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笑!這才是中國法律史(修訂版)
- 秦濤
- 1618字
- 2020-11-14 18:15:14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上回說到有一人保下某甲性命。眾急視之,正是聊公。
皋陶在上回中已經見識過聊公手段,恭敬問道:“先生有何囑咐?”聊公說:“我認為應該先讓某甲了解一下神判法的內在法理,好讓他心服口服。畢竟古人云:‘不教而誅謂之虐。’”皋陶渾身一震:“好有道理!這是哪位古人云的?”聊公說:“孔子。嚴格來講,他是未來人,還要再過幾千年才出世。”皋陶欣然道:“能有如此后起之秀,足證吾道不孤。本官笨嘴拙舌,煩請先生代為陳述法理。”
聊公轉過身來,獰笑著走向某甲。某甲梗起脖子,正色道:“要放就放,何必多言!這裝神弄鬼的辦法,哪有什么法理可講?”聊公道:“不是古人沒有法理,而是你以現代人的傲慢一葉障目。我且問你——”
聊公雙手畫弧,化出一個幻境。境中,某甲和皋陶攜手走在大道之上,頻頻向兩邊路人點頭致意。突然,人群中沖出一個某乙,舉起一把折凳,對著某甲劈頭蓋臉一頓打。事發突然,皋陶在一邊厲聲尖叫。兩個時辰后,某乙終于把某甲打死,扔下折凳,吐了一口帶血的唾沫,罵一句:“該!”皋陶也停止尖叫,將某乙抓捕歸案。圍觀群眾見皋陶如此神勇,爆發出一陣陣喝彩聲。
聊公按了暫停,問皋陶:“此種情況下,你還會讓廌出來辨別真兇、用神判法嗎?”皋陶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般:“當然不會。我現場目擊行兇過程,周圍群眾也將案發現場盡收眼底,何必勞煩獬豸多此一舉哉?”
聊公對某甲說:“所以,神判法并非訴訟的必經程序。《論衡》有云:‘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罪疑無解,乃是啟動神判法的前提。”
某甲不屑:“所以我說貴國法律文明落后。無罪推定、疑罪從無,才是文明國家之所為,豈能靠一只畜生……(廌對某甲虎視眈眈,舔了舔血盆大口)豈能靠一只了不起的神獸,妄決生死?”
聊公哈哈大笑:“好,你再看,如果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會是什么結果。”
皋陶任期屆滿,光榮退休。接班人某甲走馬上任,廢除野蠻落后的神判法,推行“無罪推定、疑罪從無”原則。
原始人乙來告狀,說自己的父親在田間被人射死,腦門上中了一支箭。當時方圓百里,只有丙、丁二人,必定是其中一人射殺無疑,請求明斷。某甲親赴現場,百般調查,苦無證據,只好將二人都無罪釋放。乙勃然大怒,率領本氏族殺死丙、丁,為血親復仇。某甲將乙捉拿,判以故意殺人罪。乙氏族不服,紛紛抨擊某甲不抓壞人抓好人……
一年之后,某甲共處理了200起案件,90%以上因證據不足,只好釋放嫌疑人。部落大眾不再信任法律,紛紛私力救濟。好不容易建起的法律文明,重新墮入叢林法則。某甲感嘆:“這個時代科技如此落后,既不能驗DNA,又不能調監控錄像,連進行彈道分析都沒有條件,怎么破案?”
聊公說:“皋陶,你來露一手吧。”
時光倒退回原始人乙父親被射殺案。乙告狀,嫌疑人丙、丁跪在堂下。皋陶牽出廌來,廌用角頂了丙,皋陶當場指出丙就是兇手,喝令拿下,拉出斬首。丁喜極而泣道:“老爺明斷!”乙也千恩萬謝回去。過不多久,乙氏族送來一面錦旗,上書:“福爾摩斯再世。”乙、丁都在外宣揚皋陶明察秋毫、破案神速。
某甲插嘴:“那如果真兇是丁而不是丙呢?”
聊公:“真兇是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們相信真兇是誰。”
某甲:“那丙就這樣做了枉死鬼?正義就此湮滅不彰?”
聊公:“法律有兩大基本價值:正義和秩序。剛才說過,啟動神判法的前提是:罪疑無解。既然罪疑無解,那么正義價值已經無從求索。既然正義反正已經無法獲得,不如屈不可得之個體正義,而求可得之群體秩序。這就是神判法的內在法理。至于正義與秩序如何雙全,皋陶只是起步,還得靠人類幾千年的努力。”
某甲盡管無言以對,卻總覺得心口發悶。他抬頭看時,皋陶正指揮著一群皂隸將新鮮出爐的丙的人頭懸掛示眾。日居月諸,歲月逝矣。隨著丙那顆高懸著的頭顱的漸漸朽爛,人們已經永遠無從得知案件的真相了,而皋陶與廌的神威則越發威懾著潛在的犯罪分子。
就在某甲恍神這當兒,皋陶大喝一聲:“差點忘記正事兒。來啊,將某甲拉下去劓了!”
又有一人高叫道:“且慢!”
欲知此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