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中國武術體系—詠春拳術

  • 楊家拳
  • 鯉魚塘沽
  • 3047字
  • 2020-11-12 07:51:22

詠春拳拳術基本;詠春拳是以“中線理論(以三線為基礎)”等理論基礎為內容、而頗具特色的南拳拳術(南方拳術),其內容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主要練習方式為雙人對練練習的“黐手”“黐腳”等。

詠春拳起源;詠春拳的起源至今沒有真實的說法來歷證明。

詠春拳的源流;關于詠春拳的發源地,一直有幾種說法:鶴山市古勞說,認為詠春拳源于古勞;佛山人說,詠春拳源于佛山;也有人說源于少林。那時番禺提出過:“永春、詠春本是一家”之說,這就掀起桌子爭論了。如必須討出個原由來,拿只能從黃華保一代來取材討論了。

在黃華保講詠春拳傳受給戲班好友梁二弟后,梁二弟又傳給古勞鄉人士梁贊,梁贊約于1870~1890年這二十年里在贊生堂(當時梁贊所創醫館)內收徒授拳,將其畢生所學重新整理,但梁贊并不公開收徒,始終以行醫為業,他只收了幾個關門徒弟。除其二個兒子梁春及梁璧外,僅陳華順一人受到真傳。陳華順因找工作事業,常經過贊生堂,由于他知道佛山梁贊的比武事跡,時常從門縫里偷看自學。

終于在39歲時追隨已經62歲的梁贊學習詠春拳。陳華順于當地缸瓦店內教授詠春拳術,然而詠春拳教受之法與一般拳術不同,因它需要通過長期過手之練習,需由個別練習,內容多此,因此陳華順收費頗昂,不畏一般人士所能負擔,而所能學習者,多為富貴家公子,故未能廣泛流傳。陳華順在六年間授拳,傳人以有16人,其封門弟子葉問一人。傳人吳仲素經數年苦練,技藝大成,成為陳華順衣缽真傳之人,并代師授拳于師弟葉問,其出于民國時期吳仲素并開設武館,隨后便有了葉氏一派。

詠春拳資料;詠春拳,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廣東、福建各地。該拳主要內容包括小稔頭、則器械有:六點半棍法和八斬刀。

主要手法有攤手、伏手、搒,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基本手法以三膀手為主。

主要步法有三字馬、追馬等。

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二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

詠春拳小念頭拳譜;

預備式:雙腳靠合立正,兩手垂於兩腿側,眼向前望,舌抵上腭.

立正抱拳:依循上式,兩手從雙腿側提起至胸側,兩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雙臂稍微用力向後拉。

正身二字拑羊馬:依循上式,兩膝微曲,雙腳掌向左右分開(以45度先分開兩腳尖,後分開兩腳跟,腳掌貼著地面,不可離地),挺胸收腹,收起臀部,臀部不可向後突出。

下交叉耕手:依循上式,雙拳變掌向前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

上交叉攤手:依循上式,上臂不動,曲肘將兩前臂提起,并保持交叉之勢,左手在內,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內。

收拳:依循上式,雙掌握拳,一起收回胸側,兩臂微用力向後拉,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左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將左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沖出,至手臂伸盡時,左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天,左掌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胸側。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左攤手: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掌心向天,放松手腕,貼著胸側,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伸出,伸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稍停,左掌以腕為軸作一內圈手成護手(指尖向天,掌心向右),將左護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護手與胸口須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

左三伏手:依循上式,放松左護手手腕成伏手,手背向外,掌指向右,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推出,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稍停,左伏手以腕為軸作一內圈手成護手,將左護手以肘底力慢慢回收於胸前。上述動作做三次。

左橫掌:依循上式,將胸前左護手橫推向右與肩齊,再收回胸前

左正掌:依循上式,左掌依中線向前推出,

標指、圈手、收拳: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重覆 9─13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

正身左按掌: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沿身側下按,掌心向地。

正身右按掌:依循上式,右拳變掌沿身側下按,掌心向地。

正身前雙按掌:依循上式,將雙手提起至身前腹部,掌心斜向地,雙掌往前斜向下撐,掌心斜向地。

正身雙攔手:依循上式,雙掌向內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度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向地,左掌在右肘上,右掌置於左肘下。

