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結(719—772),字次山,魯縣(今河南魯山)人。鮮卑族后代。少居商余山,著《元子》十篇。天寶中進士及第。安史亂起,舉族南奔,先后避居于□(今湖北大冶)與瀼溪(今江西瑞昌),以耕釣自全。肅宗朝以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察御史銜,充山南東道節度參謀,招募義軍,抗擊叛軍。代宗朝拜著作郎,后任道州刺史,轉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母喪守制于祁陽浯溪。奉命入京,病逝于旅舍。其詩一反浮華文風,以救時勸俗為宗旨。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先行者。
賊退示官吏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119]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邵,[120]不犯此州邊鄙而退。[121]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122]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123]
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124]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125]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126]
將家就魚麥,[127]歸老江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