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遠去的匈奴
青出于藍的弒父者
匈奴歷史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一個是開啟了匈奴帝國的頭曼單于,匈奴的第一大首領?!稘h書·匈奴傳》說,頭曼單于姓攣鞮氏,匈奴人稱之為“撐犁孤涂單于”?!皳卫纭币庵^“天”,“孤涂”意謂“子”,“單于”意謂“廣大”。所以,“撐犁孤涂單于”就是“天之子”,也就是“天宇之下的偉大首領”的意思。可見,頭曼單于是匈奴帝國的開拓者。跟匈奴一樣,他出生于何年何月,父母是誰,來自哪里,全都成了無法考證的歷史之謎,歷史記錄的,僅僅是他的功績。我們只知道,時勢造英雄,這個匈奴漢子就這樣成了王者,不可一世,將其勢力擴張到了現在的河套地區,讓整個中原嗅出了一股不一樣的味道。當然,這不一定是好事。
第二個是頭曼單于的大兒子冒頓,也是頭曼之后的匈奴單于。他帶領匈奴獨霸河西,讓整個漠北草原和大漢王朝都為之戰栗,他是匈奴最強大的首領,為匈奴開辟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但他有著一個不那么光彩的過去:他是一個弒父者,他殺了自己的父親,篡奪了王位。用今天的說法,這是在挑戰人類的倫理底線。
關于那段歷史,《漢書·匈奴傳》說:“單于有太子,名曰冒頓。后有愛閼氏,生少子,頭曼欲廢冒頓而立少子。”意思是,根據匈奴的傳統,頭曼的大兒子冒頓理應繼承王位,在頭曼退位時成為新一任單于的,但頭曼偏愛閼氏,想廢掉冒頓的太子之位,讓他心愛的閼氏所生的小兒子當太子。
所謂閼氏,就是頭曼單于的妾。當時的匈奴人過著一夫多妻的生活,無論平民、頭人還是首領,都是閼氏成群的。跟漢人不同的是,他們把妻和妾都叫閼氏,含有美麗的意思。但正妻一般叫大閼氏,妾則是閼氏,母親是母閼氏,公主為居次。在內政、外交、軍事上,閼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冒頓是頭曼單于的大閼氏生的兒子,是頭曼的長子,按匈奴的繼承制度,單于之位一般將由他來繼承。這一點跟漢人一樣。但如果單于的長子還小,沒有成年,王位就不能傳給長子,要傳給單于的弟弟——當然,前提是這個弟弟已經成年。意思是,匈奴的單于不能是未成年的孩子。少數民族都是這樣。因為,太小的孩子不可能領導整個部落,部落必須由一個有領導能力,至少能維持部落的顯赫與勢力的人來當單于;要是單于的年齡太小,不能帶領部落走向強盛,就會被其他部落滅掉。
據說,趙匡胤的母親也曾對趙匡胤說過類似的話。她說:周世宗死的時候,他的兒子才七歲,七歲的孩子繼承王位,誰都不會服他的。所以,大臣們都不幫他,反而欺負他,我們大宋不能這樣。將來你要是退位了,太子還小,就不要把王位傳給兒子,要讓你的弟弟來繼位。后來,趙匡胤果然把王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當然,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的。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頭曼想廢除成年勇猛的長子冒頓,改立年幼不懂事的少子為太子,都是不合規矩的。一旦直接提出,必然引起內亂。老謀深算的頭曼當然不會這么做,于是他打算借刀殺人,讓別人替他把大兒子給殺掉,然后順理成章地改立少子為太子。
關于這件事,歷史是這樣記載的:頭曼以與西鄰月氏和好為名,派冒頓到月氏做人質。當時,匈奴和月氏之間有個約定,假如雙方建立友好條約,就要派太子到對方的領地做人質,一旦毀約,受到損害的一方就有權殺掉人質。所以,頭曼的下一步,就是猛攻月氏,想激怒月氏的首領。結果這件事讓冒頓知道了,他馬上明白了父親的真實意圖,于是他盜得一匹好馬,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連夜返回匈奴。他表面看來也許沒什么異常,所以頭曼在驚愕之余,并沒有對他生起疑心,反而因為欣賞他的勇猛,打消了殺他的念頭,還撥出一萬騎兵供他調遣。頭曼根本不知道,這等于自己把頭伸到殺手的刀下——冒頓被父親的狠心傷了心,已經下決心要弒父復仇。
歷史牢牢地記住了冒頓接下來的行為:他發明了一種會響的箭,叫“鳴鏑”,還命令他手下的騎兵,聽到鳴鏑的聲音時,就要馬上向鳴鏑的目標射箭,否則就會被殺頭。最初,他用野豬為目標訓練士兵,將反應較慢、忘了此事的士兵都殺掉了;然后,他以愛馬為目標訓練士兵,將因為遲疑而沒有及時射箭的士兵給殺了;第三次,他以自己心愛的閼氏為目標訓練士兵,再一次殺了一批沒有達到要求的人;第四次,他以父親的愛馬為目標訓練士兵,又殺了一批達不到要求的人,這時,他手下所有的士兵都不敢違背他的命令了;最后,他才將鳴鏑射向打獵中的父親,于是父親就死在了亂箭之下。也許,這正好應了那句話:崇尚暴力者,必為暴力所滅。
一個連兒子都能算計謀害的人,被兒子殺掉也不足為奇了。這也是一種因果。
奇怪的是,無論是殺兒子的父親,還是殺父親的兒子,都沒有招來匈奴人的反感。因為,在當時的匈奴之中,兒子殺老子、老子殺兒子、哥哥殺弟弟、親人之間互相殘殺,是司空見慣的。否則,頭曼和冒頓都不會輕易種下殺心。在匈奴的觀念中,誰的力量大,誰就是王。匈奴崇尚勇猛者和強壯者。這是匈奴獨有的文化,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之下,你就算最初不想成為屠夫,最后也會給熏成屠夫的。不過,在歷朝歷代的漢人王朝之中,這樣的事情也不少見,但漢人比匈奴精明,漢人懂得掩飾,很少赤裸裸地挑戰人性底線,總會為自己的殘忍和貪婪尋找借口和理由,他們有無數的遮羞布。
匈奴不用遮羞布。冒頓一旦即位,幾乎是立刻就開始了他的征服之旅。當然,這里面也有一些被動的意味——在他還沒打算攻打東胡時,強盛的東胡就開始向他挑釁。東胡首先提出要頭曼生前的寶馬,冒頓給了;東胡得寸進尺,又要冒頓心愛的閼氏,冒頓也送了;最后,東胡更加猖狂,竟想吞掉匈奴和東胡之間的無人區。這次冒頓就不能容忍了。匈奴非常重視地盤,誰的地盤就是誰的,不容侵犯,如有侵犯,定然會招來血腥。所以,東胡既然動了向西擴張領土、吞掉匈奴的念頭,冒頓就再也不退讓了。他勃然大怒地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能拿來送人!”然后親自率領軍隊,旋風般直襲東胡,將毫無防備的東胡打得一敗涂地。就這樣,囂張過度的東胡被匈奴吞并,再無回天之力。之后,冒頓一不做二不休,又將矛頭指向了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