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死而不亡蚩尤族

上古時代,基本還是一個信史與神話雜糅的傳說時代。

在這個半神半人的傳說時代,大體格局是這樣的:中原一帶的華夏族有炎帝和黃帝二部。炎帝族東擴的過程中碰上了東夷的蚩尤部落。兩邊打仗,結果炎帝不支,失敗,求助于黃帝。黃帝與炎帝聯手,靠了各種神神怪怪或者說外星人的幫忙,把蚩尤打敗,將其首領殺死。

其他東夷族的部落顯然不服,與炎黃抗爭。這時候黃帝發揮出中華民族兼容并蓄的美德,將蚩尤族最厲害的兩大本事學到手——刑和兵。刑,前面說過啦,蚩尤族創制了五虐之刑:劓、刵、椓、黥、殺。這是黃帝族所不曾有的。后來的儒家經典如《尚書》之流只會一個勁地責怪蚩尤“始作亂……作五虐之刑”,卻不想想為什么仁慈的黃帝將它保留了下來。至于兵,據說當時蚩尤族已經很會打造金屬的兵器,所以戰斗力格外強悍。

黃帝收服了蚩尤族,就讓其在部落聯盟內部繼續執掌刑法。而蚩尤族多出司法大吏,所謂皋陶,根據法律史學者武樹臣先生的考證,另有一個名字叫咎繇,可能是蚩尤二字音變而來的。而且當時蚩尤族的圖騰大約是牛(蚩字上部像不像牛角?),后來被黃帝抽象出來做成旗幟,就是一個牛頭的符號。后代有《龍魚圖說》,說黃帝畫了蚩尤的像以震懾東夷,大約就是這么一回事。

根據《說文解字》,廌就是個牛頭的形象。所以說廌只不過是蚩尤族一個抽象符號的象征而已。

所以上古典籍中反復出現、橫跨堯舜禹三朝的超級壽星法官皋陶,并不是一個人,而很可能是一個部落,一個執法世家(聽到這里,皋陶砰然而散化作凡塵點點,公孫策等驚慌失措大呼小叫,某甲則慘笑道:哈哈哈,你也有今天)。

蚩尤族對后世的影響,有三個。一個是政治上的,夏朝把皋陶一族封在六、蓼等幾個地方,后來被楚國滅掉,影響微乎其微。一個是法律上的,夏朝延續了蚩尤五刑,一直用到西漢。而實際上,這五刑一直到清朝依舊在法外有所沿用。再一個是文化上的,楚國制作了一種“獬豸冠”,是法官專門戴的一種帽子。這一種冠被沿用下來,到漢朝的時候還有,名曰“法冠”。后世法官服飾上的獬豸圖案同樣是蚩尤族血脈的表現。而漢字“法”的繁體“灋”右上角那個部分,就是個“廌”。在今天這樣一個祛魅的時代,這個部分被自然而然地去掉了。關于這個法字,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一看蘇力的一篇文章《“法”的故事》,很精彩。

到此為止,被處置的都是一些甲乙丙丁之類沒有名字的小龍套。下一回,我們講幾個真實的案例(當然,也只是傳說比較真實的案例而已),見識一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的犯人究竟是哪個倒霉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德化县| 澎湖县| 峨眉山市| 吉林市| 微山县| 锦屏县| 沧州市| 开封县| 永顺县| 凤阳县| 罗田县| 泰安市| 木兰县| 明溪县| 三明市| 彰化市| 南木林县| 晋宁县| 类乌齐县| 东明县| 西丰县| 波密县| 夏津县| 博野县| 贵州省| 五常市| 定西市| 扶沟县| 新沂市| 简阳市| 南宫市| 九寨沟县| 太和县| 开阳县| 内丘县| 株洲县| 沙田区| 襄汾县| 项城市|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