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尚書?的時代和體例

?尚書?是夏、商、周三代歷史檔案文獻匯編。

這部歷史檔案文獻匯編分?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其中,?虞書?和?夏書?是商、周時的人根據遠古傳說和部分從夏代傳下來的資料追記的;?商書?一部分是商代留傳下來的文獻,一部分經過后人的加工;?周書?全是周代檔案文獻。

這些檔案本來是比較多的。?左傳?記述春秋史事,其中多次引用這些文獻中的詞句,他們在引用這些文獻的同時,或直接舉出某篇的篇名,或只稱之為?夏書?、?商書?、?周書?,或籠統地稱之為?書?.這說明,在西周時期,這些文獻已經分別匯編,而且是貴族們所熟悉的讀物。春秋末年的孔子,很重視這些歷史檔案文獻,?論語?里就記錄了他經常向弟子談論或引用?書?的事跡。相傳在孔子的時代,這些文獻有三千多篇,經孔子刪去絕大部分,只留下100篇作為傳授學生的教材。許多學者并不相信這個傳說。然而,當時究竟有多少篇,孔子是否刪訂過,或者如何刪訂的,這些事已經無人能夠考證清楚。不過,我們可以確信:既然孔子把它作為傳授弟子的一種重要教材,當然曾經作過整理修訂的工作,?論語·述而?說:“?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就是有力的證明。

戰國時期,儒家學派把?書?作為六經之一,各家各派的學者,在?墨子?、?管子?、?孟子?、?呂氏春秋?、?荀子?、?韓非子?等書中都引用?書?中的文句,說明從公元前475年起的200余年中,?尚書?是廣泛流傳的。這些先秦古籍所引用的文字,有的見于今本?尚書?,有的不見于今本?尚書?,有的文句和今本?尚書?大同小異,還有的篇目今本?尚書?已經沒有。這說明,在戰國時期通行的?尚書?,篇目比今本多,詞句也不完全相同。秦始皇焚書時, ?書?是被焚被禁的主要對象之一,漢初復出的?尚書?,只是大劫后艱難地藏留下來的一部分,并經過后人的重新整理。

?尚書?雖屢經整理,但全書體例和文體并無多大變化。?尚書?的文體,大多篇章是記言,少數篇章是記事或記言兼記事。它是中國記言散文之祖。孔穎達?尚書正義?把?尚書?的文體分為十類,較為煩瑣,近人把它歸為六類:

一、典:如?堯典?.“典”古文寫法上半像冊字,即書冊,下半像幾字,象形把書冊放在幾案上,有表示尊重的意思。?堯典?記述堯和舜的事跡與言論,古代史官認為這篇文獻應該受到特別的尊重,所以稱作“典”。由此可知,這種體裁不是當時的實錄,而系后人的追敘。

二、謨:如?皋陶謨?.“謨”與“謀”通,謀議的意思。這一篇記述堯、禹、皋陶(yáo)等人討論政治的談話。這種體裁記述彼此問答對話,類似會談紀要或會議記錄之類。

三、訓:如?伊訓?.“訓”,是教誨的意思。這篇記述商大臣伊尹教訓太甲的話,不過原文已亡佚,現在的?伊訓?是偽古文,不可信。但?商書?中還有一篇?高宗肜(rónɡ)日?,也屬這種體裁。

四、誥:如?大誥?、?康誥?.“誥”,是告諭的意思,如執政者對臣民的號令,或者上級對下級的指示。誥體是?尚書?最重要的部分,約占一半。又如?盤庚?、?梓材?、?多士?、?多方?等等,雖未用“誥”的名稱,也屬這種體裁。誥體大多記錄講話的口語,口語不像書面語言有條理,而商、周口語與現代語言距離太遠,所以既重復零碎,又生澀難懂,是?尚書?中最難懂的部分。韓愈說“周誥殷盤,詰屈聱牙”,就是指這類文體。

五、誓:如?湯誓?、?泰誓?.“誓”,是約束的意思。多半指征伐、交戰的誓師詞。誓詞是在群眾集會上宣布的,語句力求簡潔明了,比較易懂;也多半有節奏韻律,便于記憶。

六、命:如?文侯之命?.“命”,是“令”的意思,所以命體是命令之詞,多是君王獎賞臣子宣布的命令。今本?尚書?只保存下來周平王對晉文侯的一道嘉獎令。

今本?尚書?可信者28篇,不出這六體,通常用“典謨訓誥之文”稱整本?尚書?。

除經文外,還有一個附帶的部分,那就是?書序?.?書序?是用幾句話給各篇作題解,但并非每篇都有一篇序,也有幾篇合一序的。序有100篇篇名,過去傳說是孔子從3000余篇文獻中刪存100篇,并為之作序。這話靠不住。經學術界考證,這些序大概是西漢講授?尚書?的儒家經師們作的,因而有些題解并不準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资中县| 金堂县| 连平县| 天全县| 永登县| 海淀区| 济宁市| 遂平县| 南溪县| 来凤县| 梅州市| 姚安县| 兰州市| 盈江县| 盐源县| 綦江县| 鹤山市| 信丰县| 和龙市| 青铜峡市| 西青区| 山阳县| 五河县| 丰宁| 福泉市| 贵溪市| 昭苏县| 郯城县| 松桃| 漠河县| 湖北省| 宁陕县| 锡林郭勒盟| 宜兰县| 平顺县| 富顺县| 马关县| 喀喇| 吴桥县|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