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52]。
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53]。
神護青楓岸,龍移白石湫[54]。
殊鄉(xiāng)竟何禱?簫鼓不曾休[55]。
【解讀】
這首五律寫桂林風土民俗,是一個北方人初到南國的觀感,所以新鮮甚至不免新奇。全詩仿佛都是客觀描述,筆觸細膩而厚重,措辭則精當凝煉,故紀昀贊其“字字精煉,氣脈完足,直逼老杜”(《玉谿生詩說》)。而在看似冷靜的描繪中滲透著不解的思鄉(xiāng)之緒,更是此詩特色。開篇“城窄山將壓”暗示心情沉重,次聯“西北有高樓”明言向往京師,可與在桂林所寫的另兩句詩“異域東風濕,中華上象寬”(《北樓》)對看。末聯問當地百姓簫鼓不休,究何所禱,言外之意:我這個離鄉(xiāng)背井的苦人才真該有所禱呢!這層意思含蓄在對桂林鄉(xiāng)俗的描寫中,就增加了詩的容量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