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一本通(第七版)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6441字
- 2020-11-14 18:27:23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 立法宗旨[2]
為了懲罰犯罪, 保護人民, 根據憲法, 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 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 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 以保衛國家安全, 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 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罪刑法定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 依照法律定罪處刑; 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 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
對任何人犯罪, 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
刑罰的輕重, 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 屬地管轄權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 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 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 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 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法 律〕
1. 《刑法》第11條、第90條 (略)
〔司法解釋及文件〕
2.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拐賣婦女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2000年1月3日 法釋 〔2000〕 1號)
第2條 外國人或者無國籍人拐賣外國婦女到我國境內被查獲的,應當根據刑法第六條的規定, 適用我國刑法定罪處罰。
第七條 屬人管轄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 適用本法, 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 適用本法。
〔法 律〕
《刑法》第93條、第450條 (略)
第八條 保護管轄權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 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可以適用本法, 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普遍管轄權
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3]所規定的罪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 適用本法。
第十條 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 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 雖然經過外國審判, 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 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 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 外交代表刑事管轄豁免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 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法 律〕
1. 《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1986年9月5日)
第12條 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 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中國有關機關應當采取適當措施, 防止外交代表的人身自由和尊嚴受到侵犯。
第14條第1款 外交代表享有刑事管轄豁免。
2. 《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 (1990年10月30日)
第12條 領事官員人身不受侵犯。中國有關機關應當采取適當措施, 防止領事官員的人身自由和尊嚴受到侵犯。
領事官員不受逮捕或者拘留, 但有嚴重犯罪情形, 依照法定程序予以逮捕或者拘留的不在此限。
領事官員不受監禁, 但為執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的不在此限。
第十二條 刑法溯及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 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 適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 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 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 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 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 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司法解釋及文件〕
1.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法時間效力規定若干問題的解釋》(1997年9月25日 法釋 〔1997〕 5號)
為正確適用刑法, 現就人民法院1997年10月1日以后審理的刑事案件, 具體適用修訂前的刑法或者修訂后的刑法的有關問題規定如下:
第1條 對于行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實施的犯罪行為,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 行為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 超過追訴期限或者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 超過追訴期限的, 是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適用修訂前的刑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
第2條 犯罪分子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 不具有法定減輕處罰情節, 但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適用修訂前的刑法第五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3條 前罪判處的刑罰已經執行完畢或者赦免, 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 是否構成累犯, 適用修訂前的刑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 1997年10月1日以后又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 是否構成累犯, 適用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
第4條 1997年9月30日以前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 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罪犯, 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適用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5條 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的犯罪分子, 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 或者提供重要線索, 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 適用刑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
第6條 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 在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緩刑考驗期間又犯新罪、被發現漏罪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 情節嚴重的, 適用刑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 撤銷緩刑。
第7條 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 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犯罪分子, 因特殊情況, 需要不受執行刑期限制假釋的, 適用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 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第8條 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 1997年10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適用修訂前的刑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 可以假釋。
第9條 1997年9月30日以前被假釋的犯罪分子, 在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假釋考驗期內, 又犯新罪、被發現漏罪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 適用刑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 撤銷假釋。
第10條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 適用行為時的法律。
2.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檢察工作中具體適用修訂刑法第十二條若干問題的通知》 (1997年10月6日 高檢發釋字 〔1997〕 4號)
根據修訂刑法第十二條的規定, 現對發生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 1997年10月1日后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通知如下:
一、如果當時的法律 (包括1979年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事法律的決定、補充規定, 民事、經濟、行政法律中“依照”、 “比照”刑法有關條款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條文, 下同)、司法解釋認為是犯罪的, 修訂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 依法不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立案、偵查的, 撤銷案件; 審查起訴的, 作出不起訴決定; 已經起訴的, 建議人民法院退回案件, 予以撤銷; 已經抗訴的, 撤回抗訴。
二、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 修訂刑法也認為是犯罪的,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 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沒有變化的, 適用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
2. 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已經變化的, 根據從輕的原則, 確定適用當時的法律或者修訂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 修訂刑法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 但行為連續或者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對10月1日以后構成犯罪的行為適用修訂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3.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法第十二條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7年12月31日 法釋 〔1997〕 12號)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97年10月1日施行以來,一些地方法院就刑法第十二條適用中的幾個具體問題向我院請示。現解釋如下:
第1條 刑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處刑較輕”, 是指刑法對某種犯罪規定的刑罰即法定刑比修訂前刑法輕。法定刑較輕是指法定最高刑較輕; 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 則指法定最低刑較輕。
第2條 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個法定刑幅度, 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該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 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有兩個以上的法定刑幅度, 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體犯罪行為應當適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
第3條 1997年10月1日以后審理1997年9月30日以前發生的刑事案件, 如果刑法規定的定罪處刑標準、法定刑與修訂前刑法相同的, 應當適用修訂前的刑法。
