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新渠道
- 康瓏 李晴
- 942字
- 2020-11-14 18:15:36
三、開發性金融的基本原理與特征
(一)開發性金融的基本原理
開發性金融的基本原理是組織增信。組織增信是指以特定組織的信用來提高某一企業或者機構的信用水平。在開發性金融的實踐中,開發性金融機構依托國家信用發揮自身的融資優勢,再加上政府的組織協調優勢,兩種優勢相互結合補充,把政府的力量化為市場的力量提高市場主體的信用能力。開發性金融與政府雙方通過共建信用體系和制度體系來防范風險,體現一種共識、共建、協調、合作的關系。
在組織增信的運作過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國家的信用體系。開發性金融的運行基本條件之一就是政府的信用保障,有了國家和政府的信用體系,組織增信才能順利進行。國家的信用體系建設能夠推動相關市場制度的發展完善,開發性金融機構與政府一起創建合理的信用體制、制度體制,可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全、金融風險,指導市場在標準的范圍內運行,對現有金融體制中的缺陷給予及時的補救。
(二)開發性金融的特征
1.以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為宗旨
開發性金融以國家利益為重,從我國的國情和發展出發,主要扶持符合我國國家政策方向的項目進行融資,率先進入市場中薄弱的領域參與市場培育和制度建設,彌補制度缺陷和市場失靈,引領其他的社會資本以實現政府特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共同服務國家發展的大方向。
2.以國家信用為依托
開發性金融機構享有準主權級的國家信用。主要體現在: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將主權信用運用到金融市場中變成籌資能力,將金融機構的短期存款和社會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在尚未成熟的領域與將要成熟的領域搭建橋梁,對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行業和區域提供大數額的長期貸款。開發性金融機構發揮國家信用的途徑是國家及政府組織增信。通過與政府合作增信,開發性金融機構能夠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彌補現有金融制度的缺陷。
3.以資金運用保本微利為原則
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運營不以營利為首要目的,而是按照“服務發展、管控風險、適當盈利”的經營方針,在實現國家政策目標的同時兼顧資產質量和一定的收益,保持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
4.以市場化為基本運作模式
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這種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使得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工作效率更高、影響力更大,對政府失靈、市場失靈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