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城墻結(jié)構(gòu)

據(jù)考,四千年前龍山文化時已用夯土筑城,沿用至明清。用磚包砌城墻,始于南北朝,但直至元代,只有宮城包磚,其他仍用夯土墻。凡都城與重要州縣城包砌磚墻,是明代才定的制度。

兩種城墩外形示意圖城墩皆為夯土筑成,土坯外砌磚石

夯土城墩最怕雨淋,或墩頂積水,而左下圖Ⅱ型能減少雨水帶來的損害。所以抬梁造的城樓都有頭大身小之感,其實是出于保護自身延長壽命的需要。由此才能理解圖左Ⅰ型,為何在南北朝至唐代壁畫石刻城門圖例中只有一例。

城樓與城墩的兩種結(jié)合形式示意圖同一城墩,I型者城小,Ⅱ型者城樓大

城墩、門洞、城樓剖視圖

門洞內(nèi)一半嵌入兩壁的巨大木柱,民間稱為“通天柱”,建筑界稱為排叉木柱,因此“抬梁式”的建筑專業(yè)術(shù)語叫作“排叉木柱式”。

兩宋城墻并無二致,從北宋到南宋畫中都能找到隱于山間的城門城樓形象,凡是城樓前無城垛而設(shè)平座者,皆為抬梁造。其形制圖像可從范寬、屈鼎、賈師古、夏圭等畫作中一窺究竟。

范寬 《秋林飛瀑圖》(局部)

屈鼎 《夏山圖》(局部)

賈師古《巖關(guān)古寺圖》(局部)

夏圭 《溪山清遠圖》(局部)。從全卷山水看,這一面江之城可能是富春江邊的某座縣城。

兩宋畫中最雄偉的城樓見馬和之《早秋夜泊圖》。圖中的江邊城樓重檐歇山頂,面寬九間,中三間外凸另作一屋,單檐歇山頂。前后二樓緊貼不分,組合成凸字形平面。除外凸的龜頭屋外,檐下皆裝格子窗,上留橫披,下圍欄桿,了然分明。樓屋底為平座,為城墩。這是宋畫中唯一一座雄偉壯麗的城樓。

馬和之 《早秋夜泊圖》

下圖為夏圭《江山佳勝圖》局部,所繪可見臨安城外寶石山至北關(guān)(武林門)水門風(fēng)光。據(jù)《夢粱錄》記載,水城門上無城樓,僅建平屋,有柱無窗墻,與所畫相合。

夏圭 《江山佳勝圖》(局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山市| 高唐县| 怀集县| 西充县| 苏州市| 金乡县| 兰溪市| 遵义县| 旌德县| 宁夏| 南陵县| 德阳市| 友谊县| 尼木县| 体育| 突泉县| 宜昌市| 巴林左旗| 永吉县| 盐池县| 淮北市| 白银市| 荣成市| 保康县| 富阳市| 深水埗区| 凤翔县| 响水县| 阿图什市| 瓮安县| 吉安市| 洛川县| 辰溪县| 灵丘县| 三河市| 融水| 正定县| 美姑县| 日照市| 竹北市|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