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左傳選
  • 朱東潤選注
  • 814字
  • 2020-11-17 17:28:38

僖公二十年(前六四〇)

隨以漢東諸侯叛楚。冬,楚鬭穀於菟〔1〕帥師伐隨,取成而還。君子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2〕。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詩》曰〔3〕:‘豈不夙夜〔4〕?謂行多露〔5〕。’”

【注釋】

〔1〕穀音ɡǔ,於音wū,菟音tú。鬭穀於菟,楚大夫,字子文。

〔2〕鮮音xiǎn,寡少也。

〔3〕見《詩·召南·行露篇》。

〔4〕夙音sù,早也。

〔5〕行,路也。兩句謂:豈不愿意早晨和夜晚來呢?因為路上露水多呀。

【譯文】

隨國率領漢水以東的諸侯背叛楚國。冬季,楚國的鬬穀於菟率軍討伐隨國,講和后回國。時人君子說:“隨國之所以被征伐,是因為不自量力。如果衡量自己的力量然后行動,禍害就會少得多。成敗在于自己,難道還能在于別人!《詩》說:‘難道不想早晚都趕路?實在因為路上太多朝露。’”

【講評】

據《詩·商頌·殷武》的記載,商高宗武丁曾經出兵深入荊楚,捕獲大批俘虜;關于楚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殷商的后期。周成王封文武以來功臣之后,熊繹封于楚,居丹陽(今湖北秭歸縣)。西周時期,楚人不斷擴展。東周初期,楚愈益強大。前七〇四年,楚君熊通自號武王。前七一〇年,蔡侯、鄭伯會于鄧,因為楚的躍進,已經構成對于中原諸國的威脅。這一年與會的鄭伯是鄭莊公,也可看到鄭莊公開始感到領導國家的責任。楚的勢力在漢水以西,在她躍進的當中,必須先行搞清和漢水東邊姬姓諸國——尤其是和隨國——的關系。從前七〇六年楚侵隨,到前六四〇年隨人叛楚,我們看到楚人發展途中所遭逢的困難。前七〇一年,鄖人結合了隨、絞、州、蓼四國,對楚作戰,從河南的南部,到湖北的南部,構成了一道聯合戰線,楚人必須突破這一條戰線才能開辟前進的道路。本篇指出楚人發展的經過。隨以漢東諸侯叛楚一節,稱隨為叛,立場站在楚國一面,很可看出作者運用楚國原有的史料。篇中寫鄧曼、屈瑕,都有很生動的刻劃,尤其在描繪鬻拳的一節,看出他是如何為了國家的前途,忘去個人的利害,這正是他的愛國精神的表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霞浦县| 弥勒县| 名山县| 南溪县| 乌恰县| 高碑店市| 措勤县| 成安县| 桦南县| 含山县| 江西省| 灌云县| 开鲁县| 曲沃县| 四子王旗| 盐山县| 永济市| 沙雅县| 年辖:市辖区| 绥中县| 铁岭市| 黑龙江省| 新巴尔虎右旗| 阿鲁科尔沁旗| 磐安县| 依兰县| 安宁市| 绵阳市| 门头沟区| 柞水县| 内黄县| 顺平县| 平利县| 湘西| 从化市| 卓资县| 高唐县| 清原| 沁水县|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