左右分掌:依循上式,雙掌向左右同時打橫分開,掌心向地。分開後兩臂與身體成一直線,雙掌隨即向內回收成雙攔手,右掌置於左肘上,左掌停於右肘下,掌心向地。

正身雙抌手:依循上式,雙掌由上往下切,掌心互對,雙手置於胸部中線位置。

正身雙窒手:依循上式,雙掌向內翻,掌背向天,翻掌時用肘底力將雙手微向後收,手肘與胸部須保持一拳。

正身雙標指:依循上式,雙掌向前標出直插喉部,掌心向地。

正身雙按掌:依循上式,雙掌向下按,與腹部齊,掌心斜向地。

正身雙頂手:依循上式,曲腕以手腕背向上頂,高及喉部,掌指向地。

收拳:依循上式,雙掌變拳隨即收回胸側。

左橫掌: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橫推向右與肩齊,掌心向右。

左鐮手:依循上式,左掌曲腕,掌指向地,手背向外,以弧形經胸前向左方掃去,停於左胸側,掌指向左,掌心向右。

左鏟頸手:依循上式,左掌向前方直撐出,高及喉部,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前。

標指、圈手、收拳: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高及喉部,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重覆 26─29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

左攤手: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掌心向地,放松手腕,貼著胸側,以肘底力慢慢依中線向前伸出,伸至肘部與胸口距離一個拳頭位時,將左掌向外翻成攤手,掌心向天。

左耕手:依循上式,左掌以斜線往左下方下格成左耕手,手背向外,再將左掌由內而外向上轉成攤手,掌心向天及取中線。

左圈打:依循上式,左攤手手掌向內圈至掌指向左,掌心斜向外,左掌繼續向前撐打,高及喉部。

標指、圈手、收拳:依循上式,左掌手指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重覆 30─33 所有動作,不同的是,這次是用右手來練習。完成後再重復 30─33 動作,先做左手後做右手,即先後練習。

左膀手:依循上式,左拳變掌,放松手腕,左肘向前上提以弧形拋出,掌心向外,拋出後,上臂與前臂微曲成60度,左手腕在中線位。

左攤手:依循上式,左肘向內回卷成攤手,掌心向天,放松手腕及取中線。

左底掌:依循上式,左掌向外曲腕,掌心向外,掌指向地,再將左臂向前往上托出,高及喉部。

左脫手:依循上式,左掌往中線下方下格成耕手,手背向外,下格時左掌以斜線向中線下方標出,同時將右拳變掌,掌心向天,輕貼於左肘上,再將右掌反轉成掌背向天沿左前臂往下削,右掌下削至左手腕時,左掌隨即反轉成掌心向外,然後將左臂往後收,再將左掌輕貼於右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右脫手:依循上式,將左掌反轉成掌背向天沿右前臂往下削,左掌下削至右手腕時,右掌隨即反轉成掌心向外,然後將右臂往後收,再將右掌輕貼於左肘上,掌心向天。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停。

左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將左掌變拳依中線向前直線沖出,尾指向下,右掌亦同時變拳回收於胸前中線,靠左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右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右拳沿左前臂橋面向前直線沖出,尾指向下,左拳亦同時回收於胸前中線,靠右肘部,尾指向下,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左日字沖拳:依循上式,左拳沿右前臂橋面向前直線沖出,尾指向下,右拳亦同時回收於右胸側,上述乃一連串動作,中間不要停頓。

立正收式:依循上式,將左拳收回胸側,雙腳靠合立正收式。

注:以上資料多數來源于查找,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南江县| 外汇| 分宜县| 栖霞市| 漳州市| 布拖县| 苗栗市| 博客| 元谋县| 平江县| 名山县| 瑞安市| 张家港市| 陆川县| 香格里拉县| 八宿县| 乳山市| 和平区| 金堂县| 扎赉特旗| 紫阳县| 安阳市| 宿迁市| 安岳县| 高平市| 洛浦县| 万源市| 镇沅| 汤阴县| 岚皋县| 南开区| 辽中县| 樟树市| 衢州市| 沾化县| 从江县| 个旧市| 贡觉县| 霍城县|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