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掃了一眼面前的大肚王,到今天他才知道這家伙的名字,甘仔轄-阿拉米,當然,這是音譯過來的。
阿拉米來東寧城的原因很簡單,鄭森派人送去了萬兩銀子的債券,讓他賣給族人,這對于阿拉米來說雖然算不上難辦,但是絕對會讓他在族內的名聲變差。
既不想得罪鄭森,也不想讓族人仇恨自己,阿拉米左思右想,總算是得到了一個兩全的辦法。
“公子,這就是他們手里的砂金,說是和更北方的部落交換來的?!?
“那里,應該有金礦!”
鄭久是個穩重的人,平時輕易不茍言笑,然而這次也是動容了,呼吸都跟著加速了起來。
鄭森咽了口唾沫,金礦是個好東西,一旦找到金礦,就算是小型的,也能解決目前的經濟危機,更不用發行債券這種有些飲鴆止渴意思的東西了。
穩住心神,鄭森瞇眼張嘴盤問了起來。
等阿拉米把他所知的所有消息全部告訴鄭森之后,鄭森大概了解了具體的情況。
阿拉米口中的北部部落應該是分布在后世臺北,桃園一帶的生熟番。
而那里目前現在和臺南東寧府這邊相比,可以說是荒蕪的很,就連荷蘭人在那里,也只是留了淡水和基隆兩個城堡和幾十個人而已,當地的漢人百姓絕不會超過千人。
地理位置不好不壞,在鄭森的接受范圍之內。
在向大肚王阿拉米最后一遍確認無誤之后,鄭森有了決斷。
“鄭久,你立刻帶人乘船,北上去基隆,淡水勘察一下,如果消息可靠的話,立刻回來匯報?!?
“到時候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到這個金礦!”
鄭久領命之后沒有停留,直接就帶人準備啟程了。
而阿拉米則趁機向鄭森訴說了一遍自己的苦衷,但等來的卻是鄭森毫不留情的回絕。
“我的士兵才剛回來沒幾天,手里的槍還沒打夠呢,要不要再去一趟大肚?”
一句話,直接讓大肚王閉嘴了,他滿臉苦澀的悻悻離開,準備回到社內再想辦法。
他一年也不會來幾次南方,對臺南的記憶還停留在去年時候,這次一來讓阿拉米心驚不已,臺南的漢人數量幾乎要翻了一倍,許多曾經本來是荒地的土地現在也被開墾出來,種上了作物。
沿途經過的天興城就讓他有些喘不過來氣了,到了東寧城更是嚇的不輕,這里雖然還沒建好,但是鋪開的底子足夠大,未來至少能夠容納十萬以上的人口。
放在大明,這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州縣水平,但是在臺灣,這是前所未有過的工程。
再算上來去時路邊不是冒出一個頂著雜草,手持火槍的漢人民兵,臺南漢人的情況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邊原本不算很大的差距正在以一種極快的速度拉遠著。
鄭森不知道,這一次行程給了大肚王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也讓阿拉米第一次有了向漢人學習,跟隨其腳步的念頭。
臺北,基隆。
這里最初在十六世紀被倭寇和海盜用來當做窩點,進行補給之類,后來倭寇絕跡海商雄起,此地也就跟著成為了來往周圍海域的船只一處補給點。
在鄭芝龍接收顏思齊家業發家之后,這里也就跟著成為了鄭芝龍的地盤,到了后來,鄭芝龍的產業轉移到了福建,臺北的生番又鬧得特別兇,這里也就逐漸不被鄭芝龍看重,在西班牙人登陸基隆筑城之后,這里也就成了西班牙人的勢力范圍。
其實鄭芝龍和西班牙人以及荷蘭人的關系并不是你死我活,兩者往往能夠共存,因為本質來說兩邊都是商人,所以即便西班牙人實際上統治了北臺灣,鄭芝龍的船隊依舊能在基隆進行補給,而且西班牙人也不敢阻攔,因為只要鄭芝龍愿意,他隨時可以發兵來攻打,西班牙人在遠東稀缺的兵力根本無法抵擋。
在這之后,就是三年前,西元1641年,西班牙人實力不復往日,難以維持在北臺灣的統治,被荷蘭人趁虛而入,將基隆城堡奪了過來。
目前,這里是荷蘭人的勢力范圍。
鄭久帶了一百號葡萄牙傭兵和一百鄭氏老兵出發,坐了兩天的船就到了基隆,隨行的還有幾個大肚社的向導,他們知道砂金是這里哪個部落手里的,與這些部落交流也需要大肚社的人充當翻譯。
在和當地部落達成共識之后,鄭久便帶著人跟他們進山了,順著河流找到了砂金出現的最遠端,而后鄭久便下令所有人三五一組分散開來尋找金礦的蹤跡。
因為人手緣故,鄭久還發動了基隆周圍的漢人一同尋找,誰要是找到金礦直接賞銀五百兩!
在這種重賞之下,不僅是基隆當地的百姓,甚至基隆港內的荷蘭人有的也忍不住出來一起尋找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鄭久把整個基隆周圍的山都快翻了個遍也沒找到金礦的影子,倒是在幾條山間的溪流里發現了砂金,雖說也是個不錯的消息,但是和金礦比起來那可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到最后他已經不抱希望,準備在基隆港登船離開的時候,一個漢人跑過來告訴了鄭久。
在基隆港以東的山里,有一片野地,他曾經聽說有人在那撿到過狗頭金,如果鄭久要找的金礦真的存在的話,在那的可能性應該會大一些。
這話說的含糊不清,本來鄭久是不會信這種話的,但是到了最后關頭,他也不甘心就這樣回去,索性一咬牙讓人繼續留在了基隆,已經待了這么多天,也不差這一天兩天的了。
于是他沒閑著,當天夜里就趕到了那人口中所說的基隆港東部的野地,說是野地其實是一片丘陵,看起來毫無人煙,很是荒蕪。
抱著最后的希望,鄭久帶著人一頭扎進了里面。
三天之后,當滿眼血絲,一臉極度興奮的鄭久扛著一塊狗頭金走出這片地方的時候,他心里一片明鏡,這下,他們發了。
崇禎十七年,七月一日,基隆金瓜石金礦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