊通| 剑川县| 镇雄县| 随州市| 牡丹江市| 虹口区| 延边| 广州市| 吴川市| 武隆县| 北安市| 钟山县| 朝阳县| 岐山县| 福州市| 大港区| 乡城县| 双辽市| 丰顺县|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