4.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對跨越修訂刑法施行日期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以及其他同種數罪應如何具體適用刑法問題的批復》 (1998年12月2日 高檢發釋字 〔1998〕 6號)
對于開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 繼續或者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行為, 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后分別實施的同種類數罪, 如果原刑法和修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并且應當追訴, 按照下列原則決定如何適用法律:
一、對于開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 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終了的繼續犯罪, 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并進行追訴。
二、對于開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 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連續犯罪, 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后分別實施同種類數罪,其中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均沒有變化的, 應當適用修訂刑法, 一并進行追訴; 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已經變化的,也應當適用修訂刑法, 一并進行追訴, 但是修訂刑法比原刑法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和情節較為嚴格, 或者法定刑較重的, 在提起公訴時應當提出酌情從輕處理意見。
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 (2001年12月17日 高檢發釋字 〔2001〕 5號)
一、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 自發布或者規定之日起施行, 效力適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間。
二、對于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 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后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 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三、對于新的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 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 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 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 適用新的司法解釋。
四、對于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 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 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 不再變動。
6.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八) 〉 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 (2011年4月25日 法釋 〔2011〕 9號)
第1條 對于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 依法應當判處管制或者宣告緩刑的, 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況, 認為確有必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間或者緩刑考驗期內從事特定活動, 進入特定區域、場所, 接觸特定人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或者第七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
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間或者緩刑考驗期內, 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條第四款或者第七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2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 適用修正前刑法第五十條的規定。
被告人具有累犯情節, 或者所犯之罪是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 罪行極其嚴重, 根據修正前刑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不能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而根據修正后刑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同時決定限制減刑可以罰當其罪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3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 是否構成累犯, 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 但是, 前罪實施時不滿十八周歲的, 是否構成累犯,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
曾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 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 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 是否構成累犯, 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曾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或者曾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 在2011年5月1日以后再犯罪的, 是否構成累犯,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的規定。
第4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 雖不具有自首情節, 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
第5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6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數罪, 應當數罪并罰的, 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2011年4月30日前后一人犯數罪,其中一罪發生在2011年5月1日以后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
第7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 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 減刑以后或者假釋前實際執行的刑期, 適用修正前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二款、第八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
第8條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 因具有累犯情節或者系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并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011年5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 能否假釋, 適用修正前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 因其他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011年5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 能否假釋,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
7.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九) 〉 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 (2015年10月29日 法釋 〔2015〕 19號)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九)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二條規定, 現就人民法院2015年11月1日以后審理的刑事案件, 具體適用修正前后刑法的有關問題規定如下:
第1條 對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的, 不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的規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從其規定。
第2條 對于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 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 且在2015年10月31日以前故意犯罪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條第一款的規定。
第3條 對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一人犯數罪, 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 有期徒刑和管制, 或者拘役和管制, 予以數罪并罰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4條 對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的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侮辱、誹謗行為, 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
第5條 對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實施的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虐待行為, 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 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三款的規定。
第6條 對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組織考試作弊, 為他人組織考試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 以及非法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考試試題、答案, 根據修正前刑法應當以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罪或者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等追究刑事責任的, 適用修正前刑法的有關規定。但是, 根據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的規定處刑較輕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的有關規定。
第7條 對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 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根據修正前刑法應當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或者妨害作證罪等追究刑事責任的, 適用修正前刑法的有關規定。但是, 根據修正后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的規定處刑較輕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的有關規定。
實施第一款行為, 非法占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 根據修正前刑法應當以詐騙罪、職務侵占罪或者貪污罪等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修正前刑法的有關規定。
第8條 對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實施貪污、受賄行為, 罪行極其嚴重, 根據修正前刑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不能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 而根據修正后刑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 終身監禁, 不得減刑、假釋可以罰當其罪的, 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四款的規定。根據修正前刑法判處死刑緩期執行足以罰當其罪的, 不適用修正后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四款的規定。
第9條 本解釋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案例指引〕
趙鬧投毒案 (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全集》 (1995—1999) )
裁判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已經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上訴人趙鬧的投毒行為,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刑罰與1979年刑法的規定一致。依照刑法第十二條的規定, 對趙鬧應當按照行為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