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桓公五年(前七〇七)

王奪鄭伯政〔1〕,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2〕將右軍,蔡人〔3〕、衛人屬焉;周公黑肩〔4〕將左軍,陳人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5〕以當蔡人、衛人,為右拒以當陳人,曰:“陳亂,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必亂;蔡、衛不枝〔6〕,固將先奔;既而萃〔7〕于王卒,可以集事〔8〕。”從之。曼伯〔9〕為右拒,祭仲足〔10〕為左拒,原繁、高渠彌〔11〕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12〕,先偏后伍〔13〕,伍承彌縫〔14〕。戰于繻葛〔15〕,命二拒曰:“旝動而鼓〔16〕。”蔡、衛、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17〕。祝聃請從之〔18〕,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19〕,茍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20〕,且問左右〔21〕

【注釋】

〔1〕王,周桓王也。鄭莊公舊為周卿士,至是,桓王不用他繼續管理王政。

〔2〕虢公林父,周卿士。

〔3〕蔡,姬姓國,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等縣。

〔4〕周公黑肩,周卿士。

〔5〕子元即公子突。拒,方陣,左拒,左方作戰之單位也。

〔6〕枝,支持也。

〔7〕萃,聚也。

〔8〕集事,成事也。

〔9〕曼伯,鄭大夫。

〔10〕祭仲足即祭仲。

〔11〕原繁、高渠彌,皆鄭大夫。

〔12〕陳與陣通。魚麗,陣名。

〔13〕車戰,二十五乘為偏。五人為伍。兵車居前,以伍次之。

〔14〕步卒承兵車之后,而彌縫其闕漏也。

〔15〕繻音xū。繻葛,鄭地,今河南長葛縣北十二里。

〔16〕旝音kuài,紅色之旗也。紅旗動而鳴鼓。

〔17〕言猶能整飭隊伍。

〔18〕從之,追之也。

〔19〕陵,侮也。

〔20〕勞,去聲,慰勞也。

〔21〕慰問王左右之臣也。

【譯文】

周桓王褫奪了鄭莊公管理王政的權利,鄭莊公不去覲見周王。這一年秋天,周桓王糾集天下諸侯討伐鄭國,鄭莊公率軍抵御。周王率領中軍;虢公林父率領右軍,蔡國軍隊、衛國軍隊隸屬于右軍;周公黑肩率領左軍,陳國軍隊隸屬于左軍。鄭子元建議用左軍方陣來抵擋蔡國軍隊、衛國軍隊,用右軍方陣來抵擋陳國軍隊,說:“陳國發生變亂,百姓沒有戰斗意志,如果先侵襲他們,必然會四散奔逃;周王的軍隊看到,必然產生混亂;蔡、衛軍隊難以支持,必然會爭先奔逃;然后我們集中軍隊攻擊周王的中軍,一定能夠成功。”鄭莊公聽從了鄭子元的獻策。曼伯率領右軍方陣,祭仲率領左軍方陣,原繁、高渠彌率領中軍侍奉鄭莊公,形成了魚麗陣形,偏在前,伍在后,伍彌補偏間的縫隙。在繻葛交戰,鄭莊公命令兩個方陣說:“紅旗揮動后就鳴鼓進軍。”蔡軍、衛軍、陳軍都奔逃而去,周王所率的軍隊陣腳大亂,鄭國軍隊合兵一處攻擊,周王的軍隊大敗。祝聃用弓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但是周王還是能整飭軍隊。祝聃請命追趕,鄭莊公說:“君子是不希望太占人上風的,更何況是侵侮天子呢,姑且挽救自己罷了。國家因此得以免于危亡,這就足夠了。”這天夜里,鄭莊公派祭足慰勞周王,同時也慰問了他左右隨行的群臣。

【講評】

鄭的分封,在西周末年;始封主桓公,為王朝司徒,見西周將亂,恐怕與王室同歸于盡,先把妻子財物寄存在濟、洛、河、潁四水之間,虢、鄶兩國的所在,后來鄭國遷到東方。西周滅亡,桓公殉難,其子武公即位,擁護王室有功,仍做王朝卿士。鄭國東遷的時候,和商人訂立和平共處的盟約(見《左傳》昭公十六年),商人也認識到他們和國家休戚相關(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所以春秋初年的鄭國,不同于其他諸國。這是一個新興的,同時也是新型的國家。莊公打敗共叔段,統一了內部的矛盾,隨即向外發展,伐陳、伐宋、敗北戎、入許、救齊,連周桓王也被他打敗了。這是新生力量發展的必然的道路。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作者對于鄭莊公、潁考叔這一系列人物的生動描寫。這樣的寫法是在《左傳》作者的手中完成,而其后再經過《史記》作者司馬遷加以發展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平定县| 浪卡子县| 射洪县| 精河县| 常德市| 庆阳市| 宁陵县| 大冶市| 黄骅市| 桐庐县| 镇康县| 衡阳县| 嘉禾县| 垫江县| 监利县| 武胜县| 浦北县| 眉山市| 满城县| 贵定县| 老河口市| 克什克腾旗| 桓仁| 岢岚县| 青阳县| 云梦县| 利辛县| 盐池县| 永修县| 湖南省| 肥城市| 思茅市| 和平县| 偏关县| 通城县| 迁安市| 于田县| 喜德县| 岳阳市|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